共享单车是伪共享经济,半年后将迎巨大挑战
过去的一年里资本市场持续低迷,而 共享单车 领域却异常火爆,在一线城市的大街小巷竞争异常激烈, ofo 和 摩拜单车 是领跑的俩家企业,截至2017年3月俩家合计融资已经超过100亿人民币,几乎每轮融资间隔不超过1个月,一方面是资本寒冬,一方面是资本的疯狂追逐。
共享单车根本就是伪 共享经济
当 滴滴 和快的在资本市场火拼的时候,其中有一家以传统汽车租赁起家的企业来参与竞争,那就是神州专车。神州专车挂牌新三板的时候,在市场和行业内引起了巨大争议,甚至有律师实名举报其资料严重违规,称其就是伪共享经济。投资ofo某机构合伙人更是极力炮轰神州专车是典型的伪共享经济。
那我们不妨讨论一下这其中的差异,滴滴和Uber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一个信息对称的平台,社会中每个人通过手中闲置的车资源来服务其他有需求的个人,可以理解为是一种P2P形态。而神州专车是通过自购车辆和自有人员来针对个人进行服务,那么这样的商业模式和出租车有什么区别?甚至出租车可能还存在个人购买车辆挂靠公司的情况。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从网约车的角度就完全可以对比看出,如今的“共享单车”也是典型的伪共享经济。其本质是公司通过自采购车辆投放路面交通针对个人的一种“短时租赁式租车”。
不管红车黄车,缓解短交通压力就是好车
1965年在荷兰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免费试用,几天之内所有自行车丢失损坏。1995年在丹麦哥本哈根出现自行车存取系统,用硬币作为凭证,还车时返还硬币,自行车虽仍然丢失,但系统一直沿用至今。2007年因奥运会公共自行车系统进入中国北京投放近5万量,最后因多方原因停止运营。2016年以ofo和魔拜等近20多家自营共享单车企业用密码锁、电子锁与互联网平台相结合打造了新模式,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关注和鼓励。
每个生活在北上广深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交通巨大的压力,拥挤的地铁和拥挤的环路,想坐着就需要浪费时间在拥堵上,想快一点就要接受地铁的拥挤。也许共享单车为拥挤的出行增添了一种新的可能,它将以自行车作为交通出行方式的人群增大了很多倍,大大缓解了交通压力。其它共享电动车、共享汽车等也开始蠢蠢欲动,但这种是共享还是短租,形式上不言而喻。
共享单车半年之后将迎来巨大挑战
既然共享单车是伪共享经济那么它的运行体系自然有它致命的缺陷,从近期的媒体报道就可以看到自行车被肆意破坏,上自锁,涂抹编号,拆卸改造等道德问题。
道德风险一直是政府推动绿色出行单车失败的重大原因,无论社会如何发展利己者永远存在,目前这种短时自行车租赁平台也无法回避这样的缺陷。 资本的泡沫赋予它共享经济的时候,它的价值便可以被无限放大。到底值多少,可能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答案。我认为未来6个月共享单车会面临巨大挑战。
一个就是车辆损坏率的逐渐上升, 当用户面对大量损坏的车辆时,用户体验感急剧下降。 另外投放的数量庞大的车辆跟踪维护成本会逐渐攀升。造成车辆投放与城市管理的冲突等政策因素都可能会造成困境。
天气也是影响使用场景的重要因素,夏天太热冬天太冷去除雨雪大风等天气,其实适合骑行的天气并没有想象的多,北方的部分城市影响因素更高。资本泡沫催化的大量车辆过剩供给,当共享单车开始变现时不管用什么方式,都会导致供需失衡后造成过剩资源浪费。
目前过高的估值也有着很多问题,ofo的估值已达138亿,摩拜单车估值也达到105亿,我认为资本市场对于共享单车的期望过高,对于市场预期判断过于乐观,非常可能会造后续融资乏力,扩张控制不住,财务指标跟不上,就像uber一样变成空中楼阁很难退出。资本市场永远不缺乏宠儿,所谓类共享单车的伪共享经济,我们需要化繁为简直线思考,这些企业商业本质到底是什么。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洪启凡 ;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