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孙哲南研究员:带你认识虹膜识别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2016 人工智能湖南论坛 暨自兴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仪式,来自国内外的许多顶级专家在会上给我们做了报告。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天津中科智能识别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孙哲南 研究员就 虹膜 识别这一话题做了详细的讲解。以下为 孙哲南 演讲的主要内容(有删减)。
今年是人工智能60周年,像虹膜、人脸、指纹识别是比较实用的人工智能,也是发展利用比较成功的几个方向。现在的智能手机基本上都是用指纹识别来解锁,最近三星发布的新手机就会有虹膜解锁,因此现在很多人不太了解虹膜识别,我给大家做个科普。
什么是虹膜?
虹膜是位于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薄膜,在红外光下呈现出丰富的视觉特征,如斑点、条纹、细丝、冠状、隐窝等。
为什么使用虹膜识别
现在识别人的 身份 主要有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其实虹膜有很大的优势。
1. 唯一性 :虹膜的形成主要是由胚胎发育环境的随机因素所决定,虹膜纹理中随机分布的细节特征决定了虹膜模式的唯一性。
2. 稳定性 :虹膜纹理出生八个月后稳定成形,终身不变。
3. 非侵犯性 :采集非接触,有可能远距离获取。
4. 安全性 :相对指纹、人脸特征不易窃取。虹膜大部分需在红外线下进行识别,因为虹膜在黑色的瞳孔和白色的瞳孔之间,大部分中国人虹膜色素是在近红外以下才能显示细节特征,可以非常精确识别一个人的身份。
虹膜识别发展简史
最早是1936年眼科医生发现每一个人的虹膜不一样,他发现可以用虹膜进行人脸识别,1985年另外两个眼科医生在美国申请第一个虹膜识别的专利,他们认为虹膜识别是可以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实现,后来当时在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John Daugman发明了第一个虹膜识别算法,他是把虹膜识别能够用算法的形式把它表达出来,并且成功地实现了虹膜识别。
然后在90年代就有陆续有一些虹膜识别的产品开发出来,后来虹膜识别就是被证明是一个非常安全可靠的身份识别技术之后,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海关、机场、国民身份证。目前有三个国家以虹膜作为身份识别的标识,像印度每个人都有分配一个编号采集虹膜,现在有10亿虹膜识别特征,在印度应用得非常成功,墨西哥、印度尼西亚,现在他们的国民身份证也加了虹膜特征,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是1999年开始研究虹膜产品,后面我们发明了手机终端的虹膜应用,大概虹膜是这样的发展历史。
虹膜识别的应用
目前虹膜识别应用领域非常的广泛,不管是物理空间还是在网络空间,只要涉及人员身份识别都可以使用,包括像安检通关都可以用虹膜,或者是安全反恐也是用到的虹膜,一些恐怖分子可以化妆甚至可以易容,或者是用烫伤的方式把指纹换掉,但是防恐要求精确识别,虹膜是很重要的方式。目前在国外的银行自助提款机用虹膜身份证就可以取款。
另外三星新发布的手机就是用虹膜识别,支付宝也会虹膜识别,他们也明确将来虹膜使用是很重要的方向,因为指纹可以造假,很可能通过造假的指纹就可以盗取支付宝里面的资金,包括摸过茶杯水杯的指纹都可以被窃取用来安全攻击。在公安司法监狱管理部门,包括煤矿工人的考勤都有使用,在门禁控制方面,虹膜也有广阔的适用前景。
虹膜识别的主要流程
第一步是虹膜图像的获取,虹膜图像的采集用普通的相机不能采集到清晰的虹膜纹理,因为人的虹膜物理尺寸比较小,并且需要一些近红外光的配合。
第二步是虹膜图像的处理,我们需要把它有效的分割出来,然后把它进行归一化处理。
第三步是虹膜图像特征比对,这也是虹膜比较关键一步,1998年我们发展了虹膜计算理论和方法。
虹膜识别的机遇与挑战
在完成虹膜技术识别之后,我们通过技术转移转换之后,对于监狱犯人的管理、机场安检、计划生育、防恐、国外提款机都有应用,我们今年也会发布虹膜安全手机。现在虹膜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取得很好的识别效果,但是并不一定完全解决虹膜识别的问题,因为在复杂场景中,特别是在远距离、多目标包括沟通量的条件下,精确识别人的身份还需要很大的研究。
包括用户处于不同的姿态和速度,环境不同的光照等等,都是这个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别是网络条件下,为虹膜识别提出了无处不在新的机遇,比如说三、五米甚至十米之外实现虹膜采集和识别,包括互联网上、移动互联网怎么在手机上进行识别。我们认为有三个挑战:一是便捷性的挑战,二是鲁棒性的挑战,三是安全性的挑战。
虽然虹膜内在的安全性比指纹跟人脸识别高很多,但是也有可能别人是玻璃眼球,或者是戴有隐性眼镜来进入虹膜识别系统。因此虹膜要从近距离到远距离,从被动成像到主动成像,从静态成像到动态成像。以后不管在什么样情况下,我们可以同时采集多个人的虹膜,包括从远距离到近距离,甚至人可以呈现3D的人脸,包括成像的获取和用户的配合。我觉得虹膜在生物特征采集上还需要变革的 创新 ,因为虹膜采集的对象、距离都是千变万化,因此用固定的模式去应对变化的场景,很难保证每次都能采集到高质量的虹膜成像。
现有虹膜识别技术的局限
我们认为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是, 感和知之间是互相孤立的。因为 感和知都是单向的流程,做成像的做成像,做识别的做识别,两者没有做考虑彼此。
最后,我们团队是从虹膜信息获取的源头进行系统创新,打通了虹膜识别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实践了获取装置、数据资源、识别算法、集成系统、应用一个技术路线,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是对于虹膜识别,我们认为在从受控场景到复杂场景,仍然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需要解决便捷性、鲁棒性、安全性的问题,我们也会再接再励,做更好的虹膜系统。
2016年9月23日,亿欧将在上海龙之梦万丽酒店举办“创·未来”2016中国互联网+新商业峰会,20+大咖参与分享,600+观众到场聆听,30+媒体进行报道,亲眼见证创新者的盛会请点击: 详情页面,今年华东只此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