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教育信息化,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
根据麦肯锡国际咨询公司的研究,随着 人工智能 的发展,大约有45%的现有职业将被机器自动化代替。这意味着 今天的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然而融合的难点不在技术而在教育,因为教育最难被机器自动化取代。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在新华网主办的“第一届信息化与基础教育课程变革峰会上,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表示,在当今和未来的社会里, 人的智能是未来经济发展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在人的智能中,决策智能最为重要。
教育要以培养知情的决策者为目标,尤其是建立在科学概念和模型上的直觉决策能力,也就是创新能力。
韦钰还表示,对人的智能研究,不仅对教育、人工智能以及国家安全都至关重要
韦钰说,“我希望无论技术如何发展,资本市场如何火爆,我们要始终坚持教育为体, 互联网 为用。”
教育信息化 面临哪些问题?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李志民在会上表示, 教育信息化主要面临五个问题:
一是“互联网+”和“+互联网”的概念混淆。 “+互联网”是在传统的行业里利用信息技术扩大服务范围,从而提升服务质量,但并没有改变行业本身。“互联网+”则是由信息技术主导,并对行业进行重塑。
所以“教育+互联网”是物理变化,“互联网+教育”是化学变化,但很多人对“互联网+教育”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教育+互联网”的概念上,认为教育信息化可有可无。
二是信息技术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能够真正融入到教学的过程还很长。
三是全社会特别是教师的信息化素养都需要提高。
四是教育的制定者对于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以及教育决策、教育政策的变化要有清醒的认识。
五是边远地区的互联网接入条件有限,需要扩大基础设施,提高边远地区的网络接入能力。
中国处在教育信息化的哪个阶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教育信息化分为起步、应用、融合、创新四个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郑勤华在会上表示,中国的教育信息化处在从应用向融合前进的阶段,有一部分已经出现了创新。
虽然在线教育在中国已经有20年,但慕课还是一种主要的形式,然而慕课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太多的创新,主要还是“听讲+练习”。不过慕课却开了一个首创,也就是跨越学校界限来提供学习课程,进行优质资源共享。
同时慕课还把整个把高等教育的服务碎片化了,可以算得上是教育服务模式上的一项重要创新。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在会上表示,教育信息化为学生获取学习内容和资源提供了方便,但他更希望看到教育信息化对学、教、评方式的深层次提升。
王殿军认为,教 育者不要被技术绑架,要合理使用技术和信息化。他说:“我特别渴望和呼唤的是信息化对于教育本质的推动,不要为了时尚而时尚,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他表示,信息化使教育克服了时空的限制,也给教育带来了挑战。过去传统的信息化教育录一堂课40分钟,必须从头看到尾。现在教育者能不能设计出能随时随地学习的内容,能不能符合时代需求,怎么正确使用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便利才是教育者需要关注的重点。
王殿军对优质资源共享解决教育公平的观点持保留看法。他认为老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的成果和老师、学生、以及学习环境密不可分,并不是说通过远程的手段把优质教育内容传播出去,就能对某些地区的教育水平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STEAM教育的意义?
自2017年秋季起,全国中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安排不少于1课时课程,这意味着在中国的公立学校的课程体系内,STEAM课程的重视度正在提高。
对于STEAM教育的价值,王殿军表示,中国的单科教育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在全世界都数一数二,但中国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综合的交叉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国的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差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而STEAM教育填补了这一空白。
STEAM教育的特点是是项目式学习,其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某个公式,而是真实的去研究一个项目,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STEAM教育的门槛较高,首先学校要有足够的资源,其次老师要具备指导能力才能让学生完成STEAM课程的学习。由于STEAM教的方式、学的方式、评价的方式与传统科目完全不一样,把STEAM教育真正在学校落实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