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搭台”,头部厂商“唱戏”: 物联网如何跑赢下一个十年?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始于2009年。这一年,“感知中国”的概念被提出,不久之后,物联网被正式列入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2012年,国家颁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如今已是物联网在中国发展的第十个年头。过去十年间,物联网硬件成本不断下降,行业门槛降低,同时伴随着 基础设施 不断完善,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物联网连接数迅速增长,物联网产业在经历了概念驱动、示范应用引领之后,已经全面爆发。
然而,不同于云计算等单点技术,物联网高度碎片化。物联网的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并且,除架构外,物联网的碎片化还表现在应用层面,量小种类多,因此,有不少专家表示,当前物联网正处于“百家争鸣”时期,与消费互联网时代不同,物联网发展不存在赢者通吃格局,而是通过协同生态发展共同推动物联网产业。
网络“搭台”, 头部厂商 “唱戏”
当前,国内三家运营在人与人连接市场日趋饱和的情况下,纷纷将物联网提升至战略地位,重金部署网络、积极拓展业务,数据显示,国内三大运营商物联网连接用户数已突破9.23亿。
“物联网成为通信企业连接数新增的主力,战略意义明显。”在相关机构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2018)》中指出,运营商除了建设5G网络外,还参与到了物联网平台、通信芯片、云、提供物联网卡等业务。
不久前,三大运营商“期中考”成绩全部出炉。虽然多方面因素导致三大运营商营收都有所下滑,但在物联网领域三大运营商均有不俗的表现,拉动了总业绩的提升。
中国电信今年成立了天翼物联,致力于打造物联网核心能力,面向全行业提供物联网基础服务设施。中国电信中期财报显示,中国电信DICT和物联网业务合计拉动服务收入增长3.0%,物联网连接数达1.3294亿,同比增长79.2%,物联网收入同比增长52.0%。
中国移动早在2006年便开始布局物联网产业,并在2012年9月29日正式成立了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致力于成为物联网业务服务的支撑者、专用芯片和模组的提供者以及物联网专用产品的推动者。中国移动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移动物联网智能连接数达到了6.93亿,新增连接数超过1.4亿,物联网收入达52亿元,同比增长43.8%。
中国联通的物联网主要业务收入来源于连接。中国联通通过“云基”“网连”“数智”等核心能力构建“物联网平台+生态”战略,在产品能力上做加法,打造完整的物联网端到端能力,并且结合上下游产业链所有合作伙伴进行使能,推动整个物联网业务的发展。中国联通财报数据显示,中国联通产业互联网收入实现快速突破,其中物联网收入达14亿元,同比增长43.3%。
此前,IDC中国电信和物联网研究部研究经理崔凯表示,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运营商是不可或缺的,物联网需要依托运营商提供相应的连接服务。从运营商自身来看,运营商也非常重视在物联网领域的投入。
然而,运营商只是物联网产业中的一个环节,光靠运营商无法做大做全。面对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增速放缓,互联网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了这块“大蛋糕”,将物联网作为新一轮数据红利增长的主要来源。
2014年,阿里云就开始启动物联网研发,在当时就已完成城市、生活、制造、汽车四大物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布局。2018年3月,阿里巴巴高调宣布全面进军物联网,IoT也是阿里继电商、金融、物流、云计算之后的一条新的主赛道,重要的方向之一是向客户提供“云管端”整体物联解决方案。
2018年9月,腾讯也进行重大战略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物联网成为该事业群中重点领域之一,目标是利用自身优势为产业数字化升级提供解决方案。
小米则打出口号,称自己是“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华为也早已开始布局物联网,2017年,华为物联网解决方案总裁蒋旺曾直言,物联网作为新技术领域,是华为公司重要的战略方向。8月9日,华为发布新的操作系统“鸿蒙”。华为对外声称,该操作系统专门为物联网开发。
物联网产业在运营商与头部厂商的合力积极推动下,连接规模与应用场景成倍速度增长,尤其是5G技术部署,把物联网带上更高的层次,毋庸置疑,随着我国5G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围绕5G而产生的新物联网应用场景将会迎来新一轮爆发增长。
5G加持,应用场景井喷爆发
在基于IoT技术的市场里,与人发生联系的场景正在变得越来越多,而只要是与人发生联系的地方,势必都会涉及人机交互的需求,人机交互的范围很广,小到电灯开关,大到飞机上的仪表板或是发电厂的控制室等,而5G技术的商用无疑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搭建了一条高速公路。
赛迪顾问发布的《2018年中国5G产业与应用发展白皮书》指出,5G将会促进物联网市场规模迅速提升,预计2020年—2025年,5G直接拉动的物联网连接数将累计达到124.5亿。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其说5G最主要的应用是物联网,不如说物联网实实在在的需求,造就和催生了5G。
工业物联网在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制造业、物流和交通运输业、能源等众多领域的数字化转型都依赖工业物联网提供的解决方案。据IoT Analytics预测,整个IIoT市场规模将从2017年的470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31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7%。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领域中成长最强劲的市场之一,全球市场规模逐步提升。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约为656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加至162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5.4%。随着5G网络到来,端到端的时延缩短,车联网应用场景将不断深化。
消费物联网因其商业模式清晰且具有高附加值等特点,已逐渐成为当前物联网应用热点。未来,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加和智能设备的采用、用户对发展中经济体健康和可支配收入增长认识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对生活高质量的追求,都将催动全球CIoT市场不断增长。
下个十年: AIoT 的主战场
如果说IoT打开了 万物互联 的大门,那么AIoT则是物联网的最终形态。
AIoT指的是 人工智能 技术与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融合,通过物联网产生并收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边缘端,再通过大数据分析,以及更高形式的人工智能,实现万物数据化、万物智联化。在这一过程中,数据是万物互联、人机交互的基础。目前的深度学习主要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即对大数据机理模型进行训练,并从中归纳出可以被计算机运用在类似数据上的知识或规律。它相当于人的大脑从小学到大学记忆和存储的海量知识,这些知识只有通过消化,吸收、再造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实际上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基于海量数据的训练,循环往复的训练和深度学习才有了人工智能。
当前,AIoT已经受到许多巨头企业的重视,例如华为公布AIoT战略、京东将其IoT业务整合升级为小京鱼AIoT生态,小米宣布AIoT为其核心战略等。
然而,毋庸置疑,AIoT目前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因为无论从AI还是IoT本身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从AI方面来看,AI算法对设备端芯片的并行计算能力和存储器带宽提出更高的要求,尽管基于GPU的传统芯片能够在终端实现推理算法,但其功耗大、性价比低的弊端却不容忽视。
从物联网方面来看,物联网设备并非都是单一标准的,将一项新技术应用推广开来所需处理的兼容性问题非常繁杂,大规模部署问题重重。
总的来看,实现真正的AIoT,需要解决的是一个全场景的问题,从基础的算法,到开发训练,再到应用部署能力等等。未来AIoT的进步与落地,仍然需要企业间竞争与合作,促进资源分享与技术进步。
对此,业内专家指出,如何在生态里面更有效系统化地解决AIoT的安全问题、信息无障碍,建立行业标准,是当下行业需要深刻关注的事情。这不仅是技术研发问题,更是一个需要政府、企业、配套产业链、社会组织等多方面统筹协调、紧密协作的系统工程,还涉及全社会相关意识的提升。
由亿欧公司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外)联合主办的“2019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结合湾区科创和青年特色优势,将第二届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的主题定位于“科技赋能、青年引领”,将围绕5G生态、硬件创新、工业数字化、AI企服、科技出海等热点展开探讨,欢迎科技创新的观察者参与!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75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