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脸识别多城市禁止,智慧城市发展严重受阻
本文转载自安防展览网,原作者缙霄。亿欧智慧城市对文章进行二次编辑,供读者参考。
城市会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吗?我们视野所及,给人生活带来美好的城市优点想近,但不好的城市则各有其短:有些城市交通严重拥堵,有些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有些城市安全问题堪忧等等。
如何解决这种种不好,智慧城市被寄予厚望。麦肯锡在《智慧城市:数字技术打造宜居家园》的报告中指出,智能技术一旦引入,城市会变得更加便捷。通勤时间将日均缩短15-30分钟;城市会变得更加安全:伤亡人数减少8-10%;城市污染问题也能得到遏制;空气污染给人的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可降低8-15%……
而作为身份认证的重要手段之一,人脸识别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发布一份全球人脸识别市场报告,预计2019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为32亿美元,2024年将增长至7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6%。
人脸识别已受重创
但你知道么?在美国人脸识别技术在近期受到了致命打击。今年5月份,旧金山出台法令,禁止警察和其他政府机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随后七月份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萨默维尔市宣布禁止当地警方和市政部门使用面部识别软件,成为美国第二个禁止该技术的城市。
6月初,科技巨头微软宣布,已删除其公开人脸识别数据库——MS Celeb。据称,用于学术研究的该数据库于2016年建立,拥有超过1000万张图像、将近10万人的面部信息,包括一些公众人物的数据。
不止如此,就在8月份联邦上诉法院驳回Facebook希望撤销一项集体诉讼的申请。该诉讼声称,Facebook未经用户同意,非法收集并存储数百万用户的生物识别数据。这一判决或将使Facebook需要就面部识别技术向原告支付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损害赔偿。
而在更早的2011年,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说,人脸识别“很可怕”,并承诺谷歌公司不会建立用户照片的数据库......
人脸识别为何在美国受阻严重
1、技术尚有欠缺
美国在该领域一直处于前沿位置。尽管如此,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还是错误百出。去年,一篇发表在外媒网站的文章中指出,如今非常热门的AI应用人脸识别,针对不同种族的准确率差异巨大。其中,针对黑人女性的错误率高达21%-35%,针对白人男性的错误率则低于1%,这在美国可以说是非常不正常的。
另外,还有一个乌龙事件需要强调,亚马逊在2016年推出的图像识别AI系统Rekognition,曾将28名美国国会议员识别成了罪犯,当时引得美国社会一片哗然,也令大众对人脸识别技术充满了质疑。由此可见技术不成熟所造成的识别误差让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有一定的偏见。
2、人文因素
“仔细分析会发现,对人脸识别等新兴技术的态度,与美国素来有反对政府权利过于集中及商业(科技)巨头垄断的传统有关,同时也不排除有美国各党派间政治和选战博弈的因素牵扯其中,但不管怎样,这些新态势提醒我们,美国各方开始从关注技术发展为主转向考量技术的人文、伦理等因素影响,这说明其意识到不受限制的技术发展带来的副作用,这对我们是很大的警醒。”公共卫生治理中心执行主任、美国德克萨斯州圣玛丽大学法学院兼任教授贾平曾对美国抵制人脸识别技术下了如此结论。
而在五月,英国警方首次作为被告对使用自动化人脸识别系统做出辩护。英国警方在法庭上称,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预防犯罪、保护公众,并且不会破坏无辜人士的隐私。
但36岁的英国公民布里奇斯(Ed Bridges)显然并不同意。5月21日,他将南威尔士警方告上法庭。布里吉斯认为,警方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使用自动化人脸识别技术对他进行扫描,侵犯了他的隐私权。
同时,近期还有欧洲科学家因得知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需要人脸识别才能参会后,愤而拒绝参会的报道。由此可见,人文因素决定了欧美不能像我们一样十分豁达的接受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遭拒,智慧城市发展受创
人脸识别的市场潜力暂且按下不表。但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指出,人脸识别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包括:政府推行用户和数据安全举措的增加、越来越多移动设备的使用以及全球对健全欺诈检测和预防系统需求的日益增长。
而人脸识别能够发展的如此之快,很大层面上得归功于政府的推动。截至目前,出入境管理、刑侦安防、公务办理等领域越来越多的用到了人脸识别技术,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以刑侦为例,较为知名的事件有警方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数次在张学友演唱会捕获逃犯;最近的案例为警方通过“天网”系统抓获已经外逃两年的北大弑母案嫌犯吴谢宇……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也就是说,一旦政府带头禁止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那么可以预见的,人脸识别的发展说停滞不前可能过于夸张,但称其滚芥投针绝不为过。
其中,“天网”系统是我国基于人脸识别等专业技术开发出来的重大成果。通过应用人工智能、视频图像处理等多种技术,“天网”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对人脸信息进行捕捉和匹配,识别速度快且准确度高,已经有二十多个省市的公安系统与之实现了对接。
而从更大视角来看,“天网”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块重要版图,如果没有“天网”系统的存在,或仅仅是人脸识别技术被禁,那么以上场景就只会存在于电影中,而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不完整。
同时以国内为例,在数家知名的业内公司给出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中,图像识别或分析这一功能几乎已经是标配。一旦人脸识别技术被禁,尤其是政府层面的,他们受到的损失也将不可估量。
窥一斑而见全豹,因噎废食不可取
“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已经存在许多年,但在近几年随着AI、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基于“智慧城市”的基础,“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全球国家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一个重要项目,这已经是势在必行。
而“人脸识别是否要被禁止”不会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唯一问题。但透过这一问题,一些关键的、通用的问题已经被暴露。 比如说一项关键技术作为双刃剑,仅仅因为可能存在的伤到自己概率就将其弃之不用。那么今天禁止人脸识别,明天就可以禁止自动驾驶,因为自动驾驶潜在的风险不威胁个人隐私,直接威胁生命安全。长此以往,智慧城市还要不要建设?就好比一座房子,原本四堵墙被生生拆的只剩下一堵,那即便房子还勉强存在那它还能被称之为一栋房子么?
结语
人脸数据不知不觉间被采集和运用、数据库面临泄露风险、人脸识别技术可靠度存疑……但不可否认,“智慧城市”建设是智能时代下的必然,而人脸识别技术作为身份认证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版图之一,但当数据没有安全保障、落地识别也没有准确度保障的时候,民众多会产生“抵触”情绪,而“智慧城市”建设或将也会受阻。
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法制的不断完善,人脸识别技术的弊端想必会有所缓解。尽管不能完全消除,但这却也是现代文明发展必须牺牲的部分。如果一直在人权与隐私的问题的坎上停滞不前,这对于智能化的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
由亿欧公司主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外)联合主办的“2019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BATi)”结合湾区科创和青年特色优势,将第二届大湾区国际科创峰会的主题定位于“科技赋能、青年引领”,将围绕5G生态、硬件创新、工业数字化、AI企服、科技出海等热点展开探讨,欢迎科技创新的观察者参与!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75
编辑:李腾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