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黄金期已过,化工行业如何迈向新十年?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麦肯锡:黄金期已过,化工行业如何迈向新十年?

过去十年间全球化工市场始终表现优异,但支撑起良好业绩表现的许多根本趋势正在发生变化。企业在进入这一新阶段时,应该仔细思考自身的优势。

在过去的十年中,每当我们研究 化工行业 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时,都会得到一幅非常相似的图景:从股东整体回报率(TRS)来看,化学工业长期以来不仅比整体市场的平均水平表现更好,甚至超过了大多数的下游和上游行业。其中大宗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企业有着相似的表现,而多元化的综合型化工企业则有所落后。

随着时间推移,行业的大趋势出现了一些变化:石化企业的表现更多的受到石油脑-乙烷价差和大宗商品周期影响,而特种化学品企业则受终端市场增长和并购活动的影响更大,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行业整体的乐观的情况。

这种强劲表现的背后推动力是行业本身不断增强的盈利能力,特别是在行业总营业收入和投资资本增速已经放缓、并逐步接近全球 GDP 增速的情况下。 这样的盈利能力主要由以下因素支持:

首先,化工行业随着时间不断提高生产力,并成功的保持了由此带来的盈利能力。许多其他行业虽然也提高了生产力,但是所带来的盈利能力却不断被过度竞争所侵蚀。那么化工行业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呢?从整体上看化工行业貌似高度分散,但从细分市场看,其市场集中度远高于其他工业行业。这意味着化工企业在面对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客户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更有利于保持其较高的盈利能力。

其次,化工行业从中国过去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中获益匪浅。中国自身的 产能 建设在很多产品的市场中尚无法满足国内的需求增长,因此需要进口大量的化工产品。这为西欧和北美企业在近乎停滞的本土市场之外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机会。

最后,化工行业有着本质上十分稳固的商业模式:其产品帮助构建了整个“物质世界”。如果离开了化学工业的支持,我们所使用的消费品、居住的房屋、享用的食物和所受到的医疗保健服务等都将不复存在。因此,化工行业整体处在一个能够从各种趋势中受益的优势地位——包括从可持续发展经济到新能源汽车,从大宗商品需求的激增到消费者行为的重大改变等。

在这些稳健且强健的基本推动因素之外,还有一些积极的发展变化趋势使得化工行业的某些特定细分子行业受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其在资本市场的整体表现。其中最受瞩目的是中东闲置天然气和北美页岩气的开发,带来了大量低成本的原料共赢;另外从2000年至2013年间许多大宗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提升了农业的利润水平同时带动了农业化学品的快速增长。

旧日风光不再?

然而,这个黄金时代可能已接近尾声。在过去几年中,一些重要的指标发生了变化。尽管行业过去15年的整体表现看起来仍然不错,但仔细研究过去五年的话,情况并不那么乐观:不仅是自2011年来,化工行业在股东整体回报率(TRS)上落后于整个股市,行业的投资回报率(ROIC)表现更是趋于平缓,在某些化工子行业甚至出现了下滑。

财务业绩增长放缓,反映出化工行业的基本面出现了较大变化。

首先,化工企业发现维持生产效率提升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变得越来越难。但矛盾的是,于此同时高级数据分析和数字化方法正在创造出新一波机会,带来生产力的快速提升。

为什么化工行业会面临这些困难?

有迹象表明,化工行业的集中度正在降低,而高集中度恰恰是支撑该行业业绩的基石之一。近年来行业集中度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大量的以中国企业为主的新企业或新产能快速进入市场。这使得许多细分市场的竞争明显变得更为激烈了,受此影响,在许多细分市场领域中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第二个因素则是全球需求增长的放缓。最重要的中国市场出现了GDP增速下滑并且未来继续下行的压力。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均化学品消费量的增长正在接近与GDP增长脱钩的临界值,预计未来化工行业的市场增速将接近甚至落后于GDP的增速。中国依靠大规模投资拉动GDP的阶段已结束,已经开始转向以“服务”和“升级”为特征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而新经济对化学品的需求并不会出现显著的增加。例如, 消费升级 带动中国消费者购买的中级轿车并不一定比入门级车型需要使用更多的工程塑料材料。

从全球角度看,我们估计石化产品在过去十年实现的3.6%的增速在未来十年可能会下降0.5~2个百分点,具体数值取决于地区GDP的实际增速。对化工这个全年产能增长在1~2%的行业来说,这种规模的GDP增速下降将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虽然我们认为对化工品的整体需求增速仍会略高于GDP,但是化工细分市场很可能也出现相似的增长率下滑。例如,在农化市场中,消费者饮食的变化和农业生产运营中挖掘当前食品价值链上巨大的生产力提升潜力反而会降低对化学品的需求。

现在还出现了一些长期的趋势改变迹象。我们发现特种化学品的业务模式正在愈发地受到威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将产品组合向价值链下游转移、增加特种化学品的比例是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增长和价值创造的可靠方法。但这一“常识”正在开始受到怀疑。尽管特种化学品这一概念范围缺乏明确的定义且难以量化,但我们明显观察到它的范围正在不断缩小。

创新——开发新的差异化产品(即特种化学品)——已经成为了难以拉开差距的竞争。除了新型农药之外,我们很难再找出过去十年中开发出的某一种影响深远的化学品。即使在应用开发的领域,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国和印度)也对高溢价产品的兴趣十分有限,那些使消费者愿意买单的高端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并没有增加。加强应用开发的投入只能用来弥补部分上游核心业务利润率的下滑。

数字化可能会进一步加速这一趋势。在分销商和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的推动下,电子商务蓬勃发展,这将会加快特种化学品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向大宗化的转变速度。在某些特定领域,如农化等偏B2C特性的细分行业,互联网平台可能会像我们在其他消费品领域观察到的一样,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我们的研究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特种化学品的担忧:细分市场的盈利能力似乎更多地依赖于行业结构(更确切地说是企业的数量)而非产品的技术含量;但随着许多新的企业(特别是中国企业)参与到竞争中,行业结构正在发生快速变化。

此外,化工行业的全球化趋势会有所逆转,因此可能会关闭一些增长通道。历史上化工行业曾经是一个区域型的行业,倾向于在消费地区进行本地化生产。但过去十多年出现了与这种模式相悖的现象:原料价格显著失衡(闲置天然气和页岩气价格相对石油拥有巨大优势)、劳动力成本(中国相对发达国家优势明显)或是区域性供需的不匹配(中国的高速增长相对世界其他地区增长)给化工行业带来了显著的全球化进程,也为许多企业提供了相应的增长机会。但油价自2014年来一路走低,考虑未来全球原油的供应偏向于充分,未来油价长期维持偏低水平的概率较高,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将会是大概率时间,我们认为未来化工行业全球化的趋势会变慢甚至可能会出现逆转。

另外全球化工行业必须认识到愈发强大的民族主义正影响着行业发展。一直以来,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政策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性。通过近期出现的多国之间的贸易纠纷可见,美国政府也采取类似的态度;英国脱欧和其他新情况显示,相似的趋势甚至也出现在了欧洲。

伴随着民族主义的再现,国有企业(SOE)在全球行业中所占的份额在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份额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快速下降,当时许多政府出售了在国有石油公司所持有的股份,其中许多公司都有着大量的化工业务。这一趋势随着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崛起而出现了逆转。然而,国有企业经常在财务、战略和其他方面有着与私营和上市公司不同的标准:他们通常比上市公司拥有更加雄厚的财力,在新技术开发方面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我们不得不提到的是关于循环经济的争论。尽管循环经济主要涉及塑料,但由于塑料的生产消耗着大多数石化产品,其潜在影响可能会波及整个化工行业。我们预计大约三分之二的塑料最终会进入填埋场或是生态环境中。因为塑料废物降解缓慢,所以它会在环境中不断积累;此外化工行业也可能会受到来自法规和公众的压力而采取更多行动促进循环回收和降低需求。考虑到该行业的预期增长率较低(如前文所述)这种监管可能会导致传统方式生产的材料产量停滞增长(尽管短期不会出现)甚至减少。

就算这些变化中仅有一小部分变成重要趋势,化工行业也会面临一个与从前非常不同的也更加艰难的新十年。对行业有哪些重要启示?

走进新时代

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启示是,考虑到需求增长率仅略高于年产能的提升,未来对新建产能的需求将会减少。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大多数新投资的产能要么是为了取代自有老产能,要么是置换其他竞争对手的产能。例如,北美的新建裂解装置将会瞄准亚洲市场,与中东生产商进行竞争。后者对欧洲的出口则可能因此增加,在中长期的未来给欧洲石化企业带来更大压力。

尽管在当前欧洲石化企业享有创纪录盈利佳况的背景下,这一情况显得遥不可及,但好景不会永远延续,产能关停可能会再次出现。从整个行业来看,化工企业可能不得不在世界各地进行重组,我们预计企业将试图通过新的并购浪潮来获得更大的规模经济效应。

唯一的主要例外情况是印度和中国。尽管印度起点较低,所有指标都表明印度市场增长将会继续。而如今中国化工市场中的许多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产能过剩。我们认为中国的供给侧需要广泛的、大幅度的整合。

当来自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竞争者积累了更多经验,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时,传统发达国家的特种化学品企业必须做好准备以应对产品大宗化的进一步蚕食和既有优势的逐渐丧失。许多西方特种化学品巨头创造价值的潜力将会受到更加激烈的挑战;同样会受到挑战的还有他们令人怀疑的主张:他们声称能够以为股东创造价值的方式完成业务组合的升级。

化工行业的重心向亚洲转移已早有预兆,未来也将必然会发生。就算西方企业已经努力在为这一趋势做好准备,但对于这一趋势意味着什么,及需要什么样的思维转变来应对自己从行业中心转移到边线这一事实,许多企业的认识仍然有限。跨国公司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历史表现充其量也只是喜忧参半。他们将需要考虑与中国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抓住成为未来最大化工市场“圈内人”的最后机会。这也会与本土公司的利益达成一致:随着中国企业抓住机遇进行本土市场整合和全球扩张,他们会重视向西方企业学习先进技术和成功管理方法的机会。

综上所述,化工企业的战略可能会变得更简单,同时也更具挑战。之所以更简单,是因为未来提升生产力和建立卓越职能能力的必要性将会比今天更为突出。换句话说,要想赢得市场中的竞争胜利,就需要比大多数竞争对手更出色地执行自身的商业模式。

未来化工行业的竞争将涉及大量并购,如果没有卓越的执行力,企业将会缺乏足够的财务实力和信誉而无法在竞争中取得领先。然而,战略的制定也会变得更加困难:要识别剩余的机会使增长跑赢GDP,并制定方法以创造价值的方式捕捉机会,这些都会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