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彩票、搞金融、做电商,快递企业在生态圈建设之路上蒙眼狂奔!
上市后的快递企业再也不能单纯的只做个快递公司了,快递企业越来越向一个综合性的物流服务商转变,他们需要在原有快递业务的基础上开拓新的利润来源。
由于特殊的经济环境,中国的 快递 企业并没有太多国外经验来参考,他们希望能够在做好已有业务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发展可能,而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打通上下游、拓展产业链、画大同心圆、构建 生态圈 ”思路,尽可能的涉足更多的领域,进而建设自己的生态圈。
无论是直营的代表顺丰,还是以加盟为主的 桐庐帮 ,还是电商自营物流的代表 京东 物流,2017年以来他们都开始积极寻找新的商业方向。我们总结了2017年以来顺丰、中通、圆通、申通、韵达以及京东物流的各大举措,发现各家重点既有雷同,也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分化。他们除了在加强自身物流硬件的自动化、智能化布局之外,已经开始合纵连横,走出国门。
搞“特殊”的顺丰
近日,顺丰收购百度外卖的消息传得满城皆知, 据传双方可能以5:5的出资比例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虽然现在还存在一定的变数,但是这从一定程度上再次说明了顺丰在业务板块方面拓展的可能。顺丰控股在3月22日举办的2016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已经开始着手同城业务,如果顺丰联手百度外卖,那么顺丰在最后一公里方面的优势,以及同城配送方面的局部将会比桐庐帮更胜一筹。
与桐庐帮相比,顺丰算是快递企业的另类。
除了在市场定位不过度依赖电商件之外,顺丰作为所有上市民营快递中唯一一家获得“医药冷链经营资质”的快递企业 ,杀入目前主要由药企“把控”的医药冷链配送领域,并针对冷运车辆与温控设备采购项目将投入7.18亿元。顺丰进入医药行业,甚至被业内人士视为,能够影响医药商业公司和分销商的原有模式并加速中小规模的企业洗牌。
此外顺丰还加入了被视为跟运钞没什么区别的彩票运输领域。
4月26日晚间,顺丰控股发布公告显示,其参股公司顺丰彩将提供代理销售丰彩主题即开票的相关服务,其中的物流配送、票务保管及兑奖管理等服务将通过顺丰控股的相关渠道来实现。物流业内人士评论认为, 顺丰控股涉足彩票供应链只是表象,背后则是顺丰控股正在被“对物流服务水平要求十分严格的国家特殊领域所接受”。
除此之外,顺丰和桐庐帮快递企业一样都在商业领域不断探索。 除了顺丰优选之外,顺丰正在孵化的物流增值服务项目: 顺丰大当家 也已浮出水面,据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顺丰大当家的销售总额达到1.54亿元,平台线上用户超过3亿人,日均销售额达到43万元。
在运营方面,为了与采用加盟制的桐庐帮相抗衡,顺丰也开始推行更为灵活的运营方式。 顺丰将通过区域代理模式启动乡镇加盟,这与之前顺丰一直延续的直营制相反,其所选地点在欠发达地区,并通过“员工创业加盟”的方式完善乡镇“最后一公里配送”。此外,顺丰还将通过设立乡镇代理点的形式,拓展上千个网点,以解决中西部快件量小、成本高的问题。
顺丰控股在2016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面对行业趋势,顺丰会加强空网、地网、信息网的建设,提供更优质服务,围绕客户需求提供解决方案,并在同城、冷运、重货和国际等领域加强业务拓展,满足客户需求。
2013年-2016年:五大上市快递企业业务量和增速(单位:亿件)
2016年,顺丰、圆通、申通、韵达、中通业务量分别为25.8(+31%)、44.6(+47.1%)、32.6(+27%)、32.14(+50.8%)和44.99(+52.7%)亿件, 中通成为五大快递企业中唯一一家增速超过行业均值(51%)的企业,市占率跃居行业首位。
桐庐帮领头羊的中通
中通作为桐庐帮的领头羊,其2016年业绩领跑通达系。
中通2017年的发展计划是:继续拓展中通生态圈,不断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以支撑运营增长,采用新技术提升运营效率并优化成本结构,进一步拓展新市场,特别是中国的农村市场,同时还会加强合作提升跨境服务能力。通过与网络合作伙伴通力协作,帮助他们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提高全网的服务质量。
2017年以来中通快递通过与河南机场集团的战略合作,旨在推进国际快邮件、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相关业务的发展;中通快运通过与东风轻型车的合作,以期在提升快运末端配送实力的同时,推进企业标准化形象建设。
赖梅松在上市后曾在多个场合表示:快递业正在从单纯的业务竞争向“服务+生态”转型,已进入新科技、新装备、新生态、新模式的发展阶段。 中通快递CFO郭健民认为,快递业未来的竞争,就是产能的竞争、科技的竞争、生态的竞争。
急着走出去的圆通
而近日,圆通收购先达国际物流的举动则被驿站老鬼评论为“圆通反超中通,甚至走到了顺丰前面”。圆通速递上市完成后,将以“快递”为核心,加速打造“圆通系”,从快递到快运,再到商业、互联网、信息技术、金融、酒店旅游、健康医药等多元化的产业集团。
快运一直被圆通视为继快递之后的又一增长极 ,2017年3月1日圆通快运开启试运行,并挖来了天地华宇总裁邓小波加入,在快运市场有诸多竞争对手的境况下,圆通采取自营快运的方法并未被业内看好。
在商业方面,圆通通过“妈妈店”的形式开始了 新零售 的布局,以期实现快递+便利店+同城配送三者的互通。如今圆通已经在快运和商业方面有了举动,但成效并不显著,不得不让人担心其在金融、酒店旅游、或者健康医药方面的表现。
看好冷链的申通
与其它快递企业不同,申通则期待在冷链方面打开突破口。
4月27日申通在发布2017一季度财报的同时,宣布对外投资设立全资孙公司——申雪供应链。申雪被申通视为布局冷链业务的重要举措,以及丰富公司产品和挖掘新利润增长点的标志性举措。
在商业方面,“申通国际商城”已经上线,此外申通还成立了市场营销部和电商事业部,专门对接大电商和传统客户的开发和维护。
申通在2016年年报中指出,其业务主要围绕:申通快递、申通快运、申通国际、申通金融、申通数据、申通供应链六大业务板块展开,并希望通过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方式,促进公司由单一的快递服务商向国际化综合性物流服务集团企业转型。 估计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会听到申通关于金融、数据和快运方面更多的消息。
越来越激进的韵达
与三通急于开拓快递之外的业务不同,“一达”则将功夫主要花在了提升运营的“硬实力”方面。
4月25日,韵达股份发布公告,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45.17亿元,用于智能仓配一体化转运中心建设项目、转运中心自动化升级项目、快递网络运能提升项目、供应链智能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和城市快速配送网络项目。
而募资半个月后韵达便宣布开启了以对外投资为主的股权质押行动,针对韵达的此番举措,快递专家赵小敏分析认为,“ 韵达将走激进路线,准备打一场突击战;此次资金的募集和股权质押的加速,意味着韵达的战略升级,开始加速扩张。”
而韵达的发展目标则是,以“快递核心业务”为主体,以客户需求为目标,持续夯实底盘建设,积极实施产品分层,全方位的为客户提供服务;同时,以“开发快递周边产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两翼,构建生态圈。
独立的京东物流子集团
京东作为国内拥有中小件、大件、冷链、B2B、跨境和众包(达达)六大物流网络的企业,在4月25日正式宣布成立了京东物流子集团。
京东物流子集团未来将为合作伙伴提供包括仓储、运输、配送、客服、售后的正逆向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服务、物流云和物流科技服务(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配送站等)、商家数据服务(销售预测、库存管理等)、跨境物流服务、快递与快运服务等全方位的产品和服务,还将联合京东商城共享线上线下渠道资源,并联手京东金融推出创新性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保险产品。
无论是京东的六大物流网络还是,京东物流子集团的发展目标,都与顺丰和三通一达目前市场布局有较大的重合之处。
此外,在商业方面京东物流子集团已有京东商城这一大靠山,且京东也开始抢占便利店市场;5月10日京东又发布了JD-Business企业级市场战略,该战略将依托京东云、京东金融、京东物流三大引擎,实现采购服务的全面升级, 京东物流的重要性从中可见一斑。
而再看各大企业所努力布局或者抢占的商业市场,已经是京东霸占已久的。 对于快递企业而言,从物流切入商业领域,是其商业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而对于京东而言,其商业和物流共同所造就的生态圈,对其他快递企业而言则会产生必然的打击。
快递上市企业战略布局
纵观我国快递企业上市后至今的举措,我们发现,我国快递企业在自身的仓储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仍有待提升,最后一公里配送方面的难题待解,快递企业的基层网点建设及配送员方面仍旧问题重重的境况下, 其战略举措反而多是聚焦在商业方面的布局,极力建生态圈,生怕错失了下一个风口,却鲜有在提升“技术基因”方面的举措。
顺丰、圆通、申通、韵达快递企业员工结构
近日,快递专家赵小敏针对韵达一季度财报分析,也同样适用于所有的快递上市公司: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过度融资倾向。有些公司脱离公司主业发展,频繁融资。有些公司编项目、炒概念,跨界进入新行业,融资规模远超过实际需要量。有些公司募集资金大量闲置,频繁变更用途,或者脱实向虚,变相投向理财产品等财务性投资和类金融业务。
王卫在2011年时曾表示过自己对上市的态度,他这样说道:“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针对顺丰一季度增长放缓,及顺丰运彩票之事,媒体人路德维格认为,其背后是患有严重“上市后遗症”企业的无可奈何。
是的,当企业的实力还hold不住自己All in的野心的时候,是该好好反思了。
纵观三通一达和顺丰,上市后的主要布局,正在向两个极端发展,一边是可急速的收快钱,一边是可能无限期且看不见营收的长远打算。在需要见利润的资本市场,其频繁试水新领域,急着建立“All in生态圈”的背后是不是有“挣快钱”的苗头,是不是有“大跃进”的危机,有没有“上市后遗症”在作怪,会不会出现“乐视困境”,这些值得我们思考和警惕。
本文作者李妮,亿欧专栏作者;微信:zailushang9214(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