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停车APP大战将至,或成红海
最近一直在忙各种项目推进,一直没有时间写产业,其实身在产业内部反而看得多、想得多,但却没时间写,今天抽空写点儿我对停车APP的看法,我估计今年停车APP大战不可避免,虽然真正拿到VC钱的 停车APP 并不多,但按照最近VC找项目的热度,2015年会很快变红海。昨天创业板里做停车概念的捷顺科技再次涨停,背后有炒家不言而喻,但这有可能是停车APP变红海的前奏。
去年美国的Luxe Valet、ZIRX等停车APP靠着代客泊车等概念拿到了上千万美元融资,国内很快就有创业团队不问国情立马拷贝过来,竟然也立马拿到了投资。对于这种暴力拷贝也能拿到VC大把钱的项目,我是严重羡慕嫉妒恨的。从目前行业内的观察看,几个走在前列的停车APP项目都还处于发展初期,整个行业的融资规模也才几千万,VC还在观望,但巨头应该已经坐不住了。 朱伟华 同学认为, 作为地图的关键应用,停车APP的数据是 百度地图 的战略资源,目前 百度地图 在找各个停车APP谈合作。腾讯的城市服务显然也离不开停车APP的数据。至于平安,作为未来车主生活服务的整合提供商,停车服务是刚需,正因为如此,平安投资上海停车宝就顺理成章了,但以平安的体量,仅有一个停车宝是严重不够的。 所有做停车APP的小伙伴其实都有机会玩“2VC”、“2BAT”、“2平安”的游戏,但眼下先得超越几个先行者。
从停车APP的先行者看,停车百事通从广东起家,有城市基础数据和交通资源优势,目前正在10多个城市加速扩张。最早做停车APP的 无忧停车 有点捷顺科技的影子,做停车道闸的背景让它在空置停车位信息方面有先天优势。北京的停车宝已经走到路边停车的支付环节,创始人的软件技术出身和合作伙伴的资源让这个项目比较吸引VC。丁丁停车则以地锁为亮点,用停车互联网渗透小区车位,虽然缺乏路边停车等城市数据,但错位竞争让这个APP有独特价值。当然,还有萝卜停车在用众包模式探索停车位共享,这些也都是错位竞争,各个停车APP暂时还没有彼此同质化竞争的必要。 从几个APP的功能看,跑通基础功能已经不易,当下不是讨论延伸商业模式的时候 。
去年 朱伟华 同学曾经和几个小伙伴深夜探讨停车APP的可能性,虽然没有行动,但当时确实深度研究了从智能停车场硬件到商业模式的诸多问题。这是个资源门槛比较高的行业,传统停车行业内的从业者投资上千万做铩羽而归的不少。 这一波拥有互联网和资源背景的创业公司必然催生出停车领域的滴滴,最终是谁眼下还得看停车位数据和用户数量。 目前都没有形成规模,这也是VC没有大举入场的原因之一。或许正因为如此,在中国没有消费国情但在美国拿到VC投资的代客泊车反而提前获得投资,这只能说在中国市场,“2VC”永远是硬道理:)
从未来停车APP的商业模式看,赚停车费或者收取代客泊车费显然不靠谱,即使全国都类似深圳路边停车那样,用传感器+APP来实现停车费远程支付,最终获益的也只能是停车位产权所有者,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资源信息的议价能力比较弱。所以我更看好停车APP的场景消费和延伸服务。比如shopping mall、医院、政府机关、学校周边的停车位就有独特服务价值。再比如停车场内的消费场景也有独特价值。未来停车APP进入红海,这些商业模式的挖掘反而会成为生存关键。
汽车后市场是否包括停车还很难说,至少目前做停车APP的小伙伴似乎没怎么考虑通过后市场变现的问题。 这是汽车产业内真正的最高频消费,相比洗车、保养,停车的高频和高刚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停车的线下资源也是最缺乏信息透明度、最稀缺、最不市场化的资源。互联网有打破信息不对称、颠覆垄断壁垒的传统,希望这一波停车APP能让停车变得更容易 ,欢迎互联网有志青年加入停车APP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