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时装周”:TechCrunch峰会大秀智能通勤、硬件出海、共享经济
2017年6月20日,由TechCrunch中国和动点科技联合主办的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在深圳圆满落幕。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进入中国已经第5个年头,但今年是活动主办方第一次选择深圳作为创新峰会的第一站。亿欧作为TechCrunch国际创新峰会深圳站的战略合作媒体参加,重点关注了智能通勤、硬件、 共享经济 等热门行业的最新动态。
共享经济
共享单车,作为国内对共享经济探索的特色产物,着实在2016年创投圈引发了一场“单车热”,即便在一年后的今天,共享单车依然是极具吸金力的项目。本次TC大会之前, 摩拜单车 刚刚完成了E轮6亿美元的融资,在对话环节,摩拜单车CTO夏一平透露了这笔巨额融资的用途:第一是加快扩张的步伐,业务拓展到全球200个城市。第二是加大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会加大原有网络的应用,和当地合作伙伴联合开发IoT的新理念。
此外,夏一平着重提到了数据,现在摩拜每7天就有20TB的数据,这些数据深挖后有巨大的价值。例如,目前摩拜根据单车的聚集度,来判定一个地区的公交站是否过于集中,给交通部门提供数据上的参考,帮助交通部门更加合理地分散公交站。夏一平表示,摩拜的数据现在可以无偿提供给合作的机构和开发者,例如让创客开发“ 区块链 +共享单车”这样的应用,未来则有可能将数据商业化。
如同2016年的共享单车,充电宝成为共享经济接力赛的下一位“选手”,甚至有单车结合充电宝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作为共享充电宝领域大玩家之一, 街电 科技CEO原源表示不看好这种新模式,街电会以增加线下网点的形式拓展市场份额,提高共享充电宝的使用体验。
对于市场,原源认为共享充电宝未来肯定会进入补贴期,类似于滴滴打车和共享打车,但是目前还不是补贴的时间,原因在于线下网点依然不够多,原源举例,类似于北京这样的城市,至少需要20-30万个网点。最后,原源展望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未来格局,他表示行业份额会是类似于“5、4、1”或者“6、3、2”的格局,这样的格局大约在一年后可以见分晓,而街电有信心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智能通勤
在智能通勤圆桌论坛上,动点科技英文主编John Artman对话了小牛创始人胡依林、Ninebot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野、奇点汽车总裁助理高华,从各自行业代表的现状一窥智能通勤工具的前景。
圆桌中,John Artman向小牛创始人胡依林提问,智能电动车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胡依林回答,小牛在电动车的基础上安装了很多传感器,让人和车能够产生连接。例如,用户通过传感器找到车的位置,或者是让电动车记录下个人骑行习惯,进而给予用户反馈。胡依林认为,现在的人们在一个大的交通体系中,会产生很多个性化需求,小牛科技就是让电动车变得更加智能,满足这些新需求。
接着,John Artman对平衡车的市场定位产生疑问,向Ninebot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野提问“共享单车对平衡车的冲击”。王野说,自从共享单车品牌日渐为人们所知,人们将共享单车视为解决短途通勤的工具,但是它并不是最终解决方案。相比之下,平衡车的娱乐属性更强,同家的关系更近,因此平衡车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冲击,反而两者各自定位变得更加清晰,平衡车成为最后100米的最佳解决方案。
最后,奇点汽车总裁助理高华阐述了AI对于智能汽车的意义。高华解释,除了自动驾驶使用了深度学习之外,整个驾驶过程中人们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 人工智能 ,例如支持语音控制系统背后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汽车识别驾驶证身份、记录驾驶习惯等,AI技术总是能够不断提高驾驶体验。
硬件出海
在 智能硬件 圆桌论坛上,多家硬件厂商提到了深圳的制造业优势。对于创业者来说,不管是创新角度还是最佳品质,生产方面都会面临着很多困局和挑战,但创业者在深圳可以非常快速找到各种各样、无所不能的制造厂商。因此很多出海的硬件商乃至海外硬件商都会来深圳待一段时间,寻找潜在的生产合作伙伴。
另外,几家出海的智能硬件创业者也分享了自身的经验:在初期阶段,公司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市场;一旦进入生产环节,需要将更多精力转向生产。因此,很多初创企业,在市场推广阶段结束之后就搬到了香港或者深圳,离深圳的制造中心更近,因为大规模的生产跟制造原型是不同的,有很多需要跟供应商和生产方进行沟通的。这便是硬件创业者在深圳的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文作者宋少卿,亿欧专栏作者;微信:zzb093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