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xmo虚拟现实手部力反馈外骨骼创造者,狂热机器人工程师谷逍驰
谷逍驰 对于过于强调他年龄这件事已经有些反感,他认为他的产品本该比“94年生”这个标签获得更多的关注度。
对机器莫名的喜爱从幼儿园时就已开始显现,而身为工程师的父母对于儿子的这个兴趣亦全力支持——从小学到高中,从谷逍驰手中诞生的“ 机器人 ”不下五十个。
“我就是喜欢机器人,更喜欢做机器人,这是早就确定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理想,谷逍驰用尽各种办法,试着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机器人制造者:
他曾经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提着两个大箱子走遍美国著名高校机器人实验室,一个箱子塞满衣服和生活用品,另一个里是钳子、矬子、螺丝刀、电烙铁和电子元件。
在深入了解技术和商业的关系后,他曾坚信的“技术第一”价值观受到严重冲击,便开始主动学习金融相关知识,并决心把商业落地作为产品的前提。
而现在,他从剑桥大学机械控制工程专业本硕连读中休学,窝在深圳华强北的一间非独立办公室里研发产品,时不时跑到附近的制造工厂小住,学习怎样和生产商成为朋友,让他们提高效率,交付最好的元件。
这次创业,对于谷逍驰来讲是一个无法按下暂停键的小插曲,但远远装不下他做了22年的机器人梦。
“下一个时代”的交互产品
这个看起来很科幻的手套叫作 Dexmo ,是Dexta Robotics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谷逍驰是这家公司的CEO兼“总包工头”。
Dexmo是一副可穿戴手部外骨骼,它可以帮用户在 虚拟现实 的交互中“感觉”到虚拟物体的体积、形状、硬度以及力的反馈,以进一步增加沉浸感,将用户带入更深层次的虚拟现实中。
“我们现在做的这款产品是下一个时代的交互产品,不仅能把现实的数据带入虚拟中,同时也可以把虚拟的数据带入现实中。”
谷逍驰的这番描述也印证了他对公司的介绍——Dexta Robotics是一家致力于发明下一代VR/MR交互设备的公司。
跟目前市场上别的手部交互产品相比,Dexmo的特点不仅限于它现有的功能,而在于它的潜能——Dexmo不仅仅是虚拟现实延伸出的一个配件,通过它,能够让虚拟现实的可能性无限的拓展,让更多人再用这个设备去创造出全新的内容。
何以见得?
谷逍驰告诉记者,“力反馈”其实是个很大的范畴,实现方式及维度大相径庭。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力反馈设备都是“静态单点力反馈”——类似“Sensable Phantom”以及“Novint Falcon”这类设备,一般来说是静态放置于桌面上的,模拟的是三维空间内的一个点的力反馈,而不是整只手的,设备并不便携,而且其空间是相对狭小且不可移动的。
但在真实世界中,力反馈传递的方式有很多,固定于桌面的单点力反馈模拟是远远不够的。谷逍驰认为,人的双手是与世间万物交互的媒介,能够模拟手的触感,便等于拥有了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任何虚拟物体的物理形体的能力——这是Dexmo的目标和使命。
而在目前的虚拟现实体验中,想要实现模拟手的触感难度太大,大家往往退而求次。例如,枪战游戏为了重现真实感,最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法是直接拿一把特制的实体枪,可以与游戏通讯并带有空间追踪。然而随着游戏复杂程度的上升(例如一些RPG游戏,需要玩家拿起锤子,剪刀,枪,剑,弓等等不同物品),为每一件物品单独开发一套硬件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大家都在寻求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
这时,Dexmo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配合Dexmo这款通用硬件,开发者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某些特殊外形物件的模拟。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开发成本低,同时可以很大程度的提升游戏的真实感。
通过手套和头显,体验者可以和Demo中的物体实现力反馈触感交互——并且,不同的物体还根据其本身属性有不同硬度和形状。
Dexta Robotics通过软硬件的结合实现全新力反馈交互方式,并将产品价格降低至可量产的价位,使其脱离“实验室产品”的行列。
谷逍驰告诉记者,Dexmo从立项至今已经2年多了,经过几十代原型的迭代,从来没有改变过航向。他们在大多数人都不知道VR是什么的时候就开始解决 手部力反馈 的一个个技术问题,获取了大量的经验。
“ 这个产品的难点在要让整个系统各个子模块无缝衔接,有序的协调工作。Dexmo所涉及到的开发领域横跨机械结构的创新、控制方式的创新、软件逻辑的创新等等,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产品定义是很难走到我们今天这一步的。”正是在这条路上不变的坚持与持续地进步,Dexmo在力反馈领域突破了“微创新”走向“全新”,并且难以被复制。
“这个设备的历史意义是非常大的,它让更多的人去感受到虚拟和现实之间的互动,也让虚拟现实的应用场景扩展得更大更广,为此我非常开心。”这是谷逍驰对这个产品最为骄傲之处。
当然,他的骄傲和思考绝不仅仅停留在产品本身。
VR怎么落地?
产品之外是什么?是市场。
在喊了两年口号后,资本市场和翘首等待的用户都对虚拟现实的大规模普及失去了耐心,2016年,虚拟现实市场迅速转冷,大多数宣称虚拟现实落地性的公司和产品都越来越不被看好。
事实上,如何大规模地进入市场,是谷逍驰目前思考得最多的问题之一。
在Dexta Robotics的官网横幅上,轮播着四幅图:Medical、Traning、Education、Gaming——这正是Dexmo落地的四大发展方向。
谷逍驰告诉记者,在这四个大方向中,目前和他沟通最频繁的是医疗团队。医疗器械,作为一个市场广阔的领域,产品通常设备庞大、精密度高、单价昂贵,其属性直接导致了销售面窄、流程复杂。
目前,美国医械的销售方式主要为召开大型会议,邀请医生亲自前往体验设备,这样低频次高复杂度的销售模式效率非常低下,如果可以通过Dexmo来模拟设备进行操作,只需要在任何有虚拟现实设备的地方就能进行。目前,已经有美国医疗器械公司向他申请Dexmo样机,进行进一步软件开发。
训练方面,大众汽车也对Dexta Robotics 的产品表示了兴趣希望能够将Dexmo用在对员工的虚拟拆装训练中。相比于原来通过实车训练,利用虚拟现实能够大幅度减少成本,优化整体拆装效率;游戏方面,去年底召开的VR Play会议中,在试用了Dexmo之后,小米VR的负责人马杰思、所思科技的罗子雄等众多业内人士都表示对它有极大的兴趣,愿意进一步探讨游戏内容生产的合作;教育方面,也已有生产人体模型的解刨、天文教育的内容平台在着手制作内容。
除此之外,一直以来,美国NASA休斯顿航天站负责制造卫星机械臂的部门,以及负责火星车控制系统设计的JPL部门也对Dexta Robotics的发展保持关注,曾多次和Dexta Robotics探讨过使用Dexmo远程控制机械臂的可能性。虽然尚未形成具体合作方案签订合同,但NASA和美国军方一直都在对这个项目进行持续性跟进。
Dexmo的开发者版本预计在2017年年初进行发布,目前中国几大VR内容生产平台都会针对它进行进一步内容开发。谷逍驰告诉Xtecher,以前国际顶级的VR交互设备几乎都是外国人做的,中国内容生产商想拿到一手设备相对困难,但这一次,他会优先授权给中国公司。
那么,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谷逍驰?
从一个狂热的机器人天才少年,出落为一个对于商业落地性有深度思考的企业管理者,这个年轻的男孩经历了什么?
高中DIY了30多个机器人
“可能是幼儿园开始就特别喜欢机器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还好谷逍驰的父母都是机械工程师,对于儿子的这样的兴趣给予了充分支持。
上小学时,别的同学都在上各种文化补习班时,谷逍驰常常泡在飞机模型、遥控汽车的制作室里。“我很感谢我的父母没有像别的家长一样去逼孩子做一些事情,这帮助我建立一个更完整的认知体系。”
虽然从小“不务正业”,但成绩依然不错,可因为摇号没有得到考试资格而错失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中三年谷逍驰都在“填鸭式”的勤奋学习中度过,“简直就是噩梦。”
三年后,他如愿考上南外进入国际部学习英国A-level课程。“就好像长大后就有资格挑食一样,过得非常开心!”谷逍驰这样形容他的高中生活——开始自己选课的他,几乎全选了理科。
谷逍驰每天在学校把课程和作业早早完成,回到家就把自己关进工作室里捣鼓。一旦有新的想法,就在网络上去寻找相关资料和制作方法,再跑到学校附近的“南京华强北”淘各种电子元件。
对于高中时就囊括了各种机器人比赛的奖项,谷逍驰的态度是——这都不是事儿!当时的他早已不满足于老师带着学生制作有指定功能的机器人,他认为这样“没有自己的境界”。
“其实那时候对于做机器人没有什么很明确的目标,就是想做些好玩的东西,因为对这个世界很感兴趣。”在这样单纯的兴趣和“手闲得慌”的驱使下,谷逍驰在高中阶段一共做了大约三十多个机器人,包括各种机械手、机器头、机械车、人形机器等不同形态。
凭借着这些作品和优异的学习成绩,谷逍驰在高二结束时拿到了英国剑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但他做出了一个令很多人不解的决定。
流浪美国:“非常不正常,非常开心”
谷逍驰没有去剑桥,而是跑去了美国。这让学校的很多同学和老师很是困惑。
但实际上,谷逍驰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因为,在看了专业课表后,他发现他所申报的工程专业虽然囊括机械,电子,控制,土木,航空工程等,但计算机科学方面的课程相对较少,而英国又不能选课;同时英国的课程相对理论,对比美国缺少一些实践机会。他决定先去美国看看,尝试接触下计算机科学的基础课程,以及体验下美国高校的实践课程。
在美国读了半年书后,谷逍驰觉得自己把想学的知识学得差不多了,直接办了退学,踏上了一段神奇的“流浪之旅”。
他拖着两个大号行李箱在美国“乱跑”:去到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卡内基梅隆、佐治亚理工、普度等等几乎所有顶尖理工科大学里的机器人实验室。两个箱子——一个塞满他的衣服和生活用品,一个里是钳子、矬子、螺丝刀、电烙铁和电子元件。
一开始,谷逍驰不认识任何名校实验室的人,当时LinkedIn也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他只好找来这些实验室教授的邮箱,给他们“盲发”自荐邮件。“写很长很长的email,再把我之前做的东西给他们看,问他们我能不能去看一下学习一下。”
就这样,谷逍驰去到一个又一个实验室,又通过实验室里的学生介绍认识他们的同学,在美国这样跑了大半年时间。
回忆那段日子,谷逍驰的感觉是“非常不正常,非常开心”。有时,去到一些地方他一个人都不认识,全靠朋友的邮件介绍,遇上没定成酒店就抱有侥幸心理去看看实验室有没有床,或者看能不能睡别人的沙发。
“我性格本来就比较外向,他们人也很好,还是比较顺利,同时很大程度上锻炼了我与人沟通的能力。”谷逍驰觉得这对他后来在创业中与人共事的沟通方式有很大的作用。
为什么一定要大费周章去这些实验室探个究竟呢?
谷逍驰告诉记者,他认为当时的他,无论是专业上还是商业化落地上,对这个社会的理解太不全面,迫切想要学习,尽管方式有些“简单粗暴”,但他认为这一趟“很值”。
价值观转变
虽然加深对世界认识的方式比较奇特,但谷逍驰认为比真正学习到东西更重要的,是保持持续不断的充足求知欲。除了在实验室中学很多跟机器人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外,他认为自己那个阶段最大的收获在于价值观的转变。
“我曾经的信仰一定是技术第一,如果你技术不如我,你就是垃圾。”这是很多技术流的惯用思维方——而谷逍驰在流浪美国的一年后,对这种想法产生了极大的转变。
他说观点转变有两个理由:
其一,走访了美国这么多顶级高校实验室,观摩了几个顶级机器人大赛后,一方面谷逍驰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酷的事业,凝聚了人类的伟大智慧,但另一方面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一辈子仅仅在实验室里做研究,是很难做大,并推动行业发展的。他看到在整个学术体系当中,研究方向、经费和资源都直接受到上层的限制,人们没有办法真正自由地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只有取得了经济上的主动权,才能重新分配资源,集中力量推动技术向着自己的感兴趣的方向发展。
其二,以著名的“大狗”机器人闻名的Boston Dynamics在2013年被Google收购,且发展并不甚理想。其公司创始人Marc Raibert是谷逍驰的偶像之一,他所提出的理念非常超前,引领了一个机器人控制的新时代,对未来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却依然无法掌握公司的命运。2016年3月,因短期内无法实现商业落地,Google宣布出售Boston Dynamics。就在前两天,Boston Dynamics推出全新两轮二轮人形机器人Handle——这个产品被看外媒解读为是为了找到好的下家和对商业性的一次妥协。
诸如此类的一系列事情,对谷逍驰原本的价值观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他开始意识到——自己曾经只关心技术的深度,是一件极端且狭隘的观念。
如何才能找到一个喜欢的位置并自由地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如何将技术变成落地的大规模商业化产品?
谷逍驰带着这些问题继续行走在各大实验室中。同时,他开始了另外一个维度的尝试。
在美国“流浪”期间,他在网上看到一家叫作UFactory的中国机械臂研发公司,他主动联系到他们希望可以加入他们并且在美国帮他们做产品的市场推广。
顺利加入后,UFactory团队从中国寄了一台机械臂给身在美国的谷逍驰,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带着这个机械臂,通过和不同的人不断交流讨论去思考它的商业落地途径。
不仅如此,他还联系当时YouTube上的小网红,寄样机给他们做测评;在线下,他还在普度、伯克利等地方摆过地摊、组织一些小型活动推广产品,以此获得了大量潜在消费者的有效反馈。
这款产品在2014年的2月份正式发布。之后,UFactory拿到李开复投资的五百万美金。谷逍驰加入的时候UFactory才5个人,虽然谷逍驰在拿到融资前就已经退出,但他认为通过这个项目所学到的技术落地商业化思维,是他后来自己创业中的一笔巨大财富。
等不及毕业的创业
结束美国的“流浪之旅”,谷逍驰又一次申请并再次被剑桥大学录取,他重新回到剑桥正式开始他的学业。身边的人都以为他终于折腾够了,至少会在上学期间消停一段时间,可“从剑桥休学、回国创业”这个决定,又一次让众人大跌眼镜。
为什么这么着急?
可他心里的答案或许是:他已经等待了太久。
从高中开始,谷逍驰就对机械手很感兴趣,也做了不少跟手相关的作品。他认为手是人身上最灵巧的部位之一,手部结构也足够复杂,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领域,他一直致力于这个方向的探索和研究。
虚拟现实在前两年突然火爆,这使得谷逍驰已经研究多时的力反馈手套面前呈现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面对技术落地和大规模商业化的诱惑,他似乎等不及完成本硕连读再出山。
“有一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觉,要是我不做也会有别人做,但是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
学校方面,谷逍驰的老师希望他完成学业后再出去创业。“教授跟我说等我毕业了总有新东西可以做。但我认为“有东西做”和“做对的东西”是两个概念,我必须去尝试一下。”
谷逍驰说服了父母,从剑桥大学机械控制工程专业本硕连读中休学,回到中国开始创业。
目前,Dexta Robotics成员一共七人,CTO张逸飞是他的高中同学,是谷逍驰口中的软件小天才。除此以外,谷逍驰在剑桥的一位教授也是他们的成员之一。当问到为什么这位教授愿意加入时,谷逍驰回答说,“他曾经也创过业,很容易理解我们的商业逻辑,并看好它所创造的价值”。
近两年来,谷逍驰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深圳,身兼机械设计开发工程师、生产制造联系以及质量检测多职。有时候为了提高一些机械元件的生产效率,谷逍驰会跑到工厂去和制造商“做朋友”,“要是真的住到一个厂里看着工人工作,会发现很多可以优化的流程,一点点梳理下来,效率会大大提高。”
说到融资,谷逍驰的回答是,“我现在不太想谈融资这个问题。”至今为止,Dexta Robotics还没有进行任何的融资,但已有多家投资机构联系过他,其中有大名鼎鼎的 Peter Thiel 联合创办的Founders Fund,以及Qualcomm Venture, Lightspeed Venture等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
谷逍驰告诉记者, 很多人都凭借虚拟现实非正常状态的火爆来融资,甚至很多合作伙伴都催他趁着市场火热赶紧“骗”一些钱。而他认为,在市场上拿钱可能相对容易,但难的是要做到对投资人和合作伙伴负责,给予他们应有的回报。但很多创业公司正因为在融资这件事上不够谨慎,拿钱的时候不想着赚钱,最终死在没有方向的盲目扩张上。
“拿不拿钱不是决定因素,拿钱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想没想明白。”因此,Dexta Robotics将会一边持续投入研发力量进行前沿交互技术的深入开发,同时探索各种不同的商业模式。”
创业心路
回顾创业路,谷逍驰说:坑太多了,但绝不后悔。但正是因为成功爬出这一个个坑的经历,为Dexta Robotics筑起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对于“创业无门槛”这个议题,他持否定态度,“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创业,很多年轻人就是毕业后不好好找工作拉帮结派在出租屋里干个什么就是创业了。”对于不能真正创造价值的创业,谷逍驰认为很有可能只是在逃避工作逃避现实而已。
着眼目前国内虚拟现实的创业环境,谷逍驰的评价偏向负面。在他看来,很多公司的主营业务是没有创造性的,有一些头显公司甚至是直接把国外的方案照搬回来降低成本生产。
也正是因为这种类型的公司在两年时间内哄抬了资本和消费者对虚拟现实的期望,当大家迟迟看不到产出自然会对这个领域丧失掉信心。“这些糊弄消费者的公司本质上对市场的影响非常恶劣,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谷逍驰显得有些生气,但这也进一步坚定了他要做出有顶尖核心技术的产品的决心。
除了对产品的技术和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外,谷逍驰承诺,等到Dexmo真正成熟面向消费者时,一定是大家可以接受的价格——能够让尽可能更多人体验到虚拟现实的交互方式也是他们做这款产品的初衷。
去年虚拟现实行业骤冷,而谷逍驰却休学全身心投入,会不会对这个市场的时机有些失落呢?Xtecher在VR Play的大会间隙问了他这个问题。
他的回答很有趣:“今天下午在这个会上我要发言,我等了一个多小时都不叫我,结果去上个洗手间就在台上叫我名字了。这事谁能说得清呢?”
“很多事情都有方法论,但找寻一个公司在当下世界中的价值这件事,我认为是没有方法论的。”这个少年相信他自己。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Xtecher;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