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盘上涨近200%,虹软科技发力AIoT底气十足?
今日,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举行上市仪式,正式进行开市交易。其中,虹软科技开盘价为86.50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99.52%。截至发稿,虹软科技股价为65.55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26.97%,成绩亮眼。
作为科创板 计算机视觉 第一股,本次上市虹软科技共募资11.32亿元,将被用于智能手机AI视觉解决方案能力提升项目、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从投资项目金额占比也可以看出,虹软科技有意扭转手机业务营收占比过高的现状,但是,强势入局 AIoT 的虹软科技,优势何在?
四轮问询“艰难”过会,手机业务吃香成“双刃剑”?
虹软科技是一家计算机视觉行业里领先的算法服务提供商及解决方案供应商,尽管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相信绝大部分都享受过虹软科技提供的服务。据IDC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出货量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中,除苹果公司一直完全采用自研的视觉 人工智能 算法之外,其余的三星、华为、小米和OPPO的主要机型均搭载了虹软科技的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
但这样一家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深耕20余年的公司,科创板上市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从3月27日获上交所受理到7月2日注册生效,虹软科技共接受了4轮问询。在首批25家科创板公司中,也只有两家为计算机视觉公司。 AI创业企业已经不再被赋予光环,市场的反应也变得更为冷静。
据资料显示,虹软科技早在1994年就以凭借图像编辑软件PhotoStudio名扬天下。在后来的数码时代,佳能、尼康等相机中的笑脸算法也都来自虹软科技,更不用提到后来的智能手机时代,其计算摄影与计算机视觉解决方案占据全球安卓手机市场80%的份额。
但对于虹软科技而言,这项市场占有率极高的业务成为了其上市的“双刃剑”。 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2018年,虹软科技的智能手机解决方案相关的收入占比分别为67.93%、91.27%和96.57%,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61亿元、3.46亿元和4.58亿元,可见智能手机业务成为虹软科技的收入核心。
同时,在2016年~2018年期间,虹软科技对于大客户的依赖程度极高,前三大客户收入总额以此为1.26亿元、1.87亿元和2.6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依次为48.39%、54.16%和58.64%。尽管在报告期内,虹软科技的收入一直在增长,2018年的毛利率更是高达94.24%,但如果因为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持续下滑、主要客户业务发展战略调整等原因导致对虹软科技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采购需求下降,将会给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AIoT能否成为虹软科技下一个业务增长点?
为了解决虹软科技过于依赖手机业务的现状,此次募集的资金将被用于智能手机AI视觉解决方案能力提升项目、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光学屏下指纹解决方案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以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四个方向。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IoT领域AI视觉解决方案产业化项目的投资金额最大。目前,虹软科技已经形成一套涵盖了智慧零售、智能冰箱、智能门锁、智能广告等领域的IoT视觉解决方案,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使用场景。
其中, 虹软科技积极押注 自动驾驶 , 并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智能汽车视觉解决方案。虹软科技创始人兼CEO邓晖去年就曾表示,在 无人驾驶 技术成熟后,汽车对于实时监控摄像头的需求会大幅提升,一辆车上的摄像头将达到10个以上,智能座舱将成为智能驾驶视觉AI的重点应用场景。
不过,业务转型并非易事,在这条赛道上,虹软科技只能说是后来者。无论是百度、四维图新等大型上市公司,还是小马智行、蔚来汽车等新锐企业,都在积极推动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从虹软科技自身来讲,其将近400页的招股书中,仅1页涉及智能驾驶视觉解决方案,而汽车等IoT产品的业务收入,在2018年占比还不到1%,这意味着, 虹软科技才刚刚入场,且面临一场“生死角逐”。
人工智能企业是最典型的由技术驱动的行业,算力、算法和数据缺一不可,原创技术在未来仍将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从虹软科技招股书中可以看到, 公司对于技术研发的投入与专利数量并不成正比。
据招股书显示,虹软科技的研发人员共有374人,占公司全部人员比例的65.73%。公司对于研发的投入一直很重视,2016年~2018年,虹软科技研发投入分别为0.90亿元、1.09亿元和1.49亿元,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比例的34.59%、31.43%和32.42%。
但截至2018年12月31日,虹软科技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共获得专利129项(其中发明专利126项)、软件著作权73项。与被虹软科技写进招股书的竞争对手商汤科技相比,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截至发稿前,作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公告平台可查询到的“商汤科技”名下过审专利为752项, 在以技术实力作为衡量标准的AI算法战场上,虹软与商汤的人才和专利竞争不在一个量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虽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多年未见明显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在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前五大厂商占据的市场份额不降反升,为67.1%, 智能手机市场形成了进一步的集中,对于服务头部手机厂商的虹软科技而言颓势并不明显。 伴随着5G商用步伐的加快,虹软科技在IoT场景下的应用探索也更为积极。虹软科技能否凭借多年经验在IoT赛道上一骑绝尘,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考验。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