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观察:移动医疗创业创新趋势之挂号篇(上)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移动医疗市场的火热有目共睹,随着移动医疗创业公司中“ 独角兽 ”的陆续出现,这一市场的潜力被逐渐挖掘出来。国家也在号召传统的医院进行“互联网+”的转型,因此一些大医院按捺不住,纷纷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

本文主要盘点 移动医疗 创业创新中最热门的领域——预约挂号。上篇为传统 医院 的互联网转型,通过移动应用做挂号服务;下篇为以挂号切入移动医疗市场的创业公司。本文仅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医院和公司做简单的盘点,如有疏漏还请指正。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2014年底,北京儿童医院官方App上线,目前已开设了就诊卡申请、就诊卡绑定、预约挂号、检验查询、在线支付功能和疑症筛查(预约就诊)等服务项目。6月18日,北京儿童医院宣布实行“非急诊挂号全面预约”,这意味着2/3的号源将放在北京儿童医院自有的App上。

据了解,北京儿童医院日均门诊量过万,其中60%以上为外地患者。尤其是一些疑难杂症的病例,由于涉及多个科室,流程相对复杂。家长可以提前将患儿相关病历上传到App上,专家经过筛查后会将疑难杂症的病例进行分科诊及收治,相较之前效率有所提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2015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APP发布,其中包括了医院介绍、手机挂号、实时叫号、查报告单、住院跟踪、门诊缴费、医生团队、医院新闻。等多项功能。该App由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该公司除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App外,还开发了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的同名App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移动App“省医通”。据亿欧网了解,该应用还在试运营阶段,仅有部分科室如生殖中心、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可以挂号。

在北京人民大学的官网上,提示的挂号途径包括114平台,功能社区挂号,自助挂号机挂号,电话预约,诊间加号,窗口挂次日号等,其在线预约挂号服务统一并入北京市预约挂号统一平台,并未提及App挂号,表明医院对此持谨慎的尝试状态。

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2015年6月,广安门医院和苏州智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推出同名App“广安门医院”。8月18日“广安门医院”正式推出预约挂号功能,到目前为止,其服务项目包括在线预约挂号、检查检验报告单查询、院内院外导航、科室转接信息查询、就诊提示、导诊等。据了解,目前App的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次,且后续还将推出在线病情咨询、自助送药、自助缴费等服务项目。

此外,广安门医院还在支付宝的“服务窗”开通了挂号、缴费和查询服务。据了解,广安门医院并未将重心放在移动端,其App和支付宝服务窗上的号源量约占医院日总号源量25%。

2015年6月份至今,苏州智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计为大大小小近40家医院开发同类型App,包括南京儿童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海军总医院、威海市立医院等。

北京协和医院

2015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就发布了其官方App“掌尚协和”。到目前为止,其服务内容包括预约挂号、医院导航、体检套餐、健康百科等。目前协和医院将总号源的近70%,共8000个左右的号源放在自己的官方App和自助挂号机等渠道;另外近30%的号源放在114平台;仅有少量的号源放给当天的就诊者。

此次承担App开发的杭州恒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金融软件和网络服务的上市公司。2015年4月,恒生电子云战略下的医疗项目“健康恒生”版块正式建立,主要就是帮助医院开发类似的移动应用。其优势在于拥有多项安全专利,可以保证患者隐私不被泄露。

据了解,接下来“掌尚协和”还将陆续开放检验报告查询、体检报告查询、费用查询、候诊叫号、症状分诊及微信预约等一系列功能,支付方式也将从单一的支付宝扩展到微信支付、银联支付等。

医院触网需谨慎,转变思路是关键

对于医院触网来说,技术从来就不是问题。亿欧网发现,早在2013年,北京就有多家医院开发了相应的App,但大多数只更新了一年就放弃了。当时的App也仅仅停留在提供信息上,并没有开通如预约挂号一类的动态服务。时至今日,很多医院逐渐意识到移动医疗是未来的趋势,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如何抓住这一波风口。一些小医院依托如114等第三方挂号平台,部分大医院则更愿意开发自有App。

开发自有App的好处显而易见,医院不仅可以着力推广自己的品牌和服务理念,团队内部的沟通效率比接入第三方更高,号源分配也更灵活。但想要真正把移动医疗用的好,还需要医院彻底转变观念,拥抱移动互联网。

第一,引进互联网人才 。医院里要求的是专业性,从院长到普通医生都是以专业性为第一考核指标。这使得大部分的医院缺乏市场意识。不可否认,医院是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但医学上的专业性并不能代替对互联网的专业性;同时,平均年龄高意味着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慢,因此引进新人才势在必行。

第二,选择优质的软件方案供应商。 供应商的实力直接影响用户体验和后续的开发。表面看起来大家做出来的界面大同小异,但背后的算法决定了用户的体验和这款App最终能走多远。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优质的供应商可以更好的保证用户信息安全,保护用户隐私,这是提供医疗领域服务的基础。

第三,转变观念,以患者体验为先。 我国的优质医疗资源一直处于稀缺的状态,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很多大医院没有处处为患者着想的意识。就以开发App为例,受政策影响,目前医院的App都没有接入医保付费,对于医保用户来说并不实惠。而医院只需要在大厅专门开一个窗口,请在App上挂号成功的医保用户直接付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医院来说,需要明确踏入移动互联网的动因。到底是为了跟风还是实实在在想要寻求突破。做一个App太容易了,但要用心运营的好却费心费力。中国的医疗重心仍在体制内,只有当体制内的医院也开始有创业创新的意识的时候,我们的医疗改革才有展望的空间。

本文作者于东炜,微信号:429031945,亿欧网专栏作者;转载文章请务必注明“来源:亿欧网”;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网对此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