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医疗100+」手术机器人,中国的月亮什么时候比外国的圆?
安全、微创、患者恢复时间短……解决常规手术痛点的一系列优势让 医疗机器人 得以站在镁光灯下闪闪发光。
机器人做手术已经不是一件稀罕事。据相关资料显示,1985年,Kwoh等采用PUMA500工业机器人作为辅助定位装置完成首例脑部手术,发展到今天,医疗机器人走过34个年头。
由于核心技术薄弱、缺乏复合型人才、产品认证严格、临床费用较高等原因, 手术机器人 曾被西方发达国家高价垄断。
不过,近几年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对这一局面略微有所改善。去年,柏惠维康“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Remebot)正式通过 CFDA三类医疗器械审查,成为国内首家正式获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
“达芬奇们”的垄断难以打破?
手术机器人较高的技术门槛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也成为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寡头垄断的主战场。
中国的手术机器人热潮大概是从2014年开始。据不完全统计,2014-2017年间,国内已集中出现至少100家医疗机器人创业公司,公开披露融资的超过40家。但目前,国内医院的手术机器人仍依赖进口,最为广泛应用的是美国直觉外科公司制造的 达芬奇 手术机器人,2000年被FDA审批,2017年国内手术量突破2.8万台,2018年上半年国内手术量便超过1.5台。
这是由于国内技术的打磨到市场的培育往往耗时颇久,导致国外产品垄断局面一时难以打破 。据了解,手术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大约会耗费超过十年的时间,一般要经历创新研究的概念评估、初步研究结论的实验或者实验样机、临床研究和上市许可、生产、上市和市场培育5个阶段。
柏惠维康创始人刘达表示,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Remebot手术机器人就经过近20年技术积累及15年临床探索积累,6代产品更迭,最终于去年才得以通过CFDA审批,落地医院。
对于一提手术机器人就谈及的达芬奇而言,Remebot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本身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条路。 达芬奇机器人是主从操作,类似于提线木偶,对医生水平是极大的挑战,多用于顶级医院,主要应用于腹腔、心脏等腹腔类手术。而柏惠维康机器人是自主定位机器人,由计算机软件系统、实时摄像头和自动机械臂三部分组成,也可分别比作脑、眼、手。借助机械臂末端的操作平台,医生可以实施活检、抽吸、毁损、植入、放疗等12类术式,用于脑出血、脑囊肿、帕金森、癫痫等近百种疾病的手术治疗。 刘达将它比作类似于自动驾驶汽车,提前设定路线,按照既定路线行驶即可。
针对中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疗水平低下的现状,这类机器人也会更有可为的空间。 刘达举例道:“北京的专家做完医疗方案发给医疗水平欠发达的地区,Remebot手术机器人可以完成精准定位,当地医生只需完成常规的手术操作,便可以完成一台专家级水平的手术,赋能基层。”
此外,相对于 国外的同类自主定位机器人产品,刘达认为,国产手术机器人更符合中国医疗的需求,更适应中国的医疗环境。 首先,中国的手术量远超国外,人多好医院少,中国的手术更要求手术效用高、时间短;其次,国产企业更知晓中国医生的习惯和技能,为中国医生做定制化的服务。
刘达说:“ 在保证安全和精准的情况,我们的产品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 单就手术注册的这一个阶段而言,大概是在两分钟左右,国外同类产品至少要15分钟。从整台手术来讲,以脑肿瘤的活检为例,病人进手术室到出手术室,半个小时之内就能成功完成。”
国产手术机器人如何破局产业化困境?
尽管如此,国产手术机器人实现产业化的寥寥无几,其普及率更是保持在低位。刘达表明,柏惠维康机器人现在进入了30多家三甲医院,但整体的普及率依旧不高。
除研发技术的高门槛所造成的供给不足外,手术机器人的“天价”也造成医院和患者等需求端难以消费。 就达芬奇机器人为例,其设备本身价格上千万元,只有少数顶级医院具有购买能力;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价格,据相关媒体报道,一般需要在传统手术的基础上加3万元,这其中包括开机费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实际耗材费,构成了达芬奇手术的基本价格体系,对于患者也是不小的负担。
刘达表示,国产手术机器人设备本身相对具有价格优势,但并不意味着性能的下降。不过,目前,无论是主从操作的达芬奇机器人还是自主定位Remebot机器人,其辅助的手术都尚未进入医保支付目录,相对于传统手术,患者端是会支付较高的手术费,这也是限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从整体的治疗成本来看,机器人做手术可以让创伤更小,手术更安全,恢复时间更短,患者实际承担的治疗费用是降低的。
对于未来如何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刘达认为,如今,越来越多的医生已经相信,机器发挥擅长与人类并肩作战是顺应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此情况下,只要产品能够提高医生的学术水平、手术效率,加快医院病床的周转率,那么,医院的购买积极性不成问题。不过,医疗是一个强监管的体系,光靠企业的商业行为难以推动,国家政策的扶植应该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
在推动国产手术机器人发展中,包括刘达在内的先行者们一面在创新,一面也担心着后来者的仿制加速。
刘达感概道:“ 创新失败的风险总比成功的机率更高,尽管有知识产权,但抄袭的成本还是太低。 包括机器人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等,这些流程一旦稳定规范起来,仿制者们就能以极低的成本和极少的时间进行模仿、复制。中国的创新保护任重而道远。”
2019年7月25日-27日,亿欧大健康将主办 “GIIS 2019第四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升级峰会” ,峰会以“雁栖健谈——从【规模】到【价值】的医疗变革”为主题,围绕医疗大数据、医药创新、非公医疗和科技医疗四大细分领域的市场环境、投资热点和产业变革等话题展开探讨。
活动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85
编辑:武单单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