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金融科技赛马
在最近的十余年间,货币基金、小额贷款、保险以及后来的FinTech,互联网新势力逐渐向金融行业的纵深走去。
金融行业从来不乏竞争者,曾经,以BAT为代表的新势力们纷纷变身金融巨头,甚至积蓄起足以“颠覆”金融市场的巨大能量。后来,在一系列影响下,它们曾一度转向,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
今时今日,BAT的金融之争远未结束。在这场赛马式的竞争中,原来传统金融也是局中人,演绎的是一个有关颠覆与被颠覆的故事,后来科技成为马赛的主题,一个有关合作共赢的故事在上演。
最新一个关键节点是2018年。这一年,强监管伴随互联网金融大洗牌, 金融科技 趋势进一步明朗,原来以 消费金融 为重心的互联网巨头们,改名的改名,拆分的拆分,一场以科技赋能为核心的战争再一次打响,抢在前的仍然是BAT们。
新的变局由此开始。
01 |新变局
BAT间的金融争夺战远未结束。
近日,在哈尔滨银行与 度小满金融 (原“百度金融”)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哈银消费金融公司董事长孙嘉巍宣读的一份文件成为二次战役打响的号角。文件显示,哈银注册资本增加至15亿元,其中度小满将通过全资子公司持有哈银消费金融公司30%的股权,成为哈银消费金融公司的第二大股东。
有数据显示,至2018年底,在全国城商行系消金公司中,哈银消费金融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贷款增速、贷款增量均排名第一。
对度小满来说,哈银的重要性远不止于此。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哈银消费金融是全国第19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持股哈银,度小满布局了消费金融牌照。
要知道,自监管趋强后,消费金融牌照可谓一牌难求。据一点财经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国已开业的消金牌照持牌公司一共也就23家,去年2月根据媒体报道,阿里也在申请消费金融牌照。
根据麦肯锡相关调研报告,预计到2020 年消费信贷总市场规模将达到45万亿元,其中短期消费信贷将接近10万亿元。消费金融10万亿的市场体量,对BAT巨头中的任何一家都具备致命吸引力,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消费金融牌照上的空白,一直是BAT巨头们心里的痛。
BAT间的金融争夺战可以被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2013-2016年以各种“宝宝”式的产品之争为主,其中消费金融是重要一环。
在这一阶段的竞争中,BAT分别以技术、电商、社交为切入点,其中阿里通过 蚂蚁金服 旗下的花呗、借呗,腾讯通过超级入口微信以及微信银行,百度通过度小满旗下有钱花等开展业务。在这一以场景为焦点的竞争中,百度优势并不明显。
如今,拿下第一块消费金融牌照后,左手小贷,右手消金,再加上半年前拿到的基金销售牌照,度小满的C端金融生态布局业已完成。随着筹码的增加,其有望重回核心,看似已分出胜负的战局很可能再次胶着起来。
而且,BAT的金融之战战线远不止一条,在2016年后,随着监管的加强,BAT们进行业务转向,由C端的金融产品之争转向B端的金融赋能之争。与哈银合作的度小满,同时也将目光放在了这条战线上。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除了在零售金融、同业金融、普惠金融上进行合作外,金融科技同样是其合作重点之一,未来将启动“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在应用场景、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基础数据应用和服务创新。
去年4月份,彼时的百度高级副总裁兼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掌舵人朱光曾透露,百度金融并不会谋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权,“只会获得必要的未来‘试验田’以验证金融科技能力”。显然,哈银消费金融同样也是度小满的金融科技试验田之一。
02 |BAT的新竞争
事实上,度小满与哈银的合作只是新阶段BAT金融赛马的一个缩影。
这一赛段始于2016、2017年,在强监管下,此前携着互联网与科技之利、大有改革金融行业的BAT们在这时重新定位并调整路线,决定让金融的归金融,让科技的归科技,寻求与传统金融间的合作与融合。
曾有媒体统计,2017年间掀起了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联姻潮”,与BAT等互联网巨头对接合作的银行项目有30项左右。以度小满金融为例,仅2017年其就先后与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温州银行等达成合作。
在此背景下,BAT巨头们各施其法,在遵循监管和合规的基础上,继续攻城掠地,寻求制胜高点。
此前以云计算与大数据对接金融机构的蚂蚁金服,在2017年10月宣布全面开放金融科技能力,再加上阿里云以及阿里旗下用户、消费通道,其计划以此构建较为完整的金融科技生态。
2018年12月,阿里巴巴最终选择入股蚂蚁金服,将金融科技收归集团。同时,蚂蚁金服投资了大数据公司微众税银(拥有企业征信牌照),金融布局生态更趋丰富。
与显得高调的阿里不同,腾讯的金融科技长时间曾作为其B端服务的一部分,直到去年9月份才确立了以“腾讯金融科技”作为公开品牌对外呈现。
在5月15日公布的一季报中,腾讯正式将金融科技业务从“其他业务”中独立出来,与云业务及其他 企业服务 共同组成了新的“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板块。
与阿里、腾讯相比,外界一般认为,百度的金融业务入局较晚,这成为其在第一阶段的金融竞争中表现并不突出的原因之一。而到了第二阶段的金融科技之争,技术出身、早早将AI作为战略重点的百度并不落于人后。
2015年,百度金融业务被整合成金融服务事业群组,并上升至战略级位置,由百度高级副总裁朱光全面负责, 利用 人工智能 技术在金融领域布局;2018年4月,其进一步拆分出来,以“度小满金融”的名字独立运营,当时,李彦宏曾把度小满的独立比喻为其在百度AI生态战略下“率先毕业”。
在BAT们都在向B端扎根的当下,历数BAT的科技实力,三方的典型特色是阿里的云、腾讯的数据、百度的AI,这也是它们攻克金融科技市场的法宝。
比如度小满于去年6月上线的智能语音机器人,日外呼数据可达百万级别,新客流失召回、老客活动运营,可以节省90%人工成本;业务后期管理能节省50%人工成本。
03 |何以致胜?
在市场抢占的赛马机制下,探讨BAT金融发展的“未来之道”,离不开两大关键词,一是互联网巨头生态系统的“内部协同”,二是与外传统金融机构的“外部融合”。
在BAT三大巨头当中,腾讯的金融的布局一直以来都是依附于微信庞大的社交体系来发展,战略协同的潜力挖掘相对较小;蚂蚁金服融入阿里,进一步发挥生态内的战略协同作用;基于百度生态的场景挖潜此前并未得到充足的发展,被认为是潜力最大的一家。
朱光此前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目前百度生态场景中产生的金融需求,只有1%得到满足,仍有99%的可挖掘空间。
此言非虚,当前很多人所看到的场景是社交、电商,而其实,在“BAT无处不在”的调侃里孕育着大量的金融消费与需求,比如每天有数亿用户在百度搜索出游、装修、租房、教育培训、3C产品等消费信息。
而在另一条赛道上,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加速融合,为BAT打造了一条几乎全新的金融科技赛道。
如果说阿里、腾讯的智能金融战略,仍然留有第一阶段的影子,即场景在其战略中占据相当大的角色,那么在第一阶段表现并不突出的百度反而在第二阶段找到了更好的位置——从纯技术而非场景切入,以纯粹第三方的角色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并以此在与B端合作的同时拓展C端。
随着BAT们在金融科技领域赛道上走得逐渐深入,其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合作也进一步深入,由原来单纯的数据、产品转向解决方案。
比如度小满,为大型金融机构提供场景化一体机解决方案,如金融大脑等;为中小型金融机构提供可灵活组合的产品服务,如智能获客平台、大数据风控平台、反欺诈平台等。
当然,针对不同的金融机构需要提供不同的服务,这样的服务能力与金融科技自身的研发能力与产品开发能力密切相关。
2017年6月与农行达成合作后五个月,双方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并完成农行金融大脑一期工程的软硬件搭建及部署;2018年2月,金融大脑一期实验室投产,并继续进行二期探索。如此快速的产品开发速度,可以说是以百度自身的AI为基础。
近两年以来,度小满金融已与50多家银行展开合作,累计放款3800亿元,为银行等金融机构创造的利息收入累计近100亿元。
无论是与银行、券商、基金公司、保险机构的合作,还是度小满以哈银所开辟的新“试验田”,伴随着百度AI技术在更多金融场景中的应用和实践,百度的金融生态布局都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在金融赛马中,也将获得更多竞争的筹码。
这对后来者百度金融来说,意义重大。随着百度的持续发力,围绕BAT的这一场金融科技之争正变得越来越精彩。
04 |结语
互联网发展多年多积累下来的数据,以及自身发展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与产品开发能力,让BAT们在并不弱势的传统金融行业面前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借此它们将触角伸向单纯的产品并不能被覆盖的领域。
这是它们共同走向B端的又一番操作,也是中国20多年互联网发展所必须的走向。
对于几乎在每一个赛道上都会相遇,从而引发一场龙争虎斗的BAT来说,金融无疑是又一个竞争赛道,一个要求更高,更需谨慎和耐心的赛道。在它们的助力下,一个从根子上崭新的金融行业正蜕变而来。
银行与金融科技融合的理想境界是什么?是银行即服务。
2019年6月14日,亿欧智库研究院将在“2019丨全球新经济年会·金融科技峰会”上发布《 2019开放银行与金融科技发展研究报告 》,深度解读金融科技赋能开放银行的融合与落地应用——上海·虹桥·世贸展馆邀您见证!抢票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18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