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创业十五年:打造电商生态圈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68 美元的发行价,让阿里巴巴上市后的整体估值达到1676 亿美元。这一规模是京东的四倍,是百度的两倍,也超过腾讯的市值。阿里因此奠定了自己在国内互联网行业BAT 三巨头里老大的地位。

本次IPO,包括老股东限售股在内,阿里总共发行3.2 亿股,计划融资218 亿美元。同时,阿里还准备了另外4800 万股以供超额配售。如果行使全部超额配售权,阿里此次IPO 的融资额将进一步增加到250 亿美元。这一金额将超过2010 年通用汽车上市时创下的231 亿美元的融资纪录,成为美股史上最大的IPO。

从阿里准备上市开始,大家就在猜测它的估值。千亿美金曾经一度是百度和腾讯的天花板,但我们很快发现这对阿里根本不是挑战。上市首日,阿里的收盘价涨到了93.9 美元,对应市值2300 亿美元。

放眼全球市场,阿里已经超过亚马逊和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

扶摇直上的估值

时间追溯到2005 年,雅虎以10 亿美元的现金和雅虎中国的资产轻松获得了阿里巴巴集团40% 的股份。2007 到2012 年, 阿里巴巴 B2B业务的市值长期徘徊在200 亿美元上下,而彼时B2B 是阿里最核心的资产。两年前的9 月,当阿里从雅虎“赎身”时,它的估值才不过350亿美元。

阿里巴巴发展到今天才不过短短15 年。但每隔一段时间,阿里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就会迈上一个新台阶。扶摇直上的估值见证了阿里巴巴从西湖边的一个创业公司成长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

疯涨的估值源于扎实的业绩。阿里巴巴最新财年的营收为525 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是达到233 亿元。虽然阿里目前的估值超过1500 亿美元,但它的动态市盈率也才33 倍。虽然谷歌的市盈率同样达30 倍,但业绩的增长速度远不及阿里。中国另外两大互联网巨头腾讯和百度的市盈率都超过了40 倍。

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不论是作为一个网民还是消费者,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阿里巴巴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以及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我们一直在享受着它给我们带来的红利。

今天的阿里相比十五年前的阿里,可以说是面目全非。当年,阿里的出发点只是打造一个网络批发平台,但现在的阿里已经成为一个围绕电子商务展开的生态系统,批发业务反而沦为了其中的一个“配角”。

虽然阿里的业务纷繁复杂,但这个生态里的每一项业务却是那么顺理成章,又水到渠成。

创业十五年,阿里一直站在风口上。

从B2B 走到C2C

中国的经济在与阿里巴巴的发展重合的这十五年里,最重要的变化趋势莫过于先是中国制造的崛起,后是中国消费的兴盛,以及贯穿始终的互联网浪潮。这里的每一个领域都拥有极其肥沃的商业土壤,阿里巴巴抓住了其中的每一次机会。

中国制造孕育了庞大的跨境出口和国内批发市场,在这两个领域结合互联网,阿里巴巴推出了alibaba.com 和1688.com 这两个批发平台,并且迅速做大了规模。2007 年以前,阿里巴巴B2B 业务的增长率长期保持近乎翻番的增长。

而早在2003 年,当B2B 业务稍具雏形以后,阿里就携资本杀入了C2C 业务,成立了现在的淘宝。我们认为相对于其他国家,C2C 在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的品牌基础薄弱,但制造水平一流;中国的传统零售发展落后,效率低下;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过去十年大幅提高,释放了购买力;互联网渗透率的提高带来了数亿的网购用户……这里的每一条理由都足够支撑中国C2C 行业的发展。

从B2B 到C2C,中国的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在本世纪里最大的两个风口。

当然,并不是只有阿里看到了这两个风口。在B2B 领域,阿里的竞争对手有慧聪、环球资源等企业。在C2C 行业,阿里更是面临着来自老牌巨头易趣和腾讯跨界等多方面的竞争。

相对而言,阿里B2B 业务的发展比较顺利。到2007 年,阿里B2B 的税前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此时的B2B 已经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甚至有实力为其他业务输血。而阿里选择了在资本市场最火爆的时候将B2B 业务上市,并且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优势。

C2C 的起步则更加惨烈。为了与当时如日中天的易趣抗衡,淘宝在成立之初引入了来自软银的高达8000 万美元的融资,这一金额远高于此前B2B 获得的两轮融资之和。2005 年,阿里更是以出让40%股份的代价获得了雅虎的注资。此轮注资阿里实际获得现金2.5 亿美元,大幅缓解了资金上的压力。

除了借力资本,淘宝在业务上也进行了诸多创新。首先是高举免费大旗,这一现在看来司空见惯的措施在当时却属异端,但非常有效。同时,围绕在线零售这一核心业务,针对支付和交流,阿里顺势推出了支付宝和旺旺,在打造自身生态的同时强化了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角逐,淘宝终于在C2C 行业站稳了脚跟。时至今日,淘宝几乎成为中国C2C行业的代名词,其他C2C 平台则纷纷没落。

水到渠成的新业务

当阿里占领了B2B 和C2C 这两个领域以后,各种新业务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速卖通出自B2B,目前增长迅猛。天猫和聚划算出自淘宝,它们现在已经抗起了阿里业务增长和流量变现的大旗。

Alibaba、1688、速卖通、淘宝、天猫、聚划算,这六大平台是目前阿里电商生态系统里最核心的业务。围绕这些电商平台,阿里成功打造了完善的电商生态圈。比如针对支付环节的支付宝和针对物流环节的菜鸟物流,向商家提供营销和金融服务的阿里妈妈和小微金融,面向消费者的淘宝本地生活、微博、地图、视频娱乐等业务。

一方面,因为阿里的所有业务都围绕打造电子商务生态圈而展开,所以它的每一项业务都逻辑清晰。

另一方面,因为阿里推出的新业务大都站在风口上,或者说阿里抢在风口前开发新业务,所以它的发展往往水到渠成。从B2B 到C2C 到B2C,莫不如此。

正是这种顺势而为抢风口的能力,让阿里巴巴的业务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而当阿里巴巴的各条业务线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以后,它不但拥有极强的容错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而且可以全方位布局抢占风口。比如说在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的 跨境电商 、 移动电商 、O2O 等领域,阿里都已布下重兵。

如果说单打独斗的企业是站在风口上的话,兵团作战的阿里巴巴无疑是“躺”在风口上,因为它的迎风面积实在太大了。

与线下传统零售相比,阿里就像是一座乘风而起的天空之城。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