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短租O2O平台“马上办公”
去年,提供办公场地租赁服务的WeWork获得3.55 亿美元融资,估值高达 50 亿美元。
WeWork 做的事是,用折扣价格租下整层写字楼,然后分隔成单独的办公空间,出租给愿意挨着办公的初创企业。除了办公场地,WeWork 还可以为小型初创公司提供办公设施、协作服务,以及其他便利服务。也就是说,WeWork 可以越来越像孵化器。
而在国内,一波波创业热潮也催生了大量的办公室短租需求,相应而生的是各路 WeWork 追随者。
今年3月初,万科高级副总裁 毛大庆 离职创业,创业的项目就是要打造中国版的 WeWork。而之前,地产大亨潘石屹发布了他首个互联网项目SOHO 3Q,做的也是 WeWork。而事实上,早在 2010 年,国内就有了类似 WeWork 的地方,比如上海静安寺附近的“联合创业办公社”。
另外,因为雷军投资1亿元一下子火了的 “小米公寓”YOU+国际青年公寓则从居住刚需切入,试图将年轻人、创业者的居住、工作、社交等需求一起解决。团队核心成员之一的苏菂是地标性创业咖啡“车库咖啡”的创始人。
在大家纷纷要做中国版 WeWork 的时候,“马上办公”则看到了做平台的机会。
今年 1 月上线的“马上办公”成立于上海,是一个办公室 短租O2O 平台,租客可以通过自己搜索或者委托 马上办公 团队寻找想要的办公场所,业主则可以发布房源。目前平台上有300多间经过装修,可以即租即用的小型办公室,平均每间6-10个工位,租期分为1天、1个月、3个月。
用户提交需求后,马上办公会给出2-3个备选,然后免费带用户进行线下带看。据称,线下签单转化率在 40%。带看团队会扩充至 10 人左右。邓连喜说,传统的租赁中介存在的问题是:1、存在虚假信息;2、租赁产品不标准;3、匹配效率低下。
马上办公对此的改进是,一方面线下验证拍照,保证真房源;另一方面,筛选出相对较标准的房源,以工位形式出租。而将前期的筛选放到线上,可以提高匹配效率。
邓连喜观察到,短租办公室的需求主要有四类:
创业起步阶段,预算有限;
过渡期临时办公需求,如搬迁等情况;
销售办事处,更多是制造业公司,需求是离客户更近;
项目/个人临时租用,如进行展会、调查等。
而随着互联网创业越来越热以及办公移动化,企业短租的需求与个人独立办公的需求还将越来越大。
在供应端,短租办公室产品也在不断增长。一方面,如上文所述,要做 WeWork 的还会大量涌现。另一方面,传统闲置的资源通过平台方式可以更高效地对接到需求。
供给也可以分为几个类型: 商务中心。邓连喜说,上海有大约200家商务中心,以工位计有40万,约30万平方米规模。
其中最大的商务中心雷格斯,今年在上海要从30家商务中心扩张到80家,这些商务中心可以占到总供给的20%;
有40%在企业内部空置;
私人业主投资的写字楼,基本处于无管理状态。现在房地产不景气,业主也希望这部分资源能利用起来。这部分大概有20%;
开发园区、孵化器等新型办公短租场所,占到20%。
马上办公目前的盈利方式主要是向业主收取佣金,比例在15% 左右,之后会下调。而除了场地这样的硬性设施外,马上办公也会尝试提供软性的增值服务,比如线下沙龙等。但我个人认为,平台要深入到服务层面,有一定难度。提供场地是简单的,提供优质工作氛围则是一项系统工程。
当我问到“现在做平台的机会点是什么”时,邓连喜回答,一方面,现在互联网让信息的获取和推广都更高效了。另一方面,现在的办公室短租产品比以前更加标准化了,可以做成批量化的工位,而不是过去一间一间的办公室。而规模化可以让租用价格进一步降低。
CEO 邓连喜说,马上办公上线后有许多客户垂询,不过有的最终并未成交,其中地段匹配问题占大多数,也有的是因为团队人数较多而放弃。可以看到,虽然短租产品标准化了,但要把用户的需求也相对标准化是一个难点。另外,正如之前介绍的长租公寓平台“九猪”那样,创业公司一开始就做平台,很难构筑壁垒。马上办公已经有了竞争者:北京有“场地汇”,深圳有“点点租”。
马上办公计划在半年之内覆盖到上海外环,并拓展北京市场。到年中预计有房源 1000 间(工位 1 万左右)。项目正在进行天使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