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观察丨申明浩解读湾区规划,互联互通、平衡发展、一带一路成关键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湾区观察丨申明浩解读湾区规划,互联互通、平衡发展、一带一路成关键

2月18日傍晚,期待已久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规划纲要》对建设大湾区的定位、布局和发展作出全面细致的规划,同时明确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五大战略定位: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规划纲要》还提出了以 2022年2035 年为节点的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湾区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在接受亿欧专访时表示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需要把握住全球经贸格局和全球产业技术革命两大变化趋势 。在世界四大湾区中,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诉求是科技创新。 从现阶段来看,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然走在全国前列,香港近年来也一直在强调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广州则根据产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战略。

未来,随着“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将进一步深化,地区之间如何做好互联互通,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共同打造一个富有竞争力的世界级经济群,是大湾区内所有城市将要面临的重要议题。

“而在互联互通的方面,现阶段其实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申明浩对亿欧表示。

打造“一小时生活圈”,推行“两地一检”,大湾区让交流变得更容易

目前,大湾区最大的两座基础设施: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铁都已经投入使用,《规划纲要》还透露,粤港澳大湾区将以连通内地与港澳以及珠江口东西两岸为重点,构建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高等级公路为主体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打造“一小时生活圈”。便捷的交通使得跨海峡、跨城市、跨地区的商贸活动以及人才交流变得更加便捷。

湾区观察丨申明浩解读湾区规划,互联互通、平衡发展、一带一路成关键

设施与机制联通是湾区互联互通的两大要素(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

“除了设施,湾区的互联互通还表现在机制联通上。”申明浩表示,“过去,制约粤港澳合作的主要因素主要在于‘钱跨境’、‘税平衡’、‘人往来’,机制联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最为重要的议题,情况在近年来也得到了许多改善。”

比如在广深港高铁通关上,从过去的“两地两检”变为如今的“一地两检”,极大地提升了过关效率;在资金流通方面,推行“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等创新方式,加强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等。

“尤其是在人员的流动方面”,申明浩对亿欧介绍道:“现阶段正在逐步落地和实施的政策,包括商务签证多样化、科研人员两年内多次往返可免签等措施,都能很大程度地促进地区间的人员交流。”

精准定位+协同发展,大湾区让区域发展更加平衡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多元,每个城市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如香港的金融业、服务业,深圳的科技创新产业,澳门的旅游娱乐产业等。

《规划纲要》中提到需要完善城市群和城镇发展体系,具体如下:

首先, 优化提升中心城市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做优做强,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其次, 建设重要节点城市 。支持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改革创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形成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具有竞争力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强化与中心城市的互动合作,带动周边特色城镇发展,共同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

第三, 发展特色城镇 。充分发挥珠三角九市特色城镇数量多、体量大的优势,培育一批具有特色优势的魅力城镇,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形成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

《规划纲要》之所以这样提出, 主要还是因为目前湾区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依旧存在

申明浩对亿欧表示,目前制约大湾区平衡发展的几个要素中,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东岸(港深莞)强西岸(澳珠江)弱”,“从机场的吞吐量上就能看出这一点。”

统计数据显示,位于深圳和香港2018年旅客的吞吐量达到了约1.2亿人次,而同样是非常著名的两座城市,澳门和珠海机场同年的吞吐量仅有1200万人次,有着十倍的差距。

除此之外,东岸的电子信息产业也非常发达,现在已经具备非常完整的智能手机的产业链,2018年全国19亿台的手机出货量,其中11亿台出自东岸。而反观西岸城市,目前还没有形成哪个非常具有特色的产业。

申明浩认为,区位优势和陆上交通的缺失是造成东西岸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澳门的产业比较单一,对西岸的辐射能力不如香港对深圳那么强;而香港之所以没能辐射到西岸,主要还是由于陆上交通的缺失,导致了东西两岸发展的割裂。”

“但现在有了港珠澳大桥交通基础设施的联通,东西两岸陆上交通的空白已经被填补,再加上通关效率问题的逐步改善,东西两岸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将得到改善。”申明浩强调。

新形势带来新模式,紧跟“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

申明浩向亿欧阐明了现阶段全球贸易重心,也就是制造业,已经发生转移的新形势。他表示,目前全球贸易重心正处于从大西洋沿岸想太平洋沿岸转移的重要节点,而粤港澳大湾区处于其中一个重要的区位,又是全球制造业最密集,产业价值链最完整的区域,近年来的开放模式也发生了一点变化。

过去,珠三角地区被称作“世界工厂”,在缺乏技术和创新动力的前提下,本土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成为我们对外贸易的优势。但近年来,在工业制造业和产业价值链均在大湾区集聚的状态下,现在的对外贸易愈发向另一种模式转换,那便是利用全球的高端要素资源,或者是一些地方的能源矿产资源,来去满足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市场的升级。

“而这种新的模式变化,实际上是与‘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战略实际上是紧密结合的。”申明浩认为。

粤港澳大湾区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之地,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科技的进步伴随着生产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也使得我们拥有了许多富余的产能;因此不管是在战略意义,地理位置还是产业基础而言,大湾区已经具备作为“一带一路”支撑的重要条件。而凭借这个机会,也能让内地加速国际化的进程。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贸易体量在国内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别看它的地理面积只占全国的0.58%,但是贡献了12.8%以上的GDP,已经基本达到韩国水平,能够排到全球第11位了。”申明浩介绍道,相信在《规划纲要》进一步落实的过程中,粤港澳大湾区还能展现出更多的想象力。

延伸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院长申明浩:大湾区将引领全球智能产业革命的引擎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随意打赏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大湾区规划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