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华: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冲击未到变革期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虎嗅注:2014年,李开复不在岗的一年中,创新工场的投资节奏变快了许多,过去四年投资了约70个项目,今年目前为止总共投资了约60个项目,几乎是过去四年的总和,这有投资市场变热的原因(参见《当一万+天使涌现,当BAT发力,早期机构何为?》一文),也有创新工场架构成熟的原因。

今年也恰是创新工场五周年。 大概是想借此向外传递更多的声音,创新工场以一场小范围的下午茶开始了周年庆。

李开复缺位,工场里最该顶上的就是联合创始人汪华,作为创新工场的投资大拿,下午茶也就自然从他开始。

创新工场一直都坚持进行早期投资,2009年开始关注移动互联网,到现在细分成五六个领域,虽然有许多人已经熟悉了 汪华的移动互联网的三个阶段的判断 ,但是这种判断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在9月15日的下午茶的现场,汪华以教育领域为例这么解释。

投资的逻辑

他认为 教育通过移动互联网发生变革是必然 的事情,这判断源于两个现象。

第一,就业者在受影响。 汪华的原话是“劳动人口的大迁移”,他举例说比如电商对实体商业就业者的冲击,Uber对出租车司机、调度员的冲击。实际上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国内外都有明显的例子。国外的可汗学院,据了解早在两年前,也就是2012年,每个月在可汗学院接受教育的学生数量,已是美国哈佛大学总培养学生人数的10倍还要多(详见这里),国内莫过于免费培训对新东方的冲击。移动互联网又是再一次的劳动人口的大迁移,在这一点上对就业者的影响同理可证。

第二,消费(方式与内容)在受影响。 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方式与过去完全不同,有了极大的提升,那么他们的教育消费也必须同步升级,怎么让95后喜欢你的教育、接受你的教育,互联网时代有在线教育,那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产品是什么,应该如何升级?

但教育的变革就在现在吗?

汪华称,教育方式的变革势在必行,但时间点还处于早期,而且目前的做法大多数也只不过是将线下的内容直接放到了线上,只是内容的迁移不是形式的变革,如果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来形容,现在 只不过处于塞班的年代 ,人们远不知道安卓和iOS的形态。

未来的五年

如果说汪华关于移动互联网的三个阶段的判断很好地预测了过去的五年,那么未来的五年会是如何,机会在哪儿?汪华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未来应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是95后。 95后,出生的时候中国刚有互联网,成长时恰好赶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互联网的原著民,他们的消费习惯决定未来的产品形态,例如现在观影也会出现他们所喜欢的弹幕。汪华也在现场提问,微信就一定是95后的所需要的沟通网络产品,有没有别的替代形式?回答虽是未知数,但问题即是机会。

第二是类似工业革命那样同量级的、对社会的改变。 互联网冲击下,整个社会的效率会极大的提升,并每年以数倍的形式发展,每个人都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服务和便宜的商品,如教育。

汪华表示,未来创新工场会更open,希望与更多的早期投资机构合作,共享创新工场的经验,摸索出更好的模式帮助到创业者。

果然,下午茶的下半场则以open的方式开始,少与外界接触的创新工场投资合伙人邱浩带着投资项目的CEO悉数出现在媒体面前,据悉创新工场将以下午茶的形式陆续介绍各个领域不为人知的投资合伙人。

邱浩主要负责2B和O2O业务,2B方面他的投资标准如下(这方面创业者多关注):

第一,核心软件。 项目要是核心软件,业务完全离不开。

第二,用户量级。 用户量级应该就是几万到几百万。

第三,推广成本低。 软件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销售或者分发,或者是轻度的渠道代销。

第四,积累数据。 这类软件必须是SAAS类型的,可以积累数据,从而为今后增值服务的提供可能性。

注:创业者也可以参考他曾经投资过的两个项目:易遨软件和上海的ebest。

在O2O方面,他主要选择旅游、汽车(前期销售、汽车软件、汽车后服务)、家庭社区(主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医疗四个方面。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