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造车的苹果,究竟在造什么车?
编者按: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脑极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造车这件事情上,似乎没有哪一家比苹果公司更加扑朔迷离的了。
从2014年起,苹果就一直在寻求制造自己的汽车。不过直到今天,人们也没有等到一辆苹果汽车的影子。
一次次被传出造车项目“夭折”,又一次次地传出新的进展,苹果的“造车大计”总是给人们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事实上,苹果始终都在造车项目上持续地投入大量的人才和资源。但六年过去,如今仍然是云山雾罩的进度,实在是令人心生疑窦:苹果公司是不是真的要在造车领域里“翻车”?
尽管我们看到媒体大量关于苹果造车项目“破产”、“夭折”的唱衰判断,但以苹果公司的资金技术实力,很少有人真的去怀疑苹果公司会在“造车”上面的能力和决心。苹果公司“闭门造车”的神秘低调,以致于让更多人会觉得苹果是在憋大招,最后时刻再放出一个颠覆汽车产业的产品。
“不能”还是“不急”,成为众多吃瓜群众争论不休的焦点。
近日,有媒体统计,苹果在2019年的汽车相关的专利申请达到30多项,几乎等于前几年专利数量的总和,涉及车体硬件、 自动驾驶 以及 车载智能互联 等多个领域。
看起来,苹果的造车计划不仅没有“搁浅”,而且可能还在加速。当然这些专利可以让我们窥见“苹果牌汽车”的一些蛛丝马迹。而我们更希望通过对苹果近几年在造车计划和这些公开的技术专利的梳理,来搞清楚这样一个非常“闲操心”的问题:
苹果究竟要造出一个什么样的汽车?
闭门造车这六年:错过了当下,尚未抓住未来
2013年,苹果正式宣布进军汽车领域,并推出“iOS in the Car”计划。次年初,更名为CarPlay,并开始首次与多家汽车厂商进行车载系统的整合。然而合作双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考虑,苹果肯定志不在一款车载多媒体娱乐系统,而车厂不希望将更多软硬件主导权交给如此强势的一家科技企业。
很快,蒂姆·库克领导下的苹果开始单飞,发起一项名为“Project Titan”(泰坦计划)的造车项目。泰坦计划最初的目标是像当初发明Mac和iPhone一样,从零开始,打造一款完全颠覆当前行业的产品,在产品设计、用途、技术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的领先。
但什么是“颠覆”,苹果内部在最初的两年内似乎没有达成共识。
从泰坦计划最初的高薪聘请的动力电池专家、传统车企高管等种种迹象来看,泰坦计划最先确定的是一项电动车造车计划,优先推出半自动驾驶功能为主的整车生产,其上市时间表一度被提前到了2019年。
但随后在2015年,苹果内部便发生了产品技术路线的夺权。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艾维及其团队极力想要打造一个全自动驾驶平台,坚持要从“优先整车制造”转向“优先软件平台开发”。
路线争斗的结果,最终以支持“整车派”的原汽车项目负责人史蒂夫·扎德斯基的离职、数百人被裁员而告终。2016年年中,苹果三号人物鲍勃·曼斯菲尔德重新出山,执掌泰坦计划,正式转向自动驾驶平台的研发。
2017年4月,苹果就已经获得加州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的许可证。此后,蒂姆·库克才在接受采访时,首次公开表态苹果将专注于自动驾驶技术。
(苹果基于雷克萨斯RX450h的自动驾驶汽车,布满了价格昂贵的激光雷达)
然而苹果的 无人驾驶 项目远不尽如人意。2019年初,苹果向官方提交的“脱离报告”显示,苹果的均脱离次数为871.65次/1000英里,而此时,排名第一的Waymo在累计11154.3英里的路测里程中,脱离水平仅仅才0.09次/1000英里。苹果这一垫底成绩基本说明这几年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缓慢和无所作为。作为自动驾驶核心的研发能力的落后,让苹果的无人驾驶之路当前确实难以看到乐观前景。
现阶段,半自动电动车造车夭折、而无人驾驶技术进展缓慢,苹果在两条造车路线上已遭遇“两败俱伤”的结果。
原本通过高薪聘请的明星造车人才和苹果高层的话语权斗争,带来了不可调和的路线纷争和人员变动。而战略路线突然转向、技术团队的相互掣肘,让泰坦计划错失了几年“狂飙突进”的最佳时机。苹果在“闭门造车”上可谓完美地把“优势”变成了“劣势”。
虽然无人驾驶的进展不尽如人意,可我们谁也不会轻易断言苹果会放弃无人驾驶的研发。甚至于,无论是从苹果持续在研发人员和资金上的投入,还是从公开的专利技术当中,我们都能看到苹果仍然押注在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上面。只不过,这个时间线会被持续地延迟。
由于在智能时代的成功,苹果将 “完全收购+自研”的技术路线重新复制到了汽车领域,而没有像英特尔、Waymo、百度正在积极展开与传统车企的联盟似的合作。一来,高薪挖角,让苹果成为众多车企的公敌,二来选择全自研的封闭生态路线,也让苹果饱受进度缓慢之累,毕竟汽车要比电脑、手机的产业链和技术难度大了几个数量级。这也许就是苹果“闭门造车”必须承受的代价吧。
智能拼图:一些很“苹果”的技术细节
苹果公司早在2016年就公布过一系列苹果汽车的设计草图,但这些未来感十足的外形并不重要,因为我们最不担心的就是苹果的工业设计能力。而苹果汽车可能具有哪些让人期待的技术细节,其实我们还可以从苹果相关造车专利技术上一窥究竟。
通过公开报道可见,苹果公司申请汽车相关专利,重点涉及了自动驾驶、人车互联、车体结构优化以及车载智能服务等多个方向的技术。
在汽车基础硬件层面,可能由于苹果的专利技术只会应用在自己的产品上面,为保证汽车整车安全的万无一失,苹果对车辆安全性上的专利投入较多,比如,增强底盘稳定的系统、可伸缩保险杠,以及借鉴MacBook铰链技术的智能车门系统。
同时,在人车交互上面,苹果也有很多细节性技术改造,比如在车外提供图文自动提示的专利技术,这一技术来自于2019年,收购的自动驾驶公司Drive.ai的一项专利,可以结合高精度地图,在学校、人行道、停车位等特定场景下提供智能化的车外信息提示,保证车辆与外部行人的信息互通。
对于驾驶者的驾驶安全,一种将外部后视镜的图像投射到侧窗的技术,可以减少因关注侧后方状况而分心的情况。还有对安全带的智能化改造,置入触摸按键、喇叭、麦克风,以实现音量调节、通话、唤醒Siri等功能,其中的生物识别技术还能对驾驶者是否酒驾进行检测。
在自动驾驶技术上面,苹果公司仍然有众多进展,比如新申请的一项自动驾驶传感器夜间表现感应系统专利,用来提升夜间识别效率。
此外,在假设的无人驾驶的条件下,苹果也对车载智能服务做了计划。包括车载VR技术, 帮助乘客在车内实现远程视频会议、影音娱乐体验;通过近场通信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实现人车识别认证、车辆远程智能召唤、无接触车辆支付等多项功能。
在汽车的能源方面,最近又曝出苹果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的技术专利。这一新能源技术,试图通过在车身安装具有柔性基板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来解决汽车的能源供应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到苹果在造车上面的前瞻性。
从这些技术上,其实很能看出苹果“闭门造车”的技术方向, 那就是一方面继续加大对自动驾驶以及汽车硬件上的基础性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尽可能沿用苹果在iPhone、MacBook上面的技术思路,更加细节性地对汽车系统进行软硬件一体化的改造升级。
按照苹果以往产品逻辑,这些技术自然不会对外出售,而是会逐步应用到苹果自身的汽车上面。此外,专利并不能证明造车的真正实力,目前这些碎片化的技术拼图仍然让苹果无法短期内落地一辆可以贴上苹果LOGO的汽车。
作为局外人的我们,在看不到真实版苹果汽车的情况下,只能试图先搞懂苹果造车的整体逻辑,以及预测下苹果造车的可能趋势吧。
两难选择:苹果造车的延期之痛
在泰坦计划推行之初,为什么会发生那次从“优先造车”向“优先软件”的技术路线的剧烈转向?
苹果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从零到一,完全自主研发具有颠覆性的汽车新物种。这也符合苹果一直以来的产品成功的技术逻辑。但是,最初在有着强烈传统汽车背景的项目负责人史蒂夫·扎德斯基的带领下,泰坦计划似乎要更优先地推出一辆当时市面上主流的半自动电动汽车。而这一选择非常不“苹果”。此时,随着Waymo为代表的无人驾驶技术的日渐成熟,在2016年,苹果内部一定也注意到这一趋势并正视内部的分歧,最终决心先转向完全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
而事实上,苹果低估了自动驾驶技术的难度,也高估了自身在造车的硬件上的研发速度。 此后几年,苹果在无人驾驶技术上的缓慢进展和并不能让人满意的结果,让苹果只能不断地推迟造车时间表,并选择更加谨慎的造车战略。
当然,苹果在车联网等软件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比如,日渐成熟且用户众多的车载操作系统Carplay。一旦新车上市,这一操作系统可以让用户毫无障碍地迁移到新车的购买和使用上面。又或者是持续投入建设和改进的苹果地图。苹果从2012年起就在主动替换掉iOS中的谷歌地图,现已成为苹果开展无人驾驶的数据基石,也会成为未来苹果汽车提供高精地图、出行服务的数据平台。然而,在造车的硬件上面,更多集中在保险杠、车门、汽车座椅等零部件的创新,专利水平普遍较为一般。
苹果公司对于自身汽车的目标与几年来有限的造车进展的巨大落差,让其处在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
如果苹果继续坚持自研完全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路线,那么很有可能遭遇苹果公司发展史上的最大“灰犀牛”事件。也就是一旦苹果在未来两三年内,无人驾驶技术上面无法取得实质突破,将很快落后于已经展开商业化的Waymo无人驾驶的技术生态,苹果汽车将最终真正失去进入汽车市场的机会。苹果已然在无人驾驶的赌桌上押下很大赌注,不会轻易下场。但似乎,机会的天平并没有站在苹果这边。
假如苹果可以走一条折中路线,比如在接下来3年内推出一款技术上更容易实现的带有辅助自动驾驶技术的智能电动汽车,则尚有机会参与到未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竞争当中。尽管苹果官方从未透露这种可能性,但根据苹果申请的一系列增强驾驶员安全性能的技术专利来看,苹果似乎可能优先推出一款半自动驾驶的产品来,虽然这意味着对于苹果产品技术逻辑的一种“背叛”。
是要“改变世界”,还是要“现实业绩”,蒂姆库克也要考虑下未来苹果的市场前景和现实的盈利压力了。至于怎么选,苹果确实很为难。
不断延期做出决策,可能是目前“闭门造车”的苹果可以采用的最好策略了。
据说,曾经有人问过乔布斯,苹果最早发明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但为什么还会出现谷歌的安卓呢?乔布斯几乎毫不客气地回答:让我们苹果的操作系统装在别人制造的垃圾手机上,那简直是一种侮辱。
亲自打造一流智能硬件,这似乎是继承乔帮主意志下的苹果公司的基因和宿命。而汽车产品的复杂度以及对安全性的要求远远高过高度集成化的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这让苹果公司必须在造车这条不归路上长期投入下去,这也很好解释了一直以来苹果都以无比的低调姿态和一次次的延期来延缓这一“智能新物种”的面世。
技术领先、性能卓越以及超越当前市面上现有品牌的优越智能体验,这几乎成为苹果新车必须达成的目标,而且还会随着造车时间表的拖延,不断抬高大众的心理期望。苹果的造车大业已经陷入到自己制造的无比艰难的创新困境中。
要么在沉默中再次爆发,要么在爆发中走向溃败,这将是苹果“闭门造车”不得不承受的性命攸关的结局。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