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阿波罗计划:过犹不及的10万+,前途未卜的“霸主梦”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百度无人车新计划火了。

一篇名为《百度扔下原子弹炸掉全球无人驾驶数百亿美金研发投入》,以炸裂的标题和极尽渲染的文风,获得了瞬间的10万+和潮水一般的刷屏党。这篇堆砌着大量形容词的文章,是对如下这个新闻的一场群体过度反应:

百度宣布开放自动驾驶技术,并发布名为阿波罗(Apollo)的自动驾驶技术开发计划。

其文这样写道:

“全球无人车领域数以千亿、乃至万亿计的投入都已经变得不再有意义了,因为任何一家汽车公司,利用百度开放出来的能力,几乎不费1毛钱就可以搞出世界上最顶尖的无人驾驶技术。”

“百度这样做的依仗是:NLP(语义理解)技术全球第一;CV(计算机视觉)在无人驾驶领域全球第一;AI能力全球Top4,世界一流AI研发团队;拥有国内最好的3D高精度地图;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英特尔哭了、传统车企郁闷了、特斯拉郁闷了、Google尴尬了、阿里腾讯华为也哭了……”

“中国汽车笑了、快递行业笑了。”

一文激起千层浪,也引来截然相反的两种反应:一边是数以千计的点赞、不计其数的转发,一边是不屑一顾的讨伐声:

“全文的逻辑很有趣:一直在强调百度花了很多钱,所以他的技术就一定好”

“百度不懂车,小编瞎起哄”

“就好像自己做系统的苹果,还是比开源的安卓好用很多倍”

“只能说祝作者YY愉快……自动驾驶是一个很长的技术链,从来不是靠一个或几个算法单点突破就可以了的,所有算法模块都需要根据使用场景协同考量,想放之四海而皆准至少现在不可能”

“自封了一大堆第一”

在Xtecher看来,这篇文章,对百度阿波罗计划的理解,起到了错误的引导作用。事实是,与其说百度已经取得了颠覆性的进展,不如说,百度刚刚开始做一个美好的“霸王梦”。而且,这个梦看上去,似乎并不安稳。

真正理解百度阿波罗(Apollo)计划

用上人类最伟大科技创举的名字,足以看出百度对于这个计划的重视程度。

百度官方的计划目标是:“旨在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官方还表示,阿波罗项目将提供一套完整的软硬件和服务的解决方案,包括车辆平台、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云端数据服务等四大部门。

对此,新闻发生现场的两位汽车和自动驾驶领域专业人士也发表了看法。

第一位是奇瑞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安宁:

“百度自动驾驶平台的开放对汽车行业意义重大,奇瑞汽车非常欢迎百度的这一举措。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车企与互联网科技企业在自动驾驶上的合作,有一个渐入佳境的过程,数据、技术共享越充分,创新成果越突出,双方获益也越大,也能尽早在智能驾驶领域确立车企自身的竞争优势,目前我们与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已经进入深度定制阶段。”

另一位是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李斌:

“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软实力储备深厚,百度开放无人驾驶所需要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地图等软件能力,对无人驾驶行业有很重要意义。加上开放平台整合带来的硬件成本的下降,无人驾驶的普及可能会比大部分人想象来的快很多。未来,汽车行业的价值链将会被重塑,个性化的体验将会是定义汽车品牌的一个基础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按照百度自己的规划,Apollo计划将“三步走”:2017年7月,开放封闭场地的自动驾驶能力;2017年底,输出在城市简单路况下的自动驾驶能力;2020年前逐步开放至高速公路和普通城市道路上的全自动驾驶。

看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先来纠正那篇10万+文章中的数个问题:

1:百度并没有确认“免费”:

那篇爆文之中,将官方表达“将向所有合作伙伴开放无人驾驶能力”中硬生生加入了“免费”二字,最终变成了“将向所有合作伙伴免费开放无人驾驶能力”,“任何一家厂商,利用百度开放出来的能力,几乎不费1毛钱就可以搞出世界上最顶尖的无人驾驶技术”这一说法同样非常天真。所谓免费,最多是开源代码。

2:阿波罗计划会让无人驾驶领域几百亿美金研发投入打水漂

开放平台的诞生会引导更多无人车参赛者将钱用以研发深度技术,而不是每个公司把无人车初期步骤走一遍。你可以说它节约了资金、消灭了互联网泡沫,但不可能百度一拳打死全球所有自动驾驶公司。

3:百度想获得的是数据,以及最终对生态的统治

这只能算一个非常狭隘的想法,如果百度不可能为了获取数据而从0搭建一个自动驾驶网络,这样完全是杀鸡用牛刀。

4:英特尔哭了、传统车企郁闷了、特斯拉郁闷了、Google尴尬了、阿里腾讯华为也哭了……

目前百度除了宣布计划,实际上还没有取得什么成果,怎么就可以说这些企业哭了或者笑了。

值得肯定的是,百度此次对外开放自己的技术和平台,与行业合作伙伴共享的做法,在全球自动驾驶行业中尚属首次。Xtecher为此也咨询了自动驾驶从业者、纵目科技CEO唐悦,他给出的看法是:“这的确是陆奇来了之后的一步好棋。”

看到这里,你或许获得了一丝振奋的情绪:看来百度的确很“爆炸”啊,这不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么?

但在Xtecher看来,推出此计划的百度,目前还处在刚开始“做梦”的阶段。而百度选择“做梦”的前提,正是目前自动驾驶技术所遇到的一个“缓坡期”。

自动驾驶技术“缓坡期”: 始终没有出水的井

在外界看来,自动驾驶或许还很科幻,但对于关注自动驾驶的人们来说,不同企业的发展路径似乎已经落于俗套。

大概是这样一个粗浅的逻辑:找辆车,加上各种传感器和计算部件,在人类驾驶状态下大量收集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做出一个初级的无人驾驶Demo,然后在人类监管的条件下继续大量驾驶,以期通过数据的不断累积最终适应各种驾驶场景。

然而,究竟数据收集到什么程度能够算完美?自动驾驶技术的标准应该如何设立?这类问题,远远没有到能够解答的地步。最终的结果是,每一家都在做着同样的尝试,却似乎都够不着彼岸。

至少从目前来看,行业普遍认识是——自动驾驶技术至少要到2020年才能走向成熟。

除了技术,生产、销售、维护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同样存在。 占据全球绝大多数汽车销量的福特、大众、宝马、奔驰等传统汽车巨头们,按道理,将会最大程度受到自动驾驶技术影响,它们虽然的确也投入了各种资源部署自动驾驶技术测试,但我们很难将它们称为自动驾驶技术“先锋”。

传统汽车巨头不热情的原因也并不难理解:一是自动驾驶终究是对现有交通方式、交通工具本身的变革,过快推动很可能意味着失去现有市场;另外一方面,传统汽车巨头的确手握自动技术走向现实所需要的资金、人力等各种资源,但在中短期盈利预期不明朗的前提下,没有人愿意第一个为新技术研发买单——更聪明的做法或许是等待别人打造成熟技术然后投资、收购等等。

这时,一个搅局者首先诞生了——Tesla。

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电动车企业,Tesla在其产品中直接提供的“Autopolit”功能,是催生自动驾驶热潮的最关键原因之一。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总是承担了更大的风险,Tesla的自动驾驶技术虽然很大程度上已是在其原伙伴Mobileye的相关技术基础上打造,但是对于多变的路况,还是因意外频发(网上可以搜索到很多视频)而广受市场其他玩家的诟病——他们一边打压Tesla,一边借机跳入漩涡中,加入自动驾驶的博弈场,搅弄得这摊水花越来越大。

不过,令Tesla以及后来自动驾驶技术冒险者们感到幸运的是,在去年6月底的那场Tesla骨灰粉丝死于Autopilot功能开启的事故,NHSTA在经历长期调查之后,并未将主要责任判给Tesla——这个判决拯救的绝不仅仅是Tesla,还有整个自动驾驶行业。

于是,如今的市场格局呈现了这样一股面貌:众多科技企业都在走着相似的路径,小心翼翼地在布满石子的道路上向终极目标“爬行”,企业们大多数都在各自为战,顶多偶尔搞个“战略合作”,之后往往就没有下文了。久而久之,正如一道“中等技术陷阱”一样,形成了一幅奇妙的画面——每个公司都在“挖井”,“井”的数量越来越多,却没有一口能出水。

开放,从来不是新鲜事

历史总是相似的。

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智能手机时代。当时,以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机已走向终结,功能更加多样、承载个人信息终端职能的智能手机开始出现,在触屏、手机结构基本固定之后,战场很快转向了系统。

除了我们现在所能接触到的Android、苹果iOS之外,还有Tizen、webOS、FirefoxOS、Maemo、MeeGo、WP、BlackBerry等数种手机操作系统层出不迭——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iOS和Android成为唯一幸存下来的两个。

其中,Android的秘诀就是“开放”,即便是封闭如苹果,iOS也在设立一定规则的基础上引入了大量开发者力量。也正是因为这两大系统给予了各种开发者以发挥的平台,最终,才打造出了当今极度发达的移动设备应用生态,并最终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必须强调的是,开放绝对不意味着要舍弃利益。 Google看似为开放的Android生态贡献良多,但同时,它也将数量庞大的用户捆绑到以Google账户为核心的生态之上,成就了Google互联网巨人的辉煌。

你也可以将阿波罗计划理解为百度在自行研制自动驾驶技术受阻之后,在商业模式上进行转变的一次尝试。开放平台通过外表“免费、方便”的诱饵吸引来更多车厂、初创公司才是重点。 所以,百度阿波罗计划的开源,可绝不意味着,百度阿波罗计划的舍利。

百度的“霸主梦”

手机时代开放系统的成功,恰恰是百度所想要效仿的对象。

百度真正的“霸主梦”如今已清晰:用开放的方式将目前的自动驾驶领域资源整合起来,打造一个平台,将分散“打井”的人聚起来,一起“打井”直到出水为止。

当然,想象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开放平台能够成功的原因绝不仅仅只是“开放”二字。摆在百度面前最核心的问题是:究竟百度能够在自动驾驶技术中掌控什么?

这个答案必然不是硬件标准、软件算法、又或者高清地图这样的单项技术,而是一个完整的技术框架。从硬件整体标准(参考手机,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同样应该五花八门)、到API接口、到算法输入输出标准、到各种软件之间信息交流的规范,这些细节实际上都需要逐步确定。

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百度目前的话语权并不强。百度在L4等级自动驾驶技术上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能力,但就之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成熟度与Google(Waymo)等还有差距。组件中主要在于国内地图数据领先,硬件(计算组件、汽车本身)部分嘛,百度更不会染指了。

纵目科技CEO唐悦也为Xtecher分享了他的判断:“百度和Google都基本不可能杀入硬件,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基因,打造实际产品更应该是苹果这样的公司。”

究竟如何在拥有数量众多的人工智能人才、拥有国内大量流量、拥有一定资本基础上打造这套完整的技术框架?这是百度接下来必须直面的问题。

对此Xtecher也咨询了驭势科技CEO吴甘沙,他直接指出了百度新计划目前面对的挑战:“汽车这个超级复杂系统上做开放,百度的确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非常高的目标,但目前评价还是太早,7月份百度兑现这个想法时评价更加靠谱。

所以,与其说百度这次放了个“原子弹”,不如说百度刚刚写出了“曼哈顿计划”五个字。究竟怎么做?好与坏?还需时间验证。

下一场战争:开放平台之战?

百度能想到,别人自然也能想到。

几乎不用怀疑,自动驾驶开放平台领域必将出现更多参与者。

这一块已经有一个强大的参与者,叫做NVIDIA。已经从显卡全面转向人工智能的它必然不可能放过自动驾驶这个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落地项目。同时占据了硬件基础的核弹厂在构建框架这件事上也有这更大的话语权,在今年CES上NVIDIA已经提出了自己的自动驾驶框架,只不过没有开源。

传统汽车企业同样也有希望参与到这个变化当中来,但就从目前他们对自动驾驶“积极而又消极”的态度来看,各种“合作”还将继续出现。

从百度的角度来思考,其最不想出现的对手则应该是Google。 专注汽车行业近130年的戴姆勒集团董事局主席菜车博士Dieter Zetsche在汽车行业干了快40年,Dieter Zetsche今年承认说Google的自动驾驶技术是最好的——别忘了Google还一直有着开放的传统——至于为什么Google无人车8年还不开放,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对于百度本身都是个不错的“改变”,至少比傻愣愣沿着原来的路线继续走下去好。同时,这也应该是陆奇今年年初上任一来最重要的一次动作,亲自出席发布会,就是最好的证明。

究竟百度这个“霸主梦”能够做多久?开放平台能否成为无人驾驶技术通向下一个层次的敲门砖?这个刚写完名字的“曼哈顿计划”,能否最终产出“原子弹”,我们将持续为您带来报道。

推荐阅读:

百度自动驾驶“被”放原子弹,阿波罗计划背后的玄机

随意打赏

过犹不及前途未卜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