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供应链:何为供应链的“智慧化”?
之所以如今管理越来越多地谈及“智慧”,是因为新客户价值创造模式的出现对传统静态信息架构提出了诸多挑战,一方面,管理越来越从单一企业的价值创造,走向了网络生态化的价值创造;另一方面,供需之间越来越从原来简单的上下游关系,走向协同生产、协同分销。
因此,为了有效组织这一过程,就需要实现管理的及时化、透明化、互动化和可追溯化。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然需要借助于系统化、智慧化要素。
然而,尽管目前大家对“智慧”、“智能”的巨大潜力以及支持“智慧”、“智能”发展的相关技术要素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如何构造相关系统以及构造后如何实现价值仍缺乏系统性认识。
事实上,一个能称之为“智慧化”的事物,一定是具有相应的特征。具体讲,管理的“智慧化”应当具有六个方面的特质:
一是工具性(Instrumented),即管理中的信息一定是由自动化或感知设备产生,例如RFID、Tag标签等。没有有效的信息通讯技术的支撑,管理信息无从获取,因此,工具性首先是智慧化的第一特征。
二是相互关联(Interconnected),即管理中所有的参与主体、资产、信息化系统、业务等一定是高度连接。智慧化就是要将不同的主体、不同的业务、不同的要素通过信息通讯技术形成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网络关系。
三是智能化(Intelligent),即借助于ICT能够实现大规模的优化决策,改善管理绩效。管理的智慧化在于通过信息通讯技术所实现的信息整合,从而优化决策过程,有效地引导生产运营走向高效、高竞争力方向。
四是自动化(Automated),即业务流程能够通过信息化设备来驱动,进而替代其他低效率的资源,特别是低效率的人工介入。管理中人为因素的频繁介入,往往产生低效率,这不仅是因为人为介入延迟了反应时间,而且往往道德风险,增加了信息不对称和机会主义的可能性。
五是整合性(Integrated),即智慧化能够推动整个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协同合作,包括联合决策、公共系统投资、共享信息等。
六是创新性(Innovative),即智慧化能够推动管理的创新,通过提供整合化的解决方案创造新价值,或者以全新的方式满足现有价值诉求。
显然,具有以上特质的事物一旦结合了供应链管理,就会使供应链的组织方式和运营绩效发生巨大变革,也就是智慧化供应链的形成。供应链本是跨越了单一企业的界限,由上下游组成、垂直化地组织交易,并逐级完成价值创造的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合理的协调、组织和管理上下游组织之间的商流、 物流 、信息流和资金流实现行业的高绩效。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将供应链界定为计划、 采购 、生产、配送、退货五大流程,并分别从供应链划分、配置和流程元素三个层次切入,对供应链流程活动进行定义、衡量和实施,亦即SCOR模型。
而借助于具有以上六大特质的智慧化要素,供应链则在原有供应链基础上,极大地拓展了系统结构和范围,它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信息通讯技术手段,基于产业各利益相关方或者产业集群的有机组织和结合,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知识流、人才流而形成的网络状、多方及时互动并创造价值。
可以看出, 智慧供应链 或网络链跨越了单一纵向的供应链,呈现了多相关行业或者同水平层级多主体协同,并且根据服务的要求,由不同行业、企业或者不同地理位置的组织来承担相应的价值创造和传递过程,并且最终形成体系化的价值。这意味着供应链要实现智慧化,需要解决和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供应链中的信息,信息被认为是实现智慧供应链至关重要的要素。因此,如何识别和管理供应链不同环节、不同主体、不同活动的信息类型,并且及时获取信息、有效传递信息、整合信息实现信息质量改进、以及信息风险和安全保护等成为了供应链发展中必需。
其次是 IT部署 ,即如何将各类信息通讯技术运用于差异化的业务场景。接下来是供应链流程的自动化,即ICT究竟如何改变了供应链运作流程,替代低效率的人工活动,优化供应链过程。
第三是先进分析,即如何运用大数据来分析供应链中的问题,并且基于大数据分析为供应链优化决策提供依据。
最后则涉及供应链的整合与创新,即如何将IT、先进分析以及流程自动化高度实现整合,推动供应链的升级。并且这种整合涵盖了三个层面,即组织间文化上的整合、战略体系上的方案整合、运营上的实践整合。
除此之外,还需要探索由于高度的信息化整合,如何推动了产品/服务和流程上的创新,诸如线上线下供应链的高度融合,复杂自适应系统的建立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智慧供应链并不是简单地运用某一单一信息技术,或者时髦的称谓,而是如何根据供应链运营的整体特点和要求,通过融合化、系统化的信息通讯技术,优化甚至创新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真正做到供应链管理的及时化、透明化、互动化和可追溯化,从而最大程度为各利益相关方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