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传递出四大信号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印发了《 金融科技 (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这是我国第一份指导金融科技发展的全面规划,具有长远意义。《规划》共发布了27项重点任务,本文从信贷、征信、支付等细分行业入手,解读《规划》释放了哪些信号,以供各方参考。
1、金融科技仍旧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体,金融科技企业为补充
《规划》指出,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借助先进技术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开辟触达客户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信贷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金融科技的目标不是颠覆传统金融业,而是利用科技手段为传统金融机构赋能。金融科技并没有改变金融交易的本质,更多的是销售渠道、获客渠道意义上的创新,在渠道上挑战了传统金融机构,促进金融的供给侧改革,降低社会的融资成本。构建的金融科技生态圈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体,其他各类金融科技企业并存的局面。金融科技企业为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有益补充,包括技术、渠道等层面的支持。
2、依托金融科技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规划》提出了“守正创新、安全可控、普惠民生、开放共赢”的十六字的基本原则,并将“守正创新”放在首位。早在2018年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关于“守正创新”多次强调金融科技的本质是金融,发展金融科技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和根本遵循。《规划》也在多处表示要服务实体经济,其中第十三条重点任务明确指出,要优化企业信贷融资服务。
目前,我国实体经济中,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是最迫切最紧急的。传统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深层原因在于技术条件的约束,致使传统金融机构无法采取有效手段以较低成本解决与民营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金融科技在解决民企融资难题中,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风险识别不精准、融资成本高等痛点,探索利用神经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优化信贷流程和客户评价模型,降低信贷业务成本,提升信贷服务效率,推动融资审批更加自动化、产品营销更加网络化、风险识别更加智能化。
3、利用金融科技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数据共享
《规划》第四条重点任务提到要科学规划运营大数据。在切实保障个人隐私、商业秘密与敏感数据前提下,强化金融与新法、社保、工商、税务、海关、电力、电信等行业的数据静源融合应用,加快推进服务系统互联互通,建立健全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数据融合应用机制,实现数据资源有机整合与深度利用。
小微企业征信难在数据采集,金融科技企业利用多方计算、标记化等技术,加强数据整合与深度运用,提升数据洞察能力,降低金融机构的数据获取难度和成本,缓解金融服务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推进金融机构提供更普惠、更精准的金融服务,解决企业和个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4、或将破局寡头支付机构的场景垄断,中小支付机构迎发展机遇
《规划》第十四条重点任务指出要加大科技赋能支付服务力度。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其实,条码互联互通在技术上已经成熟,比如聚合支付的诞生就解决了商户多个收款码多本账单的痛点,条码互联互通之所以不能实现只是技术标准尚未统一。现将条码互联互通写进了金融科技规划,这意味着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或将于2021年前落地。实现互联互通,一方面用户可以自主选择支付工具,不必受场景限制而被强制绑定支付工具,真正实现为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支付服务。另一方面也将打破寡头垄断地位的支付巨头建立起来的账户优势。目前,中小支付机构深受场景不足之苦,在拓展商户主要依托微信和支付宝收款,条码互联互通实现后,我国的支付行业格局会有所变化,中小支付机构也会获得难得发展机遇。
科技创新正触发新一轮物流竞争序幕,新物流比拼的是跨界整合能力和大数据算法等科技能力。在此新形势下,整个行业、企业如何抓住在新一轮物流竞争中抓住新机遇?又如何实现内部产业变革与升级,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基于这些观察与了解, 亿欧物流将于9月20日在北京举办以“科技赋能 智创未来”为主题的——GIIS 2019第四届物流科技创新峰会。 如今,峰会嘉宾与议程已经公布,报名通道也已开启,感兴趣的朋友,快马加鞭来参会!
报名链接: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53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