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国咪:告别“等靠要”,以创新驱动基层卫生信息化
【编者按】陆国咪,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档案和区城卫生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卫生信息学会基层卫生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区域卫生信息化和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管理和研究工作。
本文发于HIT专家网news,作者陆国咪;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有别于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开始起步,县区以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早也是在本世纪初才开始信息化建设的。且由于2003年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重视公共卫生工作,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首先在基层落地。一些发达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步开始实施以财务结算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但更进一步的医疗卫生信息化在绝大多数地区还处于迷茫状态,举步维艰。
基层卫生信息化建设如果还是按常规办法、习惯思维,等、靠、要,肯定是不行的;没有先行先试的勇气,没有敢吃第一口螃蟹的傻气,没有不怕失败的底气,就不可能有突破。回顾鄞州卫生信息化建设十年,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把创新精神贯穿于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全过程,善于创新、敢于突破、勇于解难、先行先试。
一是善于发现创新、保护创新、鼓励创新。
创新的源泉在于基层、在于奋斗在基层第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和管理者,他们最了解基层的实际需求,也最迫切想解决困难和问题。信息化时代到来后,它的新奇、时尚造就了一批“发烧友”,一旦当他们把自己的工作与这种新型的知识形态结合起来、找到发挥自己兴趣和专业的平台,往往能够产生奇异的力量。
我区基于区域虚拟的大放射科管理模式的农村远程影像诊断系统(TDS系统),就是在姜山中心卫生院林鸿波院长、鄞州二院放射科陈俊波主任等与宁波明天医网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创造的成果。
2007年下半年,当姜山中心卫生院放射科的片子实时上传到鄞州二院放射科医生的工作平台上时,在场同志的心情已无法用语言表达,那可是在整个中国的第一家!系统一开通就显示出良好的效果,农村偏远地区的老百姓在当地就能享受上级医院医生诊断的待遇,不仅误差率大大下降,避免了上下来回奔波,费用也大大下降。
局党委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有计划地在全区各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推广: 一是根据各单位的业务情况 , 采购了DR、CR等数字化影像设备, 陆续淘汰了模拟X光机,并按比例进行补助,到2010年全区城乡24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纳入了远程影像诊断中心; 二是争取区财政支持, 每年列出专项资金补助鄞州二院,无偿为基层提供影像诊断;三是在2013年又投入400万元对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功能更强大,流程更优化。
二是敢于突破不合实际、不合时宜的条框和规定,大胆先行先试。
基层卫生信息化初始阶段,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条块分割,导致“烟囱”林立,碎片化现象严重,医务人员重复劳动,数据多次录入以致质量不高。
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我区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各类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改造,创建了符合基层医务工作人员实际工作需要的社区医生工作平台,各类信息系统统一纳入到这个平台,临床医生、公共卫生医生、社区责任医生都可在这一平台协同开展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数据的唯一性得到了保证。
原来国家有关部门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中,只提出建设国家、省、市三级平台, 但我们在实践中感觉到,一个医疗机构体系健全、人口数量庞大的县区如果没有数据存储、交换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信息系统就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协同功能就难以实现,信息化的前期投入就会事倍功半。
因此,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2010年,我区启动了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各类协同医疗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建设。由于前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基础打得比较扎实,平台建设水到渠成,不到一年时间就实现了全区所有公立医疗公共卫生机构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医院信息系统、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髙度融合、数据实时交互,其实时性、协同性、针对性、互动性、再造性、可扩展性成为鄞州区卫生信息化的特质,深刻影响了全国县区乃至更高阶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
三是勇于攻艰克难,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实时性对 医疗服务 和医疗卫生的快速、准确决策十分重要,但却是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难点,一些较早创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先进地区,一般只能做到24小时数据传输一次,虽然后来采取了很多办法进行升级改造,但由于受到原来技术构架的影响,很难予以根本上的改进,严重影响了平台功能的发挥和后续数据的开发应用。
我们充分吸收兄弟地区的经验教训,与合作公司一起共同攻关,采用新的技术架构, 实现了数据采集时间可配置设定,实现了分时、分流数据汇总的功能,对医疗卫生数据根据属性进行分类,关键性数据实时采集传输, 如医院的日常运营数据、疾病诊断、处方、医嘱等诊疗信息、药品进销存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等,帮助卫生行政部门实时掌控和预警各类医疗卫生行为的功能。
有些数据采用即时采集交换,如影像协同诊断、区域预约诊疗等病患者的临床诊疗信息,居民转诊时,A医院的检查、检验资料、门诊电子病历等即时传送到B医院。对不同类型的数据遵循“所用即所得”原则进行不同处理,充分体现了数据的“快捷性”,也为后续的 大数据 深度开发应用准备了条件。
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NDRS)始建于2004年,实时报告疫情,使传染病早发现、早干预,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能力。
但它与医院信息系统(HIS)相对独立、互不连接,传染病发现报告, 先从HIS系统中导出病人与报告卡的信息,再以手工方式录入到NDRS,不仅增加了医院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同时延缓了报告时间,且很有可能出错。
我区在国家疾控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多次调试,于2014年8月正式通过国家、省、市三级公共卫生数据采集平台验收,实现所辖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数据与NDRS实时连接,由原来的医院医务人员手工填报疫情,升级为计算机自动生成传染病信息报告,大大提高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工作的效率和报告信息质量,被称为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发展的里程碑。
2017年8月25日,亿欧智库正式发布《2017人工智能赋能医疗产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总结八大应用场景,从产品形态、业务模式、公司现状等角度对各场景进行深度解析,进而对我国医疗人工智能公司宏观数据和巨头企业布局进行盘点,最后提出“人工智能+医疗”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了解更多报告内容,请点击: 《2017人工智能赋能医疗产业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