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产业如何破局海外市场?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这段时间 影视 圈最火的电影《摔跤吧!爸爸》火爆朋友圈,但是影片出品国家印度的政府首脑莫迪却因为“任性”缺席了一个会议,一下子成了印度国内政治圈最火的新闻——负面新闻,瞬间成为国内舆论炮轰的对象,俨然成为众矢之的。

这个会议就是5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新形势,新玩法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现实是最好的眼睛。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的范围,大家看地图就会明白:其沿线国家和地区60多个,覆盖人口44亿左右,约占全球的63%。经济规模21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9%。

而且中国已经率先承诺自己先出启动资金——1000亿!陆陆续续还有2000个亿!厉害吧?

国际政治就是国际商务。回顾历史,美国凭什么执牛耳于世界,就因为他参与并且主导了战后的世界市场,苏联为什么最后垮了,因为长期被孤立于世界市场之外,这是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之一,何况苏联是被迫孤立,三哥却是自己想“远离”。

第三世界的多元文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是欠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但是相比较于基础设施、科学教育来说,各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特别是影视产业却体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共赏的特征。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第三世界电影逐渐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这些带有独特 艺术 风格、民族标签,散发着人真实的生命本真的影视作品,给一直以来以欧风美雨主导的世界电影市场注入生猛的血液 。让观众在工业奇观审美疲劳中解脱出来,尝试了不一样的新鲜空气。

丝路上艺术宝库

作为古丝绸之路上古波斯文明的延续,伊朗电影一直属于世界电影市场中不可忽视的艺术宝库,而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封闭所造成困扰和反抗,则多次通过电影形式展现。

早在20年前的1997年,阿巴斯的《樱桃的滋味》加冕戛纳金棕榈,让伊朗电影进入世界电影圈视野范围。这几年,伊朗电影频频现身国际大型电影节,并屡有斩获。2016年的柏林电影节上,伊朗电影《出租车》擒获金熊。今年年初第89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颁给了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的作品《推销员》,而早在六年以前的2011年,阿斯哈·法哈蒂的《一次别离》就横扫柏林,最后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一并收入囊中。

东南亚方面,中国 旅游 常地泰国,凭借导演阿彼察邦的《祝福》、《幻梦墓园》成为戛纳电影节的常客,特别是2015年《幻梦墓园》通过独具泰国神秘色彩的氛围营造,将观众带入一场如梦似幻的梦境中。

而另一著名导演菲律宾的拉夫·拉兹则擅长用超长片时来展现一段史诗,2016年其指导的485分钟时长的黑白“闷片”《悲伤秘密的摇篮曲》以黑白光影书写菲律宾之殇,在柏林电影节斩获阿尔弗雷德鲍尔奖。

王爸爸的中等意思

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言称万达在“一带一路”的旅游投资方面现已落地了两个项目,分别在法国巴黎和印度哈里亚纳邦,分别都属于本国乃至欧洲最大的文化项目。

从万达借一带一路的东风向沿线国家投资建设文化类型来看,体现了万达这两年向文化产业转型的明显趋势。

今年刷爆朋友圈的《摔跤吧!爸爸》让天朝电影圈震惊之余也不得不重新关注印度的电影产业。印度作为一带一路上电影生产量最大的国家,拥有独特的电影产业链。

印度电影产业相比于中国具有独特的投资优势,在印度电影市场,演员成本只占20%以内,而且因为独特的性别因素,出现了一线女演员只是男演员五分之一片酬的奇特现象。

更重要的是,随着《我的个神啊》、《巴霍巴利王》、《功夫小蝇》、《摔跤吧!爸爸》等高口碑或者高投资回报率电影的出现,印度电影近年来国内票房飙升之余,也风靡海外市场,其演员在国际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是一片堪比中国影市的投资热土,而且因为其成本优势,更适合大量热钱的进入。

而资本回报率也是非常可观,2016年印度影史上投资最大的史诗魔幻大片《巴霍巴利王(上):开端》上映,这部电影耗资17亿5千万卢比(约2610万美元),2015年7月在印度首日便创下900万美元开画成绩,不仅在印度本土创下了7500万美元的票房纪录,目前全球总票房也已超过60亿卢比(约9000万美元),仅次于《我的个神啊》成为印度电影史上第三卖座的电影。

而今年的神片《摔跤吧!爸爸》则更是如黑马般一骑绝尘,引入中国后目前已经突破5亿,而且颇有票房增速刹不住车的劲头。

这几年,黄晓明、王宝强、成龙等中国团队经常出没印度,推出如《功夫瑜伽》、《大闹天竺》、《大唐玄奘》等带有浓郁印度风格的电影,虽然口碑参差不齐,但是作为中国电影人走出去的尝试非常值得鼓励。 而与此同时,小米等中国IT企业已向印度扬帆出海,也预示着印度作为国内影视投资方向已经逐渐成熟,但是却远远没有饱和。

与中国电影海外发行举步维艰相比,印度电影的国际化道路显得更为顺畅。 这一切得益于印度电影产业在海外拓展方面有一个独特的优势即受益于庞大移民群体与英语国家和世界电影中心好莱坞可以无障碍对接。

中国电影从业者如果借着这次“一带一路”的东风,仿照万达收购美国传奇影业的模式跨国并购印度的相关产业链,依托其独特的国际运作优势,则对中国文化产业比如影视剧、音乐制作的走出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实现中国热钱融合印度的创作团队制作出类似《摔跤吧!爸爸》这样的电影则水到渠成。

有人问,三哥不会犯病阻拦吧?您就放一万个心,没人跟钱有仇,况且三哥很穷。

文艺片的海外破局

如果说一带一路沿线上印度是商业电影的投资洼地, 那法国则是属于中国文艺片的破局风口。

导演王小帅在接受《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曾说:“法国更重视所谓的电影穷国,我们俗称的第三世界国家。”因为他们的观念就是,艺术不见得是钱的事情,不见得有钱就有艺术,没有钱就没有艺术。没有钱、很困难,但是他有想法,没准就是一个很好的东西。

相较于我国对文艺片模糊不清的扶持力度,法国对艺术片的扶持细化到了“每一张电影票”

各个院线发行的每张电影票有一部分税收,收归国家,这部分税收会有针对性地投给小制作电影;

法国政府规定电视台将每年盈利的一部分(一般是15%)投给法国的艺术电影制作;

支持文艺片拍摄的基金和电影公司特别多,比如吕克·贝松的欧罗巴公司,他们一般做商业片,政府也给他们一些优惠条件,但是政府也有一个附加的条件, 那就是你每制作一部电影出来,盈利的一部分也得拿出来投入一部非商业电影。

法国政府扶持艺术院线。 比如说,一个人申请建立艺术院线影院,国家会每年给他补助让他的这个院线可以存活。

中国的文艺片在海外破局过程中,完全可以抓住法国这一成熟的文艺片土壤把自己民族的特色向海外展示,以法国为中心向整个欧洲辐射,从而达到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世界的反过来推动民族文化持续发展。

多元中融合,融合中发展

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道路、桥梁、高楼广厦是“一带一路”在现实中推动经济发展、人文交流不可或缺的物质手段,但是“一带一路”的主导权归根到底比的是道义即长久的人心。

你是否会惊讶,在迪拜,中阿卫视每天都在黄金时段播放中国的纪录片《黄河》、《清真的味道》、《丝路印象》、《弟子规》、《三字经》……你是否能想象,《弟子规》、《三字经》这些国学经典正在阿拉伯世界畅销?

2014年中国牵头创办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目前已连续举办3届。2016年,参加丝绸之路国家电影节的国家达到了57个。今年6月份,“2017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将举行,届时有来自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五个金砖国家的30部影片参赛参展。

“一带一路”的五通理念中最核心的是民心相通,则鲜明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而且也是文化、友谊之路。 而影视产品在组建“文化之路”过程中无疑是最温和、最潜移默化的输出工具。

随意打赏

电影 产业 市场电影产业促进法中国电影海外中国电影产业电影产业发展电影产业链如何破局电影产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