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新势力」高举高打的华润医药,仍需要一剂“消食片”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医药新势力」高举高打的华润医药,仍需要一剂“消食片”

2019年开年, 华润医药 收购江中药业的步伐又向前跨了一步。江中药业在1月31日披露,由华润医药间接受让江中药业股份的交易方案获得国资委批复。这也意味着,华润医药全面要约收购江中药业进入新阶段。

实际上, 并购 在国内高度分散的医药分销市场中,仍不失为医药业务增长的一种重要途径。尤其是随着“两票制”的推行,行业玩家间的整合力度也不断加剧。然而,华润医药“买买买”的背后,同时也面临着尾大不掉的压力。

九年长跑,登陆港股

华润医药在香港成立的时间是2007年,但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38年的联和行。当时,联和行在香港开展业务,并于1948年更名为华润公司。1953年之后,华润公司开始向中国大陆出口药品及医疗设备。1983年,日后作为华润医药的控股股东华润集团正式在香港成立。

如今作为华润集团旗下重要业务板块之一的华润医药,是2004年试水之后的产物。对医药行业抱有兴趣的华润集团,在2004年与聊城市国资委组建华润东阿。其后,肩负国资委“打造央企医药产业平台”的重托,华润集团又在2006年重组中国华源集团,取得北京医药集团50%的股权,由此确定其“央企医药平台”的地位。

2007年5月,华润医药正式在香港注册成立,与此同时定下了登陆港交所的目标。但或许令华润医药自身都始料未及的是,这条上市之路几经曲折,前后长达9年。

华润医药参与的第一笔重大资产交易是三九集团的重组。彼时,三九集团已经深陷资不抵债的舆论漩涡。危机爆发的导火索是一篇《98亿贷款银行逼债三九集团》的文章,其称截至2002年底,三九集团共欠银行贷款98亿元。报道一出,债权人开始集中向三九集团及下属企业回收到期或未到期贷款。

华润医药接手这个“烂摊子”,一部分原因在于三九集团旗下的土地资源储备和医药优势。对于成立之初的华润医药来说,无论是三九集团的“999”品牌知名度,还是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的复合型营销网络体系,抑或是6个年销售过亿的单品种产品(感冒灵、皮炎平、正天丸、三九胃泰、参麦、参附),都是一笔不小的“家底”。此外,三九集团还拥大部分是黄金地段、共计约861万平方米的土地。

但对于华润医药来说,彻底“消化”三九集团的负债已经是3年后的事情。2011年,华润医药立下3年内上市的“军令状”,开启“买买买”的进程。激进的策略下,“不良症状”迅速凸显,而正当其旗下子公司资产梳理完毕,在2014年4月重启上市,时任董事长宋林却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中纪委调查。受此影响,华润医药的IPO无奈折戟。

作为接任者的傅育宁,选择“押宝”医药板块,并于2015年12月完成华润赛科与华润双鹤拖延数年的资产重组。直到2016年10月,华润医药才如愿登陆港交所。

三驾马车:制药、分销和零售

为了上市,华润医药的“盘子”越做越大。作为华润医疗旗下医疗器械的子公司华润万东,一度想要重组上海医疗器械集团。不过由于双方未能达成一致,业绩也都出现大幅下滑,后者甚至从盈利几千万元的规模跌至亏损。为此,当时的宋林几欲退出医疗器械领域,关于华润医疗的业务布局也更加摇摆。

华润医药重新调整主营业务,是在傅育宁主导之后。经过一番考虑,主营范围最终被划定在制药、医药分销、药品零售三大类。华润医药内部人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按照行业分,而不是按照公司和品类分,这有助于内部资源整合。”

上市前,华润医药旗下已经拥有三九医药、双鹤药业、东阿阿胶3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紫竹药业、赛科药业等多家各具优势的医药工业企业,进而形成“上有北药、中有东阿、下有三九”的局面。业务调整后,在医药工业方面,华润医药根据3家上市公司的产品管线差异,分别将华润双鹤定位为化学和生物药发展平台,华润三九定位为中药和OTC发展平台,东阿阿胶定位为大健康产品平台。

此外,为了形成差异化的产品结构和竞争力,三大平台也走上外延式发展的道路。一方面,自身将长富金山、恩世药业、华利制药等医药工业企业收入麾下;另一方面则获得华润医药的“加持”,把原属于华润医药旗下的本溪三药、双鹤神鹿、双鹤高科等资产注入三大医药工业平台,使得制药业务得以增长。

「医药新势力」高举高打的华润医药,仍需要一剂“消食片”

但与之相比,医药分销才是华润医药的“重头戏”。从2013年到2017年,分销业务年营收占比都维持在80%左右。2017年年报显示,华润医药依靠“省级搭建平台,地市级布局网络”的并购战略,在当年完成了江西、海南、青海、新疆4个空白省份的填补。至此,华润医药借由153个物流中心,将其医药分销网络覆盖至27个省份。

「医药新势力」高举高打的华润医药,仍需要一剂“消食片”

一定程度上说,华润医药此次决心“吃下”江中药业,除了通过健胃消食片和中成药咽喉含片来丰富自身的产品群之外,后者在渠道方面的优势也是这次并购的一大亮点。江中药业目前与全国1500多家经分销商达成合作,已构建起覆盖全国21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的渠道精控体系。并购完成后,华润医药的医药分销版图有望进一步扩张。

而在零售方面,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华润医药以华润堂、医保全新、礼安连锁和同德堂等全国或地区性品牌经营786家零售药房。技术层面,通过对集采平台等项目的持续开发,华润医药的DTP药房达到88家,覆盖国内超过50个城市。

「医药新势力」高举高打的华润医药,仍需要一剂“消食片”

收购与整合之间的张力

几乎从成立之初,华润医药就开始走上外延式发展的并购之路。之所以选择这种策略,一是因为作为华润集团旗下的重要板块之一,华润医药并不缺乏“大树”来依靠;其次,对比2009年上市的国药控股和2011年上市的上药集团两家竞争对手来看,被落下一大截的华润医药试图通过高举高打的方式进行追赶和超越。

2016年IPO时,华润医药在招股说明书中表示,募资的45%左右将用于国内制药及医药分销业务的战略收购。华润医药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王春城曾表示,预期在2020年完成医药分销业务全国化的目标,而并购则是最为迅速的路径。

事实上,中国 医药流通 行业的集中度并不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14年年末国内共有超过1.3万家分销商,而当中大部分于当地分销。虽然在近些年的政策推动下,中国医药分销行业进行了重大整合,但比对美国超过90%的集中度,国内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

可对企业来说,大规模并购之后的整合压力也不可谓不大。早在华润三九有意重组紫竹药业之时,就有分析师指出:“华润医药近几年来利润增长点主要来源于并购,而内生增长相对缓慢。”以2013-2017年的分销业务营收增幅来看,华润医药的表现并不突出。

「医药新势力」高举高打的华润医药,仍需要一剂“消食片”

对于流通领域来说,核心竞争力是集中在规模、资金和药品品种壁垒之上。依靠长期的并购发展战略,华润医药虽然在包括医药分销业务在内的三大领域都投资或收购了不少优质的标的,如何发挥各板块的协同作用,从而形成规模效益,则是华润医药需要面对的新挑战。

2018年5月,华润医药与江西省国资委达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由此引发对于江中药业的要约收购。随着这次交易方案获批,江中药业有望成为华润医药旗下第4家A股上市公司。不过,以健胃消食片闻名的江中药业,能否帮助华润医药“消食”?这就是后话了。

编辑:郭铭梓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随意打赏

高打高举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