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总额缩减近五成,谁来铸就互联网家装的“三年而立”
亚辉投资笔记中有过这样的一句话,也就是周亚辉在投资趣分期的时候,他提到决定投资的第三个考虑,
“这个公司团队要是不行了,我跳进去做,这么大行业怎么也能折腾出来个30亿美金公司。
”自信的背后依托的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模式本身较轻,再而就是周亚辉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当然,任何行业都不简单,正所谓创业维艰,但对于用户极度分散、服务链条冗长的互联网家装而言,创始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和能力,
还要具备对未来的信心,以及对当下的耐心。
2014年6月互联网家装开始火起来,博得不少投资机构及VC的眼球,资本重金投掷让2015年成为了互联网家装元年,据不完全统计, 2015年获得融资的互联网家装企业共有41家,融资事件59起,融资总金额高达49.3亿元,投资较为活跃有顺为资本、IDG资本、戈壁创投、险峰长青、宜华生活、分享投资等。
距离2016年结束还有1个多月,也仍能看出互联网家装融资数量及融资总额都在呈明显下降,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16年11月15日,获得融资的企业共39家,互联网家装融资总额为25.9亿元,总额较去年下降47.5%,为代表的投资机构有复星集团、达晨创投等,同时也出现了以华耐、东鹏、尚高为代表的产业资本。
两年时间里,面对资本争芳夺艳,近300位创业者打着互联网旗号创办互联网家装公司,然而至少一半以上的企业在江湖上鲜有声音。亿欧此前提出观点, 家装行业面临焦虑,投资人是否是罪魁祸首 ,家装行业之所以会火,很大层面来自于投资人在背后煽风点火, 真正想清楚来蹚这场浑水的人并不多,风口的猪,不切实际的估值,近5万亿的市场蓝海,资本热捧让行业呈现出一片虚假繁荣的景象。
然而不久,资本寒冬悄然而至,面对互联网家装企业嗷嗷待哺,资本开始踌躇不前,对企业方的要求更为苛刻,家装行业陷入低谷期。不过仍值得点赞的是,因资本寒冬,融资难而宣告破产倒闭的互联网家装很少, 大部分企业开始回归商业本质,抛掉原来的投机心理重新规划商业模式,提炼自我造血能力,通过对用户价值的思考,从而实现企业的自我商业价值。
回过头来看整个家装行业,互联网家装作为行业新秀实际上已经逐渐被接受,行业也不得不去承认互联网家装带来的影响和价值,面对此前信息不透明、质量无保障的家庭装修服务,互联网家装利用移动互联网将产品及服务逐一透明化,减去中间环节,提升服务效率,通过对装修节点的点评来维护消费者权力,真正实现了对工地实时监控。
毋庸置疑的是,互联网家装的来势汹汹,也真正刺激到了沉睡已久的传统企业,以传统企业为代表的东易日盛、生活家纷纷开拓互联网家装业务,积极与天猫、京东合作开展线上业务;额外,包括海尔、红星美凯龙、国美在线等商业巨头,互联网家装作为最初的边角料业务如今也成为了它们新的蓝海。
亿欧认为,一个行业真正成熟的标志是巨头隐现,模式成熟,行业竞争状况明显,而目前的互联网家装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服务层面都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眼看互联网家装将迎来行业第一个里程碑,亿欧在这里温馨提醒, 寒冬难熬,且恐怕还有一段时间需要等待,这时候就需要企业有足够的耐心,好好沉淀。
资本不是氧气,继续投机心理意义不大,互联网家装企业早期没有进行供应链搭建,对线下服务进行经验累积,后期肯定会比较吃力,庆幸的是,现在重新规划商业模式不算太晚,毕竟互联网家装并没有走出一条成功的发展脉经。
互联网家装的三年而立,资本不再是刚需, 真正需要的是创业者沉下去思考,理顺企业发展模式,战略可操作性,商业可复制性,激烈市场竞争显然不是互联网家装发展的阻碍,反而能够带来商业模式的更加灵活多样,这样的创业公司也会更加持久。
2016年最后一场行业盛会,第二届创新奖评选再度来袭,12月23日,北京亮马桥四季酒店,见证新资本、新产业、新技术、新理念带来全新变革。科技赋能产业, 见证下一个商业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