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访谈A计划”系列丨数字化病理市场的分层运营才是破局点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云访谈A计划”系列丨数字化病理市场的分层运营才是破局点

因个人的经历,让 施鹏 选择从大厂网络硬件操作系统模块的研发跨度到数字病理领域,将AI应用到 病理诊断 领域,但也面临一个行业共性的问题:没有数据,所以施鹏才打算从最源头开始做起-研发病理切片扫描仪,由此才创立了 图思灵智能 。

图思灵智能CEO施鹏在接受亿欧访谈时说到,其实主要有两点因素让他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1、 源于他父亲一次住院经历,做完手术需要看病理报告,借切片去其他医院做诊断非常麻烦,当时他心里就有这种想法了。 另外他内心一直想创业,一直想折腾点事情,前前后后换过几次工作,从一个公司到另外一个公司,给人的感觉就是在虚度光阴,不是自己内心想要的,施鹏想要做的就是为人类医疗健康事业做出卓越贡献,这也是图思灵智能的使命。

2、有家属也是病理科医生,施鹏了解其中的工作环境,并希望自己在计算机AI领域做的一些工作能给医生减轻工作负担,提高效率,为广大患者造福。

场景培育:切合本质,人机匹配

在访谈中,施鹏也很坦诚的讲到,他并不是第一个有这样想法的人,市场上已经有公司尝试把AI应用到病理诊断领域,所以说市场中并不缺玩家,技术方面的竞争肯定是长期存在的,每个厂商都会不断推出新产品,并且都会在扫描时间、成像质量、以及阅片体验上不断的精益求精。

在施鹏看来,除了技术之外,那可能就是商业模式的竞争,是主推设备、卖设备还是提供 病理数字化 服务,图思灵智能走的是提供服务的道路,可以为医院提供切片数字化的服务、存储以及共享服务、未来还会提供 AI辅助诊断 服务。病理数字化市场还处于培育阶段,医院到目前为止还未大规模的应用。如何破局他也在思考,可能需要联合其他相关企业,捆绑在一起,合力突破目前的一些困难。

而目前AI推进的障碍有两点: 第一不能企图所有检验场景都用AI,人不愿意干的活机器就有市场;第二,数据本质上不是大问题,关键还是如何让算法具备医学特有的信服性。

降本提效:诊断缺口,数据协同

施鹏也表示,病理数字化后对于医疗行业来讲都将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 主要有两个方面:

1、让病理科医生不受地域限制。以前在偏远或者欠发达的地区,如果遇到疑难问题,需要把切片或者标本组织送到发达地区大医院做诊断;而如果数字化以后,大医院的专家可以在线做诊断,让偏远或者欠发达的地区患者能够享受到一流的专家诊断。

2、让计算机AI辅助诊断成为可能。中国病理科医生缺口非常大(约10万),如果将AI应用到病理诊断领域,让计算机做一些非常低级的识别或诊断工作,例如Ki-67计数等,可以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在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且AI算法越来越智能的情况下,AI应该可以承担更多更难的工作。

施鹏进一步解释到,如果抛开AI不谈的话,数字化后最明显的优点应该就是可以远程诊断,让病理专家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让医疗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也可以享受到一流的专家诊断。以往的话是需要把切片或者标本带到大医院处理,或者让专家去其他医院指导,如果切片能够数字化,将能大大降低诊断的成本,并且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另外一个,数字化的切片不会褪色,不需要医院专门弄一个大仓库来存储,直接存在云端(私有云或公有云),查找起来也较玻璃切片更容易,这样可以降低医院的存储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

市场覆盖:设备智能进化度只是拓展的因素之一

降本提效将是 人工智能 对医疗行业带来比较直观的改变,不过前文也提到,其实AI在现实推进的过程中,还面临多重阻碍,这也是最直观的现实问题,施鹏在访谈时也说到,AI会在那些勇于尝试新技术的医院里率先落地,很多医院对新技术新产品都是持有怀疑的态度,总有着“如果某某技术这么好,为啥其他医院不用”等这样的想法。新技术导入市场或临床需要时间,也需要医院的配合。如果有的医院在医工交叉领域做的很好,尝到了一些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好处,应该会比较快的接受。

如果某些医院在数字化智能化做的很好,其他医院肯定会效仿,可以切实推动传统病理向数字病理转变,对国家的医疗进步肯定是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数字化智能化形成规模,对数字化设备会有非常迫切的需求,医生整个的阅片和操作习惯会被颠覆,对现有的病理诊断流程有着比较大的改变。

同时施鹏也认为新的软硬件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的产品会取代传统的显微镜。 现在是信息时代,后面也许就是智能时代,传统的显微镜显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目前的病理科医生由于长期的使用显微镜,用户习惯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市场有一个培育的过程,用户的习惯也需要我们来引导。

大面积的拓展医院市场是个比较难的问题,目前医院的设备采购基本都是被代理掌握,除非有非常强的销售渠道,不然很难做到大面积的拓展。 如果说国家有相关政策,计划建设病理数据中心,让我们民营企业有机会参与进去,这样推广起来应该会容易一些。”施鹏说到。

融合增长:做足产业链中链

赋能传统行业,改变固有思维需要勇气,同时需要向死而生的毅力,施鹏在这条创业的赛道上持续奔跑着,虽然方向很明确,不过也还有更多需要克服的问题,病例数字化确实对病理诊断流程有着比较大的改变,不过他也在深度思考数据的问题,毕竟病人的数据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同样困扰施鹏的还有人才问题,在他看来,创业团队的搭建就是看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图思灵智能团队也是一点一点组建起来的,初期经过不断的磨合,团队也越来越默契,但是现在团队还不完善,需要市场和销售相关的伙伴。

最后施鹏讲到,“公司成立3年以来,到目前留下的伙伴都是一开始不是太起眼,但认同公司的使命,看好公司的前景,愿意一起打拼的,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试吧。”

感谢参与访谈的特邀嘉宾:上海交大谷朝臣教授;工业人工智能行业专家刘心广博士;南京基蛋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娄宇捷;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投资经理虞玲玉;天隙资本高级投资经理陆辰浩;拉尔夫创投投资总监窦银辉;伯乐会联席CEO、江苏投资人中心秘书长、沪宁A轮会联合发起人吴峰;亿欧江苏总经理、沪宁A轮会联合发起人张乐;中国(南京)软件谷科技创新部许瑾文;为本次访谈提供支持(排名不分先后)。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