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家居出海系列(二):日本家具的沿革与创新:基于中日韩比较研究
日本位居东亚文化圈之内,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其文化、建筑、内敛的民族性与中国、韩国多有相似之处,同时,源于其特殊的气候、宗教、自然环境等因素,日本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人居环境和家具设计又具有与中韩两国截然不同的特征。 近代以来,得益于擅长吸纳他国优秀文化并与传统相结合的“和魂洋才”思想的引导,日本形成了兼顾现代与传统、自然简洁又不失精致的家具设计风格,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谈及日本家具,也许我们的脑海中会首先浮现矮桌、榻榻米等, 但日本家具其实是由日本传统家具与现代家具组成的。 日本传统家具可定义为在明治维新之前漫长的历史中、受到古代中国文化影响颇深、经日本结合自身文化和生活习惯去改良创新的一种日式的家具形式,而日本的现代家具则基本上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之下、基于对日本传统文化的传承而形成的。
可以说,日本家具既有对全球设计风格与设计思潮的借鉴,更是根植于传统的土壤。因此,要了解日本的家具设计的沿革与创新,对于历史的厘清是无法绕开的。
同时,日本家具的设计与建筑也相辅相成、难以分离,这与日本人席地而居的独特生活方式有关,韩国庆星大学教授Jinok KIM表示:“对于日本而言,建筑就是一个‘大家具’。”研究日本家具的设计,有必要将家具放进整个人居环境之中。
因此,本文将从日本居住文化和日本家具设计的流变两个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和国家间对比研究的角度,探析日本家具的沿革与创新。
日本居住文化:独特的生活习性与杂糅的文化背景
形成日本独特的人居环境的社会背景,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日本位于亚洲大陆东侧,是弧形排列的岛国。四面环海、多森林,因此同时具有“森林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特色。
(2)日本具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农耕生产的生活方式激发了古代日本人对季节时令变化的敏感,也促成他们追求自然天成的美学思想。
(3)宗教方面,日本的宗教是复合形态,以本土的神道教为主,兼容佛教等其他外来宗教。 日本神道教多宣扬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佛教的禅宗思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禅宗思想在设计中常以“Wabi”、“Sabi”(侘、寂)的面目出现,二者共同的特征就是强调朴素和谐之美。
(4)文化方面,兼容并蓄的同时重视传统的特征为日本的人居环境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有人说,日本的文化史基本上是对外来文化吸纳的历史,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无论是唐朝时对中国文化的吸纳(在人居环境方面表现为唐朝建筑风格和唐式桌椅家具的引入),还是明治维新后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在人居环境方面表现为洋房的兴起、特定时期内对欧洲进口家具的偏好以及本土家具设计上对西方元素的引入),都能对此说法形成一定的佐证。但同时,日本对传统也极为看重。日本已成为现代化的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几乎与西方无异,但茶道、花道、相扑等传统文化仍然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 日本的家具设计也往往具有具有“和魂洋才”、“日西结合”的特征。
由于气候、宗教、自然环境的影响,日本形成了与同为东亚文化圈国家的中韩两国相比具有差异性的居住文化。对于日本而言,家具与建筑不仅在空间上不可分割,在风格上也一脉相承。
对自然与祖先的崇拜,形成了日本传统建筑自然质朴的风格。日本传统建筑在选材上一般喜欢用自然的竹、木、草、树皮、泥土和毛石等材料,不仅合理地使用于结构和构造、发挥物理上的特性,而且充分展现它们质料和色泽的美。与中国京派传统建筑不同,日本传统建筑不崇尚高大、不通过夸耀人的力量来对抗自然和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协调、融为一体。
(清新自然的日式庭院)
由于日本比起中国和朝鲜半岛更多地受到海洋影响,多雨多雪,气候更为潮湿、温暖,在建筑方面,日本传统建筑以唐朝时传入并经过后世改良的“寝殿造り”(Sindenzukuri)为主。这种建筑地板架空,适应日本人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结构通透、四面开窗,窗多是“障子”,即以日本特制的和纸糊在窗格上,障子透入的光、障子上落下的影共同构成立体的画面,而且有透气、调湿、除臭的作用。建筑深处的房间称为“奥”,连接建筑外围与深处的过道则称为“绿”,考虑到与建筑整体的协调性,外围、奥、绿之间的空间分隔往往依赖于推拉门(推拉门是宋朝时传入日本的)。
(日本传统建筑,推拉门和障子的结合)
朝鲜半岛背靠亚欧大陆、接壤中国东北,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因此也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朝鲜半岛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可谓相似性颇多,建筑都是多窗户的通透格局,以纸糊窗,称为“韩纸”,庭院设计也追求自然、朴素之美。
(朝鲜半岛传统庭院)
在中日韩三国的比较中,朝鲜半岛传统建筑尤以“Ondol”与“Maru”的有机结合最为瞩目。“Ondol”(又译为“温突”)指的是通过在屋内的炉灶内烧柴、使携带热量的烟气从地板下方的烟道中通过最后由烟囱排出屋外的取暖设施,其结构类似于中国东北地区的火炕,如今韩国商品房多用地暖的形式来采暖,就是得益于“Ondol”的传统留存。而“Maru”指的是朝鲜半岛的门廊下用于夏季纳凉的木质地板,这一形式最早发源于朝鲜半岛南部,最终,Ondol与Maru实现了结合,形成了“房内Ondol、门廊Maru”的建筑格局。
(朝鲜半岛传统民居)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民族文化多元,传统建筑流派甚多,特征也纷繁复杂、各不相同,在此仅从比较角度进行介绍。不同于中国京派传统建筑对巍峨宏伟、如意吉祥的追崇,日韩的传统建筑色泽朴素;中式建筑多爱以狮、虎、龙、鹫等动物作为装饰,而日本传统建筑常以植物作为装饰。
日本传统家具:中国设计与日本改良并行
日本的传统家具设计一度有着中国文化的影子,但在历史长河中也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从奈良时期开始(公元710-794年),日本派出遣唐使,唐朝文化深入影响日本。
家具也受到了此时由唐朝传入的“寝殿造り”的影响,表现在这一时期日本家具开始大面积使用绘画、油漆、金属等工艺,技艺与图案上都呈现出中国甚至中亚的特征。 而与此同时,日本自身的起居方式也被保存了下来。
唐朝前,中国人主要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或跪坐,称为“席居制”,因此矮桌盛行。 构成日本家具重要组成部分的榻榻米,就是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席居文化。 汉、唐时,由于受到西域文化的影响,中国逐渐盛行高桌高凳、“垂足而坐”。此时的日本并未受唐朝“垂足而坐”的风潮的影响,依然保留席地而坐的传统,这种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日本的家具及陈设的发展。而且,由于席地而坐时视线会很容易注意到桌腿,因此日本人不仅重视桌面装饰,对桌腿的造型和装饰也十分重视;唐朝人由于坐得较高,视线集中在桌面,因此对桌面最为讲究,而对桌腿等部分则不像日本人一样重视。此外,唐朝人爱对家具施以厚漆,用来掩盖木材的某些缺点,而日本人爱对家具施以薄漆,注重保留木材原本的样貌,这也是日本传统家具崇尚自然的一种体现。
除了桌,同时受到唐朝文化影响的还有收纳家具,日本称为“Tansu”、汉字写作“箪笥”,是一种体积较大的箱柜。 日本这一时期的箱柜纹饰图样和装饰技法变得十分复杂,具有中原乃至中亚文化的特征,后来也逐渐简化。
到了平安朝时代后期,日本停止派出遣唐使,日本传统家具逐渐摆脱了盛行一时的唐风,向更自然的方向发展,家具装饰更多反映日本本土的季节、环境,具有时节性的植物和动物主题被越来越多地采用。 镰仓时代后期,日本与元朝逐渐恢复贸易往来,这一时期,漆艺、金银釉彩技术在家具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宋代的“交椅”也流传到日本。 而幕府时代一直到明治维新时期,由于清朝闭关锁国的影响,中国文化对于日本的影响基本告一段落。
明治维新前,日本传统家具经历千年的发展,最终定格在以下几个特征:
(1)风格自然,造型简约,装饰返璞归真。
(2)虽受中国历朝文化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断简化: 一些来自中国的家具形式虽能最后保留大致轮廓样貌,但造型已趋于简洁;另一些来自中国的家具由于不适合日本人的生活方式,逐渐衰落甚至消失。
(3)家具契合于日本人席地而坐的生活习惯。 一方面,体现为房屋内部家具少而小,床、大柜子、高桌、高椅、甚至沙发,这些大件家具本身就是随着人“离开地面”才变成必需品的,而对席居的日本人来说,榻榻米、一方矮桌、少许箱柜就可以满足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为家具造型与家具装饰的差别,地板采用榻榻米,桌子低矮,桌腿的装饰同样受重视,箱柜的腿很短,等等。不过,朝鲜半岛居民虽然也席地而坐,却不用榻榻米,木地板更为受欢迎,这是由于他们使用“Ondol”取暖,这一传统对后世也留下了深远影响。
(4)可拆卸移动,灵活性强。 明显有别于西方“一屋一用”的形式的是,日本许多传统家具是可以拆卸移动的,随着家具的移动,房间的作用也发生变化。例如,推拉门可以在大量客人来做客时完全推开使得空间更大,桌子的腿是折叠的,可以只在用餐时展开,上文提及的“箪笥”也十分方便移动,一整个箱子是由几个部分堆叠而成,两面有耳。这与朝鲜半岛风俗有相似之处,朝鲜半岛民居内的家具也是可移动拆卸的形式居多,其中尤以桌子为甚。
(5)日本传统家具的设计多使用直线条与不对称的形式。 原因在于直线方便不同家具之间的搭配,并且有简单直观的视觉效果。同时,使用不对称结构和精加工技术化解简单的直线条可能带来的乏味和呆板,不对称的设计中蕴藏着微妙的平衡感,极具张力。 这些不对称感不仅在家具中会出现,也且是整个日本设计常见的特征。
日本现代家具:“和魂洋才”的设计思想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上,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家具设计可以说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首先是生活方式发生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席地而坐”不如坐在较高的椅子上舒服,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垂足而坐”,因此日本家具的形制开始向高发展,越来越具有西方特征;其次是设计发生大变化,西方所兴起的多种设计思潮席卷了日本,洛可可、新洛可可,以及20世纪出现的包豪斯和柯布西耶的新现代主义、新艺术运动等,尤其是追求极简的新现代主义风格和日本长久以来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切合度。因此,这些思潮或多或少都对日本一定时期内的家具设计产生影响。
但日本家具制造业真正起飞,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相关阅读: 日本家具行业:崛起、失落与中国的潜在机会 )
二战后至今,日本市场上常见的家具种类有:
(1)传统家具, 实木材质居多,一部分会具有和室风格,几乎完全采用传统工艺,价格较为昂贵,深受老年用户喜爱。
(2)现代家具, 包括板式家具和现代主义风格的家具,已经达到了全自动的机械化生产。
(3)弯曲木家具 ,这类家具是在实木弯曲技术和胶合板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仿欧式家具, 这种家具类型并非在设计上完全照搬,而是将欧式古典风格或北欧简约风格与日本传统文化、日本人的体型条件等有机结合起来,既有东方家具娇小、柔和的神韵,又有西方家具的夸张,同时日本传统家具棱角分明的直线条设计在这种风格中也被柔化,变为圆滑的曲线。
(北匠工房,沙发)
(5)折叠、组合、多用式家具, 主要是折叠椅、折叠凳、折叠桌、折叠床等。这与日本地少人多的生存条件、以小巧为美的审美偏好有一定关系。
此外, 日本市场上还有一种既带有传统韵味又杂糅异国元素、功能更实用的家具,有中国学者将其概括为新日式家具。 中国范围内,“新日式家具”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陈慕风于2001年所发表的《和风徐徐的日本家具》一文中。目前,国内已有胡景初、彭亮、方海、宣晓志等多个学者就新日式家具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定的成果。
综合多位学者的不同说法,可将新日式家具定义为: 自日本明治维新起、在不断吸收外来西方文化的基础上,日本家具中出现的一种结合了西方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为一体的新型日本家具, 这种家具类型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体现了不同的特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日本传统文化与世界范围内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优秀家具文化完美融合,是典型的日本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和魂洋才”的思想
当下的新日式家具,具有关注自然、传承历史、融合文化的三大特征。
关注自然: 日本传统家具多选用木、竹、藤等天然原料。步入当代,可选的原料越来越多,但新日式家具设计师仍表现出对自然材料的偏爱,色彩搭配自然明快,装饰也大多简单、朴素,更注重展现原料本身质感,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天童木工,蝴蝶凳、摇椅,柳宗理设计)
传承历史: 新日式家具的轮廓、形制、格局,往往具有日本传统家具的特征。
融合文化: 将机械化生产引入到家具制造业,代替传统的手工生产,现代工艺技术得以与传统家具文化相融合;同时将多种外国文化与日本本土的审美偏好、生活习惯、设计理念结合在一起,既有日本文化的特征,又不乏其他文化的体现。
(Koizumi Studio,长椅)
可以看到, 在日本家具设计的漫长历史之中,有对全球优秀设计的借鉴,但借鉴的基础是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今天我们看到的日本现代家具,其实还是在日本传统文化之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同样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大国,在这片土地上也曾经生长出独特而瑰丽的家具艺术。历史上,中国一度是文化输出国,家具设计乃至居住环境设计都曾影响过周边国家,如今,“中国风”在全球范围内也较受欢迎。
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现代家具设计开始起步,经历了一段时期内完全照搬国外式样的“拿来主义”之后,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开放,国际性的家具展会对国人敞开了大门,专家学者更多地探索中国设计的出路,逐渐扩大的家具出口也倒逼企业重视设计的价值。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更是开拓了国人的眼界,帮助国内的一部分消费者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
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具原创设计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涌现。但我们仍然要承认的是, 中国家具产业依旧面临“设计瓶颈”,部分企业在设计上还存在照搬国外设计、或是不考虑实用性和创新性而盲目复古、甚至国内同行互相抄袭的问题,中国还尚未形成像欧式古典、美式乡村、北欧风和日式简约风那样在全球范围内被大量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的风格。 因此, 去思考“中国制造”如何转变为“中国创造”,应是社会赋予企业的责任。 而在这一过程中,日本在家具设计上引进全球设计风格同时保持本国特色、最终成功地从借鉴走到创造的历程,尤其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Jinok KIM,Kyungran CHOI, Comparative Study on Korean and Japanese Traditional Furniture Design:Based on the residential behavior related to floor sitting ,Asian Society for the Science of Design,2003
[2]Akiko Nakatani, ANALYSIS OF JAPANESE AND FINNISH FURNITURE DESIGN:A consideration for product identity and the relativit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ontext ,University of Lapland, Faculty of Art and Design,2011
[3]Hong Yung Le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Korean, Chinese, and Japanese Traditional Family and Contemporary Business Organizations ,UC Berkeley,2008
[4]Koizumi Kazuko,Nakamura Kesukei, A Furniture History of Japan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1996
[5]戴斐斐,《新日式家具的设计思想及其对中国家具设计的启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
[6]祁飞,《二战后日本家具设计的民族化与现代化研究》,苏州大学,2016
相关原创文章推荐:
亿欧家居出海系列(一):数据透析日本家居家装行业
原创家居品牌深陷同质化迷局,和而不“同”为何这么难?
亿欧智库耗时3个月倾心打造《2018-2019年度中国家居家装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正式对外发布!这里有对家居行业最全最细的赛道分析,超20余家家居上市企业财报深度解析。84张数据图表,127页完整PPT,点击链接即可下载完整报告: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33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法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