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小米、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谁能抢上虚拟银行的“船票”?
香港正在全面用拥抱金融科技。
今年5月30日,香港金管局发布《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修订本,最引人注目的一条莫过于 “银行、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均可申请在香港持有和经营虚拟银行”。
8月最后一天,香港首批虚拟银行牌照申请正式关闸。截至8月31日下午5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已收到29家机构递交的虚拟银行牌照申请,其中有部分是已完成相关审批程序、接近完备的申请。据悉,首批虚拟银行牌照或发放8-10张。 腾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众安保险、小米、中国平安、汇丰香港、渣打银行(香港)等科技或金融机构均以独资或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参与了申请。
“虚拟银行”来了
小米等争抢蛋糕
《指引》将“虚拟银行(virtual bank)”定义为“主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电子渠道而非实体分行提供零售银行服务的银行”。
更加具体而言, 虚拟银行是运用三维立体空间概念来设计,由逼真的银行大楼、银行营业大厅、银行服务大厅、银行办公业务房间和走廊通路等组成,使客户在网上具有亲临真实银行之感,而且服务质量极高。
在虚拟银行电子空间中,可以允许数以百万计的银行客户和金融客户办理业务。面向银行所提供的几十种服务,根据需要随时到虚拟银行里漫游。 当客户进入虚拟银行“大门”之后,所得到的接待和服务与真实的银行一样的。
据了解,虚拟银行服务最初主要用于企业客户,因为企业有主动获得虚拟银行高质、快速、准确,方便的服务的积极性。随着虚拟银行的发展和完善,人们正在向银行金融业零售业领域发展业务。
从全球范围来说,设立比较早的虚拟银行是1999年成立于美国的First Internet Bank。根据美国联邦金融机构审查委员会公开的财务报表,截至2018年6月30日,它的净资产为2.44亿美元,总资产为31.12亿美元。
在中国大陆,可对比实体是常被称为“直销银行(direct bank)”或“互联网银行(internet bank)”的微众银行(腾讯牵头发起)以及网商银行(蚂蚁金服牵头发起),它们分别由中国银监会于2014年底以及2015年初批准开业。
按照指引,银行、金融机构及科技公司均可申请在香港拥有及经营虚拟银行。金管局方面表示,在审批发牌申请时,金管局会优先处理能证明具备以下条件的申请人的个案:
一是申请人具备足够的财务、科技及其他相关资源经营虚拟银行。
二是申请人的业务计划是可信和可行的,能提供新客户体验,并有助促进普及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
三是申请人已经建立或有能力建立合适的资讯科技平台支持其业务计划。
四是申请人获发牌后能较早开始运营。
据悉,8月最后一天,香港首批虚拟银行牌照申请正式关闸。截至8月31日下午5时,香港金融管理局已收到29家机构递交的虚拟银行牌照申请,其中有部分是已完成相关审批程序、接近完备的申请。据悉,首批虚拟银行牌照或发放8-10张。腾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众安保险、小米、中国平安、汇丰香港、渣打银行(香港)等科技或金融机构均以独资或设立合资公司的形式参与了申请。
据了解,金管局已设立专责小组,负责回应虚拟银行申请人的查询并在申请过程中提供协助。大概流程如下:自提交申请之日,取决于各项申请的具体情况(包括向金管局提交的信息是否完整以及文件的质量(包括内控政策和独立评估报告),整体申请进程耗时应少于一年。对海外申请人而言,申请人自身的银行监管机构(或其他监管机构)答复金管局询问的耗时也将影响申请的处理时间。
控制风险外
技术成本太高昂?
有分析师认为,技术和互联使得互联网上新生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市场的新天地和新生态,客户行为和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意味着线上拥有非常大的金融创新空间。但也有分析师并不看好香港虚拟银行的发展前景,认为大银行都发展堪忧,虚拟银行创新亦会是困难重重。
诚然,虚拟银行能为用户带来更优质的金融服务选择,但 如何控制风险,仍然是重中之重。 尤其在技术层面:虚拟银行主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形式的电子渠道而非实体分行,为个人和企业提供全部银行服务,所以虚拟银行对信息安全的要求比传统银行更高,这就要求经营者需要有很强的金融科技能力,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安全。
据了解,许多银行(特别是金融科技银行)已采用一些技术手段和其他方法进行客户尽职调查,包括:实时视频设备;生物识别,包括用于验证的人脸识别、指纹和声波识别;集中数据库和账本,包括基于分布式账本技术/区块链的平台;及其他核实和自动确认协议,如必须核实的独特二维码和特殊扫描仪。这些技术均须进行适当的审查和控制。
由于技术开发的高昂成本, 虚拟银行在产品的创新速度和服务的灵活性上还是有所欠缺。 此外,虚拟银行要积累一定存款及客户基础才可以提供贷款及销售其他金融产品,这就意味着 虚拟银行运营初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亏损, 对集团的管理能力也提出很高的要求。
此外,虚拟银行亦必须同样重视管理信贷、流动资金及利率风险。虚拟银行在收集、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时也会遇到隐私问题。即使信息已经加密,依据外包安排或使用云端技术在香港之外进行的数据使用和传输可能涉及跨境数据流动。
按照指引,虚拟银行须遵守适用于传统银行的相同法律法规。在内地,目前尚无监管虚拟银行的具体规定或条例,“虚拟银行”有时作为服务模式之一出现在条例当中。
有待时间检验
严防割喉式竞争
没有什么是百利无一害的。
虚拟银行的出现降低了实体银行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伴随着金融技术的创新,也开拓了新的业务范围,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需要新的制度和规则进行防范。 如何控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保持单个交易的安全性,如何在促进金融创新与保障投资者之间取得适当平衡,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按照指引,香港此次引入虚拟银行的其中一个目的是 促进普惠金融, 照顾其目标客户的需要,不论是个人或中小企客户。虚拟银行不应设立最低户口结余要求或征收低户口结余收费。
但有业内专家质疑,虚拟银行是否真的会体恤中小企的困难,会否以诸多借口来推搪中小企的需求, 例如目前很多持牌银行以打击洗黑钱为由而不欲为中小企开设户口。
据介绍,香港的持牌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只侧重物业抵押而不重视其管理质素及业务前景。至于财务公司的贷款,虽然放款条件较为宽松,但往往收取很高手续费及利息。特区政府所提供的贷款是透过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所提供的“小型贷款计划”及“中小企融资担保计划下特别优惠措施”。前者包括“小型创业贷款”及“自雇营商贷款”,最高贷款额每项为30万元,而后者最高贷款额达1200万元,最高担保额高达80%。
不过,前者的申请者要自行写创业/营商方案(或聘请顾问公司代撰),而没有学历及管理经验者,须接受创业营商培训。至于后者,合作的银行因为坏账赔偿的时间拖得太长,部分也渐失参与兴趣。
上述专家建议, 虚拟银行在融资的业务上要作出规范,不但受惠的中小企业要多元化,而且申请手续要简化,亦不能只注重抵押品而忽略借款人的背景及业务潜质。
中小企业有不同类型,例如自雇人士、创业青年、退休长者、社会企业及家族营运者等。他们需要的资金,有作长期投资,亦有作短期周转。虚拟银行收取的利息及收费,要符合市场水平,一方面要有利可图,但另一方面,不能为掠夺市场而作割喉式的竞争。金管局要向虚拟银行作出适当监管,避免与持牌的实体银行作正面冲击。
“中小企业是否受惠,就要看金管局会否作出适当的监管及虚拟银行营运后再次检讨指引。”
推荐阅读:
金融科技大行其道,四大行谁也不手软
详解小米财报丨毛利率下降近5个点,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占比稍有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