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创业者拿不到钱,技术置股的商业模式靠谱吗?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草根创业者拿不到钱,技术置股的商业模式靠谱吗?

资本市场有句话,最不缺的就是钱,如果只能为融资方提供钱,投资方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融钱、融资源,成为了投资人在外PR时的一种惯用说法。然而,创业者拿不到钱,资本方只输入技术真的就能将其扶持起来?

程序员工资 成为压倒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如洪水般涌现的前两年,大量程序员岗位供不应求。2016年,以物联网、 人工智能 和 大数据 为新一代IT浪潮,又让技术员成为了市场极度匮乏的人才。

笔者曾采访的多位创业业内投资人均表示,目前刚毕业的程序员月薪能达到1~2万元不等,如果是一名人工智能方面的博士生起薪市就是50万元。

在《创业做一个App究竟要花多少钱?》这篇文章中,作者假设在深圳的某创业公司做APP之前,已有一个成熟团队(这是非常幸运前提,很多产品研发进度极其缓慢原因之一就是在过程中不断在招人),团队的结构以架构师兼后台开发1名+安卓1名+iOS开发1名+产品经理1名+前端开发1名+设计师1名。每个团队中配备2个浮动名额,也就是,初始团队大概有8名。再次假设团队成员平均工资在1万3000元左右,需要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详见下表(公积金按最低标准缴纳): 

草根创业者拿不到钱,技术置股的商业模式靠谱吗?

(此图选自《创业做一个App究竟要花多少钱?》)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除工资的部分,还要平均为每个员工多缴纳3653元的五险一金支出,员工部分支出是(13000+3653)*8=133224元/月。

很明显,这些人工成本已成为创业公司中一笔不小的开支。据笔者观察,大量创业公司,尤其是草根创业者,在公司运营早期时,最缺少的正是资金。另外有些种子期项目,技术团队还未成型,更别提做出一款能够满足基本使用的APP或是网页。

技术置股 应时而生

在创业者和资本方同时缺钱的资本寒冬中,越来越多创投机构开展为创业者输出技术服务的业务,在业内这一模式通常被称为“技术置股”。譬如,苏河汇、天使CTO和雷峰资本。

一家主要依靠技术置股为主,成立不到两周年的投资公司负责人为笔者介绍到,当双方达成合作后,他们会用其技术换取创业公司2%~5%的股权。其中还有一半股权会分给为其引进项目的创投公司。

该负责人认为,他们在选投项目和渠道退出方面,会与战略合作机构保持一致。“对方说,什么时候退出我们就退出。”他还特别对笔者强调,他们公司不会设立投资团队。此做法主要是明确自己的定位,在技术上扶持种子期项目,同时也告诉与他们合作的创投机构,其不会和与其形成竞争关系。

创业者是否会接受如此的“交换”?该负责人说:“ 我们主要是针对一没钱、二没结束的种子期创业者。种子期项目,可以先用我们为其做出的产品来跑数据,然后再求吸引后年的天使轮发展。这意味着,在创业项目阶段不用建设团队,可等一定阶段后,创业公司资金实力更充足,再建设技术团队 。”

据不完全统计,这家成立不足两年的投资公司在其运营的前三个月里中,已投入202个项目,至少有一半以上进入天使轮阶段。

技术置股 商业模式 靠谱吗?

技术置股商业模式靠谱吗?笔者以通常判断创业项目的几个维度作为参考指标,做些粗略剖析。

1、 市场规模

在2014年举办的“首届移动社交创新价值峰会”上,就已提出由于人口红利带来的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已明显被削弱,甚至逐渐消失。2015年年初,TalkingData发布的《2015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则明确指出,目前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趋于饱和,人口红利时代已结束,年轻一代开始主宰移动互联网,同时越来越多用户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

再者,移动互联网项目很长时间内,都被各大公司当做商业入口而不停争夺。比如,近期随着阿里巴巴正式入股饿了么,国内外卖市场中以BAT为系的三大领域已经形成。

2015是中国互联网不折不扣的生态年,除了各大机构在加大力度建设“生态链+生态圈”的复杂生态系统外,VR的出现,让业内人士纷纷对手机对控制入口的持续时长产生了怀疑。

最后,笔者想要强调一点, 目前而言(to C类绝大部分产品),中国用户还未培养起收费习惯,这也是很多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一直不断调整的缘由所在。to B市场会是机遇,但基于SAAS类等底层架构还未完成,企业级移动互联网产品是否能够打开一片天地,找到适合切入点恐怕不是仅仅能够借鉴国外模式所能解决的。

以上说的是,移动互联网整个市场规模情况。另外,对于很多具有一定资源和凝聚力的创始人而言,即便是在种子期,他们团队中也不乏技术人员。

2.、 行业壁垒

创投圈有句话是:“以前是创业者陪投资人睡,现在是投资人陪创业者睡。”(这个世界到底是“谁在睡谁”?)这句话反应出,现在市面上急缺的是好的项目标的。

对于采取“技术置股”商业模式的创投机构而言,他们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苏河汇、雷峰资本同样切入点的公司。而是,关注于早期投资的众多创投公司。这其中,不仅有戈壁、中路这类老牌创投公司,还有真格、梅花天使等新星类创投公司。

最关键的在于,目前很多创投机构都比较注重投后管理(或者叫投后服务),这其中就包括了帮忙招聘技术人员、对接各种资源等。假设是一个很抢手的项目,他们选择更具知名度和资源优势较强的创投公司可能性会更大。

与创投公司的竞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所谓的合作资源(众多创投机构)其实,并不是真正资源。原因很简单,因为双方没有绝对的约束关系。这些资源可以为一家服务,也可以为多家服务。

3、 产品价值

一款好的产品是需要解决市场痛点的,“技术置股”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是解决了草根创业者在早期阶段无法将想法转化为真实产品的痛点。但是,这个痛点够痛吗?

业内资深投资人说,现在有很多创始人,并不是没有能力凝聚CTO,而是资金方面不到位。可是,做不出数据来,天使投资不会投,拿不到融资就没有钱继续做产品,这是个“死循环”。

他补充道,“ 目前很多创业公司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会采取技术外包的方式。但是这个方式存在两个缺陷。一是,很多外包公司的技术是购买外国模块,无法适用于现有项目;二是初期项目需要不断打磨产品,而这部分业务也会带来额外的支出 。”

笔者札记

文章结束之前,还是要为诸位读者揭晓答案。“技术置股”能不能持续下去,也许并不是重点,因为这很可能是采取该模式创投公司的切入点。(不是的概率很小,公司的发展需要不停开拓新市场。)但是,这样的模式能否帮助创投公司撕开进入创投圈的一道口,才是其所要思考的问题。另外,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样的模式投出独角兽的概率很低。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李阳;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不靠谱的创业者商业模式有哪些草根创业者草根创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