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
【编者按】“ 4+7 ”引起了医药界的“大地震”,此次政策的目的和影响究竟是什么?本文从目的和影响两个维度进行深度分析。
本文来源于新康界,作者姜柳/晏斌林;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4+7”的目的
带量采购 的核心是以量换价、以款换价,降低药价和医保控费
2018年11月14日 ,在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会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会议指出,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目的是探索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机制和以市场为主导的药价形成机制,规范药品流通秩序。由国家层面主导的药品带量采购,标志着我国药品集中采购进入新阶段,药品采购模式进入新的时代。
2018年11月15日 ,国家出台《4+7 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确定了31个集中采购品种以及采购量,该31个品种中多数为慢性病用药,其中高血压用药占了8个;同时,《采购文件》规定了集采药品的范围,对本土企业影响最大的一条就是非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批准的 仿制药 品必须通过 一致性评价 是准入条件。
2018年12月6日 ,国家组织31种药品带量采购报价正式开始,7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显示拟中选品种降价幅度超预期,引起业界一片震颤,医药股应声下跌。12月17日带量采购中选名单最终公示,意味着,此次对行业影响至深的4+7带量采购,即将进入采购阶段。
“4+7”的影响
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保支付三大政策组合拳,将深刻改写医药行业生态
从一致性评价政策到药品集采政策,再到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s试点执行)政策,这些政策均是国家医药改革顶层设计下的重要环节,环环相扣。 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的“组合拳”下,此次“4+7”的落地采购给医药圈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后期再结合医保支付价形成“三大组合拳”必将给医药行业带到供给侧改革的新时代。
原研替代,原研企业过专利期产品市场危机重重 :此前原研药在我国市场不仅市占率高且价格居高不下,在价格和采购量的双重驱动下,原研企业在中国赚的满盆金钵。但从国家执行的“4+7”带量结果来看,只有3个原研药中选,仿制药替代效应显现,未来随着带量采购的推广以及更多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更多过专利期原研药要面对仿制药的市场挑战,“专利悬崖”在国内将逐步呈现。
仿制药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趋势 :带量采购下,价格被大幅压缩,仿制药企业很难再获得之前的高利润空间。医保控费常态化,带量采购重构仿制药格局,对于仿制药行业而言,仿制药的生产成本、价格、质量和品牌都是竞争力的关键,仿制药企的重磅单品时代或将终结,在市场上,准入决定未来的采购和销售,仿制药企需积极应对行业的挑战,加大品种储备形成产品梯队与多元化的产品管线来重塑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实力弱的企业将会被自然淘汰,行业的整合和大浪淘沙序幕拉开,未来优胜劣汰,行业集中度提升是大趋势。
撬动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死疾”,根本上推动医药分开 :带量采购在保量的前提下,药企即使不再给予医生灰色收益也能推动药品的使用量,意味着医生处方权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由于此次带量采购“唯一中标”和上海补充文件“唯一配送”均直面药企,药企直接向医院供货,没有流通商环节,只有配送商的角色,从而掣肘公立医院将药房、采购和其他相关成本甩给供应链的规避政策模式,斩断采购环节的腐败链条。决策权的上移意味着医院传统的势能正在削弱,未来大医院对药品的收入依赖将不得不逐步降低。如果政策能够持续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并引导医生的阳光收入,双管齐下来解决医生的经济动力问题,将会真正推动医药分开,改变当前扭曲的医疗市场。
零售终端可享带量采购红利,但也面临降价危机,新的供零合作业态待重构 :在带量采购、降药价趋势下,未来价格全国联动是必然的,只不过是联动的时间、方式、执行等事宜待落实罢了。因此,带量采购不仅会波及公立医院市场,还会涉及零售药店、电商等销售渠道,各大终端也许将会出现降价连锁反应。根据集采规则,在公立医院市场上,落选品种只能争夺剩余30%-40%的市场。故而对于落选的品种而言,将会去开拓零售市场,以保证品种的营收。以此推测,未来进入零售市场的品种将会增加,与政府鼓励处方外流的政策导向趋同。而带量采购从试点转向扩大推广,乃至全国执行,预示着将有大量品种从院内流向院外,零售终端将成为各大药企下一步重点发展的市场,当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言而喻。因此,处方品种在零售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零售市场也将被重构。
在“降价”趋势下,这一状态或成为未来市场的常态,如何降低重合品种的“降价”风险,将是零售企业与上游企业需共同面对的课题,建立新型供零合作关系是二者迫切解决的问题,谁能够率先实现模式上的突破、实现供应链上的整合,谁将占得零售市场先机。
带量采购势在必行,价格战将会在各企业间展开以争夺市场
在“4+7”带量采购公布结果之后,扬子江主动对“4+7”中选产品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ml:0.2mg)先后在甘肃和山东进行中选价格联动。扬子江也成为全国首个主动申请在省级招标中执行“4+7”集采中选价格的企业。
同时,为了维护除“4+7”外已有的市场,在本轮“4+7”集采中未能入围的恒瑞主动在安徽降价,调整其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2ml:0.2mg)至123元/支,比扬子江4+7中标价还低8%!
无独有偶,齐鲁在陕西主动对吉非替尼片(0.25g*10片)进行降价,挂网限价由1585元/盒调整为498元/盒,降幅为68.6%,比阿斯利康547元/盒的中选价低9%!
本轮“4+7” 集采范围内药价大幅降低,而在非“4+7”区域,出于市场竞争,恒瑞、齐鲁等主动申请降价。为确保市场,其他面临类似情况的药企极可能效仿恒瑞与齐鲁的做法,到非“4+7”地区主动寻求降价,覆盖更多市场。
中选企业在非试点地区主动联动试点地区的中标价格,未能进入“4+7”市场的竞争对手在非“4+7”地区主动降价,抢占市场先机。可见4+7集采将会产生更广的降价联动效应,未来毫无疑问必然会出现价格联动态势。
“4+7”与非“4+7”药价的对比,药企价格没有最低只有更低,毋庸置疑,企业间的价格战已开始打响,企业价格厮杀将全面蔓延,中国仿制药市场的竞争将因“4+7带量采购”政策变得更为激烈。
带量采购4+7方案出自顶层设计,方案独特,面对多年产业顽疾,困难也不容低估。
带量采购4+7试点方案来源于上海市的带量采购方案,是国家级的顶层设计,体现了国家层面对理顺药品价格形成,控制医保支出费用的决心。 但这并不是第一次尝试,与过往的政策相比这次招标还是有很大不同。4+7方案是建立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基础上,吸取了过往招标维低价是取得造成低质量药品挤占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经验。招标降价幅度也超市场预期,取得这样的成果也源于招标规则的独特设计,最低价和独家中标。同时除了在采购量上作出承诺,在保证支付方面也作出承诺,预先支付40%采购款,给药企稳定的预期才敢于报足够低的价格。
方案设计总是难以穷尽实际实施过程的所有问题,而且方案还处于试点阶段,还有很多细则没有完善。而政策是否能有效运行很大程度上依赖后续的实施细则。比如如何保证医院优先使用带量采购的中标企业药品,而不是使用其他利润空间较大的非中标企业的药品,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方案。医院和医生作为产业链上最强势一环,如何约束医院,怎么平衡医生收入下滑和合理使用药品是政策设计上的难题。
此次的带量采购降价的幅度,以及配套措施的齐全,给市场的冲击超越以往。政策执行力度,以及推广速度也是决定政策影响的重要因素。带量采购的药品目录以怎么样的速度扩大;实施带量采购的城市是否增加,以什么样的速度增加;非试点地区的带量采购品种怎么定价;带量采购品种的自有市场份额部分怎么定价等很多细节以也影响着政策走向。政策实施效果同样影响着政策的实施力度,例如当年安徽“双信封”招标就因实施效果不达预期而逐渐放松,最后放弃。政策有很多独特的设计保证了比过往的优越性,但是政策怎么演变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需要跟踪和观察。
结语
此次国家主导的“量价挂钩,国家统一采购”是医改过程中的一大创新举措,虽然“4+7”引起医药界的“大地震”,但可预见的是,“4+7”政策的出台,是通过对药品招标采购的制度重建,压缩不合理的药品流通环节,正本清源, 不仅利于提升仿制药品质量,也促使仿制药品回归合理价格,重构资产价值,重塑整个中国医药市场,促使药品及医院/医生回归各自的价值本质,实现医药、医院、医保3方的价值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