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对话丨5G时代下的医疗AI新机会
2019年8月29日,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经信厅联合主办,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承办的首届长三角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19西湖论健·浙江国际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亿欧大健康作为独家专访媒体受邀参加。
论坛以“ 5G 开启医疗AI新纪元”为主题,解读了国内政策权威,探讨了医学科技、AI与5G融合、5G与医院智能化,发布5G医疗AI系列成果,进行了医学科技、AI与5G融合、5G与医院智能化、5G智慧医疗技术交流。
会上,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放射科主任王贵生、陕西省人民医院核磁共振主任雷晓燕、中银投资总监董吴斌、达晨创投董事总经理徐渊平共5名嘉宾针对“5G时代下的医疗AI新机会”展开圆桌讨论。
以下是圆桌讨论速记(有删减):
徐渊平:达晨是国内比较老牌的投资机构,有19年的历史,共投了400多个项目,目前有80多个项目上市。我们在整个医疗领域投了50多家企业,但在目前还没有完全布局。达晨在AI、大数据以及5G有专业的团队,也非常关注医疗领域未来的变化。
台上有信息化院院长、科主任和投资机构,我想问大家第一个问题:请各位谈一谈自己对于AI技术在医疗领域运用的一些感触,AI技术在哪些方面应用较为广,解决了什么问题。
王贵生:AI技术距离完全成熟落地还有一段路要走,但前景是非常好的。当前市场上的AI技术公司非常多,但都遵循着从简单走向复杂的基本逻辑。
现在来说,最简单的是影像识别。影像识别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技术储备较充分,目前做影响识别的公司也比较多。 但是影响识别技术离成熟对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还很差,距成熟还有一段距离。另外, 人工智能 还没有嵌入到诊疗链中。
雷晓燕:我接触AI在2009年左右,那时候我对AI的认识是AI能够进行判断,但是在定性方面还远远不够。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在骨龄检测、肺结节检测、肿瘤的分割等环节用了AI识别,还有手术导航的应用,但在磁共振方面的应用非常少。
如果AI能够对磁共振的数据进行计算,就能提升效率,诊断效率和诊断质量都会提高。虽然AI的准确率现在还不好评判,可能最后还需要医生的复审,但是复审的工作量比从头开始阅读是大大减低的,工作效率和诊断的准确率会得到提高。
徐渊平:请问兰建平院长,针对AI技术目前存在的缺陷,有没有更好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
兰建平:今天十个教授都讲到了5G,如果要把“5G+AI”赋能给医院,首先应该给医院提供通道, 产业部门应该为医疗走向AI时代提供最重要的通道支撑,将为医院提供最高品质的5G基础设施保障,这是“5G+AI”能够“+”上去能够达到的前提。
徐渊平:请问董总,有很多厂家在做人工智能,谁能抓住机会?您有什么看法?
董吴斌: 人工智能在推动医疗进步,其实医疗和AI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医院和医疗人工智能之间也是相互促进的。 医生需要使用工具,从检测、诊断到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都需要用各种技术,最终来实现整个医疗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在应用方面解决一大一小的问题,大是指数据量非常大,通过人工智能去处理庞大的数据;小,指的是微观层面可量化的问题。 今天上午讲到的很多疾病里,漏诊率非常高,如果在前端诊断环节,应用人工智能,降低漏诊率,这对医生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
从投资方的角度看,我们集团投了旷世和商汤,目前非常成熟的是在安防、工业视觉、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在医疗领域里,技术成熟只是时间问题。
另外,AI在医疗领域的运用和推广,需要医疗界的支持,需要医院、专家在数据、知识图谱、临床反馈等方面给予支持,多方共同促进AI技术的推广和临床运用。
徐渊平:上次我拜访乐普医疗,他们的心电图有95%的准确率,比一般的专家还要好,速度特别快。我想问问两位主任,肺结节识别率95%是什么样的水准?这个水准可以怎么来应用?
王贵生:这里有两个概念,95%是识别率,识别出这是一个结节,但很难通过这股数据判断这个结节是恶性还是良性。 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解决重复性工作,减少了误诊率和漏诊率,但准确率还是需要人来把控。识别问题是简单的,但诊断需要经验,是多维的,不是单一的,这是两个概念。
雷晓燕:肺结节95%是检出率,不是准确率,也不是诊断率,这是第一处不同。第二,95%有没有病理的验证准确率是多少,还需要进一步进行验证,并且需要诊断医生甄别。
徐渊平:问一个企业和投资方较为关注的问题,从医生的角度看,在AI技术方面,企业如何盈利?
王贵生:这个问题很矛盾。中国人看病,钱是物价局收,物价局定出钱来再收。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是花最少的钱甚至不花钱让你看病是最好的;从商家来说,是能持续盈利;从医生来说,是能在一个比较合适的水平得到回报。但是就收费而言,国家目前收费的大趋势趋冷。2017年中国医疗投入占GDP的6.2%,美国是19.7%。国家实施分级医疗以后,把影像科室的诊疗费大幅度下降。 我认为需要商保,把蛋糕做大,人工智能、5G才能在这上面盈利。
雷晓燕:其实收费是一个敏感话题。正如王主任所说,影像科医生没有诊断费的,费用都划归到检查费里,且降价到28%,费用已经相当低了。总的趋势来讲是要降,而不是升,要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就诊的成本,包括医疗耗材的管控。如果我们用了AI再收费,显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这个话题很难有定论。
兰建平: “5G+AI”不是一种在云端的技术,而是一种普惠的政策。 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去区域化、高薪化、行业化非常重要。换句话说,只有到“5G+AI”实行普惠政策的时候,才能真正在医院过程中成为信息源的一个导入口。所以,我认为应该找技术主管部门、产业主管部门,和厂商达成更好的协议,为医院提供更好的”5G+AI”的技术支撑。
董吴斌:我觉得在AI企业里,今天上午有一个很好的典型的商业化付费模式,就是健培和美年大健康的战略签约。 其实在一些医疗资源极度缺乏的地方是可以付费的,当良恶性的精准性达到一定水平,市场上会有需求,但目前是需求无法被满足,这是一个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徐渊平:最后一个问题,请各位嘉宾谈一谈个人对AI未来的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对企业或医院的建议。
兰建平:我有两个建议,第一,请各位放射科主任到杭州华为研究院看看,体验一下5G技术。第二,从患者角度来说,中医碰到“AI+5G”会产生什么样的未来?影像医学怎如何与古老的中医找到嫁接渠道?我个人非常期待。因此,建议大家到华为研究院看看, 建议各位主任关注一下中医与AI的结合,这或许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很好的新路径。
王贵生:从2G、3G、4G,在已经做到7G了,6G的标准已经出来了。所以5G估计铺开之后,6G会很快上来,所以说大家要关注国家大政策的技术走向。
在医疗领域,“5G+AI”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大产业。关于医疗健康产业,有研究统计了176年,在所有的行业中,只有健康产业一直属于阳光产业。
雷晓燕:我从医生的角度来讲一下对”5G+AI”的展望。无论是5G,还是王主任提到的6G、7G,都为AI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高速公路。通过云端技术进行会诊,得出诊断,给患者提供合理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对于患者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董吴斌: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AI技术的发展。回归到目前面临的痛点,就是 医疗资源的稀缺和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医患矛盾背景下,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没有。在高质量服务为0的情况下,如果能够通过AI将医生资源进行均衡,便能大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另外,现在国外已经批了很多医疗AI方面的器械证,在技术层面、应用层面、临床实证方面,国外已经落地。未来中国的AI技术,肯定会落地。我认为最终还需要国家、需要医疗界、需要产业界的支持,来呵护AI技术。特朗普年初已经把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中国同样如此,尤其在医疗人工智能,更加要呵护好。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