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涉足ABS不要只是凑热闹,次贷危机警钟长鸣
4月19日, 捷信发行13亿元ABS 的消息将大家的视野再度拉到互联网金融ABS或消费信贷ABS的视野。开展ABS,无疑是响应国家近两年对积极发展ABS的号召,同时也拓展低息资金获取渠道,何乐不为。
在大力推动下,消费金融公司对ABS的需求逐渐被挖掘,因为其本身资金来源受限,盘活资产尤显重要。但互联网金融涉足ABS却处于初期阶段,网贷平台涉足ABS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或许是受互金平台本身缺少资产更甚于缺少资金的现状、ABS发行有一定门槛等因素影响。 目前涉足ABS的平台好似更多是为了凑个热闹,蕴含着一种品牌溢价的意味 。虽处于初期,风险还未积聚,笔者也想借美国次贷危机事件提示ABS蕴含的风险。
一图读懂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指2006-2008年期间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波及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使全球陷入长期经济低迷。
(次贷危机原理图)
信用低的购房贷款者在房产增值的预期和次级抵押贷款公司一系列优惠购房贷款政策下,超出能力激进购买房屋,并向次级抵押贷款公司办理长期房屋贷款,按期交房贷款。
次级抵押公司为盘活资产、转移风险,出售资产抵押债券ABS给投资银行,从投资银行获得贷款资金。
投资银行出于对利润的贪婪,承接债券,出于对风险转移,将债券重新组合成不同风险等级的CDO,分别出售给不同风险偏好者。
对冲基金出于利润的贪婪、高风险的偏好、杠杆的思维向国内外银行借入低息资金,投资于低级别、高风险、高收益的CDO。
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同对冲基金投资于高级别、相对低风险、相对低收益的CDO。且保险公司对CDO进行承保,赚取利润。
这样,在2006年之前的5年,由于房地产市场景气和低利率,次级债市场发展繁荣,且各方均获利。 但2006年后,房产泡沫破裂,住房市场降温且短期利率提高,购房者还贷负担加重,且难以卖房还债,故出现大批违约。而由于基础资产违约,ABS、CDO等基础资产相关的“上层建筑”们也相应违约,加上杠杆,一发不可收拾。
次贷危机发生的五个关键点
次贷危机的发生主要有五个关键点,同样适用于我国互联网金融ABS,乃至整个金融ABS市场。
关键点1:借款者信用低为次贷危机的源头。
次级抵押贷借款者为信用低者,在优级市场难以寻求贷款,收入偿还能力差。故当房市降温、利率升高时出现大批违约。根据瑞银国际(UBS)的研究数据表明,截至2006年底,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还款违约率高达10.5%,是优级贷款市场的7倍。
类比我国互联网金融:同多为低信用借款者,基础资产风险高。
关键点2:贷款宽松政策加大了超出能力贷款购房的群体。
如低首付甚至零首付、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前几年以较低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但后期成本会显著增加,一般增加30%-40%。)等。
类比我国互联网金融: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拓展业务,使用或变相使用各种宽松政策,扩大了低信用群体选择范围。
关键点3:强烈依靠房地产市场上涨和低市场利率。
2006年之前的5年,美国住房市场繁荣且利率低,次级债市场发展繁荣,且各方均获利。2006年后住房市场降温且短期利率提高,购房者还贷负担加重,也难从降温房市中卖房。故不能按期偿还贷款。
类比我国互联网金融:同样依靠担保物市场及利率市场。若基础资产有保值抵押担保(一般不存在),则风险可控;若基础资产对应担保物有市场风险,则容易引发违约;若利率升高,借款人获得资金成本增加,必会加大违约风险。
关键点4:次贷危机证券化链条长,杠杆高。
类比我国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ABS仅有一种链条,且杠杆较低,风险较可控。
关键点5:次贷危机房产贷款期限长,一般10-30年,风险高。
类比我国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期限最长为36个月,风险更加可控。
综上,互联网金融ABS需要多关注借款者信用风险、担保物风险、利率风险。也要注意为拓展业务而产生的贷款政策宽松风险。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