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本地生活服务类O2O发展趋势分析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4年即将结束了,纵观今年的互联网界,可谓亮点频出,眼球不断地被锁定,注意力也在不断被转移,今年最火的一个词:O2O。提起来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它意味着什么。无论是资本的流动还是资源的整合,都出现了颠覆性的创新。

那么对于2015年的本地生活服务类的O2O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2014年即将结束了,纵观今年的互联网界,可谓亮点频出,眼球不断地被锁定,注意力也在不断被转移,今年最火的一个词:O2O。提起来这个词大家都知道它意味着什么。无论是资本的流动还是资源的整合,都出现了颠覆性的创新。长远分析来看,O2O分三个阶段在发展:第一个阶段需要回归到2013年称作O2O元年;第二阶段是2014年,为井喷式爆发阶段,各行业都在躁动,都在跟进,都在思考。第三阶段是2015年之后,可能是生存之战了,也就是融资都花完了之后,看谁的产品能得到市场的认可,谁就能活下来,也可以说是运营模式之争。

不得不说的今年的O2O发展的如火如荼,几个表现:第一,传统多元化行业转型创新。在受O2O冲击下,在不断地寻求转型之道,应该来说是以餐饮为起点,进而衍生出很多O2O项目,比如说,零售、旅游、社区、汽车、金融、母婴、包括家政、甚至说婚嫁o2o,烧钱很厉害的打车项目,充满血腥的外卖项目,可能最近的也有很多的项目类似于洗车,便利店,回收等等在不断的被催生着,这些项目都在企业中探索着。第二,互联网大背景下,网民的消费习惯,智能设备的推进。O2O催生的APP越来越多,手机屏幕越来越丰富。

其实这中间有两个层面的转型,一方面体现在互联网企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寻找更适合时代的商业模式,另一方面就是非常直观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地寻求线上转型之道,来让自己互联网化,让自己的商务电子化,其实电子商务化跟商务电子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电子商务化是将产品放在线上来销售,这个概念的依托点还停留在产品层面,商务电子化则不一样,它把这个概念扩大化了,未来商务中间的交流沟通都将信息化,无纸化,这个应该来说在不断的被实现的路上。

2014年O2O项目衍生速度如此之快,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本地生活服务类平台,这也是当下最火的字眼,因为互联网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入人心,这也导致了今年的资本市场过热,认真观察肯定能证明今年的资本市场明显比往年更火爆,只要不是太差的项目然后打着O2O的名义都可以融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金,比如说,养车点点刚刚融资3000万美金,泰笛洗衣、爱回收网等等都融资千万美金,今年融资金额过千万的可以说数不胜数,几年前投资方压根都不会看一眼的项目如今都成了香饽饽,不管这是不是暂时的,投资泡沫肯定是存在的,“跟风”一向在这个大国度里都是一种风气,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到项目洗牌阶段,暂时还不能筛选谁能活下来,因为关于项目还没有成熟运营模式及盈利的可复制,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至于谁的模式能成事,谁有能力赚钱,估计需要等到2015年来见分晓,不过当传统企业看到资本市场如此火热的场景,也加速转型,加入到O2O项目的队伍当中,都来凑热闹,说不定还能捞点钱花。

模式之争

提到模式的问题,这是一个让很多创业者头疼的问题,一旦玩不好,就出局了。所以模式很重要。有关于 本地生活服务 类o2o项目的模式其实也无非三种:

第一种

平台化轻模式

举个例子,轻模式下的家政O2O,很多阿姨或者家政公司只需要在平台上发布信息,而用户发布需求,通过平台作为媒介来进行服务,信息对称即可促成交易,家政公司直接对接用户,满足其需求,线下做交易。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减轻平台的压力,无需平台投入太多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资源配置,但是运营难度非常高,因为家政服务的核心是人,且服务产品标准化极其困难,再加上没有平台机制及奖惩政策的约束,很可能造成用户体验非常差,运营过程失控,对平台的发展肯定会有负面影响,进而导致平台失去竞争力。轻模式的运用适合于创业型公司,用户及流量积累阶段,严格把握运营成本的初期用轻模式也会很大程度上减小经营风险,深入运营的话,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优化才能不断发展。

第二种

平台化重模式

顾名思义,轻模式的对立面。还以家政为例,58到家就是重模式,重模式的运营方式是需要每个阿姨与平台直接签约,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个平台的员工,既然是员工,就要接受平台的规范化管理以及分配,平台会给予员工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把看起来无法标准化的东西尽量做到标准化,细化到服务时间,服务标准,顾客满意度等等,全面打造升级用户体验,一系列规范化管理都显得这个平台非常有秩序,可控性很强,而且会随着平台的扩大,越来越规范和标准。这种模式的应用适合于有大平台依托且有强大的流量基础以及用户积累,能迅速提高平台知名度。这种模式也有自己的弊端,在盈利模式尚未清晰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如果想快速复制推广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而且运营成本极高,耗费大量的人力,增大平台的运营成本。

第三种

传统企业自有平台化

传统企业的自有平台化也可作为一种模式来运营,比如“XX洗衣”这个企业想做O2O项目,将自身企业互联网化,需要企业本身来投入一部分成本来搭建平台,然后还需要用互联网思维的团队去做推广,而且自己制定一系列的运营规范标准,将线下用户导流到线上用户,培养用户习惯,也让平台运营起来更加简单高效。这种模式的运用仅仅是用于本地化连锁企业且规模相当,有很大的弊端,比如说,平台流量的不充足,知名度低,互联网运营经验缺乏,运营的上游(平台搭建)及下游(用户积累)全部都是企业自营,运营成本高但是见效慢,后期发展资金链容易断,造成项目难以进展。还有一点,开发出的模式换到其他城市适应性非常差,很多很多的问题都需要去思考。

平台类型知多少?

一提起平台这个词,都会想到淘宝天猫京东这些平台,其实近一两年有更多吸引人眼球的平台,本地生活服务类平台的我大致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

大平台

比如最典型的是58同城和赶集网,这是两家用户量及流量排名很靠前很大的平台,他们两家之前都打着本地生活信息服务入口平台,其实都是不称职的,都在做招聘,包括他们的广告,自从本地生活服务很火热之后,他们两家似乎都找到了新的方向,发展势头异常强劲,潜力瞬间爆发,特别说58同城上市,腾讯入股等等都证明了本地生活服务的潜力。赶集网也不示弱,8月份超过2亿美金融资更是加快了赶集网上市的步伐,也让其瞬间变成高大上了,开始在垂直化领域探索。这两个大平台在本地生活服务有先天的优势,首先平台本身都在做这一块,有流量及客户基础,但是说句实话,58到家的成立明显可以体现姚劲波的商业嗅觉是快于赶集网的,而且可以迅速复制到其他一二线城市。但是两家平台都有相当可观的用户数据,而且O2O还处于不断爆发期,。未来平台还将不断地拆分与裂变,机会多得是,好戏在后面。

第二类

垂直化平台

垂直化这个词其实来源于专营化,只不过包装了一下而已,(没办法,互联网有时候就是这么喜欢包装,嘿嘿),这类平台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背后有很强大的资本在推动。比如说洗衣服的e袋洗,顺丰的嘿客,外卖平台,洗车,家政等等。这类属于发展势头比较好的而且资金充裕的平台。商业模式很可能复制到全国的一些平台,现在来看,外卖的复制速度是最快的,也是最血腥和暴力的,而家政的复制速度是相对较慢的。因为模式尚未成熟,有待探索及优化。

第三类

本地化的一些新兴创业平台

这些平台大都是市场的跟随者,处于天使轮或者是未融资阶段,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用户积累和平台流量较少导致竞争力的缺乏,再加上受大平台的挤压,扩张难度非常大,发展速度较缓慢,且发展方向不聚焦,团队leader眼光的滞后,团队缺乏高精尖技术人才做依托,团队气氛缺乏激励,要想真正做大做强,还需要储备很多东西,找准核心优势,或者是积极寻求合作,掌握本地一手资源来提高平台竞争力,这样纵然大平台下沉到本地,也不会造成活不下去的尴尬局面。

第四类

本地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自身搭建网络平台

关于传统自我革命寻找突破的发展方向的优势及劣势都不再一一赘述。补充一句,没有什么好与不好的模式,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的运营能力,重新考量机会成本,是找平台合作还是自营平台,相信会有答案。

以上四类平台及三种不同的运营模式都在不断地推动O2O这个大趋势向前迈进,每个平台的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个商业模式成与否都有待时代的验证,现在都还是未知数,预测尚早。不容置疑的是,本地生活服务类平台会出现未来不可标准化的产品(服务)都将标准化到极致,大平台的优势逐渐被小平台分割。站在更高的角度看更远的未来,无论O2O发展到什么阶段,无论是洗牌还是继续井喷,无论线上线下再怎么融合,所有的竞争都是在抢客户,往下延伸,2015年是抢占线下资源的一年,也可以说全行业都将O2O化,谁能整合线下资源,谁就能赢。数据是O2O的核心,数据的积累是深度挖掘需求的出发点,进而发展成定制化需求的阶段,这样才能打造出平台的立体竞争力,这也是回归商业的本质。下一个千亿万亿公司一定是数据上先有优势才能颠覆商业的平台,成就一个有逼格的未来。

2015年,O2O,垂直化,资源,用户,数据,还有更多精彩。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