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阔斧整改,腾讯教育如何圈地教育
【编者按】5月22日,在今日的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CSIG总裁汤道生正式发布了腾讯教育大品牌。汤道生表示,此前组织架构调整,腾讯将此前散落在6个BG的20多个产品重新梳理,成立了新的业务板块。
腾讯教育正式成立前,已经在教育行业摸索了很久,此次重大组织架构调整,未来腾讯教育之路如何走?
本文首发于“拼图无界”,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我们希望,“科技向善”成为未来腾讯愿景与使命的一部分,也希望合作伙伴与我们一起努力!我们对健康、开放、公平和可持续的全球数字生态充满期待!”
------腾讯公司总裁刘炽平
2019年5月22日,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的智慧教育分论坛上,腾讯正式推出了面向智慧教育领域的教育品牌“腾讯教育”。 腾讯未来将会以“3C”战略为主,即“连接(connection)”,“内容(content)”和“责任(commonweal)”,主打to B市场,致力于实现教育公平化、个性化、智慧化。 整合后的腾讯教育,将向个人、学校、教育机构、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智能连接、教学、科研和管理。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发表演讲时指出,腾讯教育立志成为教育行业的“数字助手”。主要目标是帮助教育企业、学校机构完成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教育企业,腾讯可以提供教育平台、软件技术支持;学校机构,腾讯可以提供科学管理系统,优化导师教学质量和体验。
如此一来,腾讯的商业化战略就比较清晰了,腾讯的战略布局偏向B端,主要给学校,教育机构,管理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产品合作。 另一方面,腾讯投资了大量的教育企业,拥有许多外部的合作伙伴,整体战略讲究的是细水长流。 而在合作过程当中,腾讯可以将社交这一个概念渗透进去,让自己的社交产品深深的扎根在教育行业中。比如在腾讯课堂平台上,需要登录微信或者QQ才能获取收听课程;课程支付需要使用微信支付;腾讯微校可以将学生和学校更紧密的跟微信绑定在一起;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微信可以给予企业、学校的赋能。这也是为什么腾讯在3C里面会把“连接(connection)”放在“内容(content)”前面。而连接,社交恰恰是腾讯的最大优势。目前的腾讯教育没有过多的商业化诉求,也就是不看重变现能力。 而是先打好基础,做好服务,加大合作和投资力度,以争取在未来教育的争夺中占据话语权。
小试牛刀
最开始的时候,腾讯在教育行业的业务布局都十分松散。2014年在线教育概念最火热的时候,腾讯顺势在2014年7月推出了腾讯课堂。它的商业模式和当时市面上其他的在线平台相差无几,腾讯去寻找教育机构和个人合作,邀请他们入驻腾讯课堂平台。学员可以在平台上选择各类课程在线学习。
腾讯课堂的优点很明显,在绑定了QQ和微信之后,基于强大的社交用户基础上,可以很便捷的构建出用户的学习社交网络。用户省去了注册登录这个复杂的步骤,可以直接用QQ认证登录,降低了注册过程中的流失率。在当时拥有直播加录播的授课模式,满足不同场景的用户需求。
然而腾讯课堂也有其他很多教育平台的通病。 在最开始的三年,和别的平台相比,腾讯课堂的课程数量相对偏少。因为入驻了很多的教育机构,所以哪怕是相同内容的课程,不同的教师质量也良莠不齐,而没有个性化推荐和评分系统,高质量的课程没有凸显出来,就会淹没在了茫茫的免费课程当中。纵然有着腾讯天生自带的大流量支持,很多用户都只收听了一次就流失掉了。
腾讯在之后逐步对腾讯课堂做出各种优化和调整,修复BUG。到2016年,腾讯课堂的更新速度保持在一月一次,逐渐趋于稳定。用户的反馈和评分都在不断变好。截止2019年3月,腾讯课堂已累计服务3亿用户,每周有超过百万的用户在线学习,超过5万的教育机构和老师通过腾讯课堂在线开课教学,在线课程超10万门。
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如果不能精心打磨自己的教育产品,抓紧客户的痛点,就算像腾讯课堂这样拥有天然巨大流量的2C平台,依然会遭到重大的挫折。 腾讯还可以凭借自己的资本翻盘,可同期有许多资本和流量远不如腾讯课堂的教育企业黯然退场,说明了仅仅靠流量支撑是无法在2C行业存活下去的。
根据数据显示,自2016年开始,在线教育行业已经呈分化状态,在许多To C模式的在线教育在残酷的流量推广消耗战中退场,截止2015年9月,有70.58% To C模式的在线教育企业处于亏损状态,13.24%能够持平,仅16.18%企业能够实现盈利。
而与To C模式不同,To B模式天生具有可复制性强,盈利模式更易成熟等特点,从而能够在在线教育领域迅速普及。 由于我们国家教育强制性的特点,教师和学校是教育的必备的环节,教育硬件体系也会相对高度完备,B端市场同样也可以作为业务发展的重要切入口。企业可以借助B端合作所累积起来的资源,为接下来的C端业务打下基础。这是一条比较稳妥的发展思路,腾讯目前也是这个思路,先培养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腾讯云,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出良好的教育生态圈,再慢慢向To C业务拓展。
精心布局
2017年,腾讯教育副总裁王帅在经历了教育行业多年的经验沉淀之后,第一次提出了“智慧校园”的概念。“智慧校园”是指通过腾讯的核心技术,包括腾讯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帮助各类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互联网+校园的移动端智慧生态圈解决方案。“智慧校园”面向学生,可以提供学校通知及时发送,一键查阅课表、自习室,智能点名,手机支付饭费学等功能;面向老师,可以提供帮助提升工作效率的办公系统;面向家长,可以及时了解自家孩子的行踪和成绩。
同年,腾讯的“腾讯微校”也横空出世,腾讯微校是以微信校园卡和腾讯校园码为核心的数字校园整体解决方案。 可依托微信的用户基础和连接能力,连接校园的人、服务和生态,提升校园管理现代化水平。在线下,学生可以通过微信二维码扫码,将之前的学生卡,餐卡,洗澡卡等等全部整合起来,一码走天下。 在线上,腾讯微校会用各种应用系统做载体,将教学、管理和日常校园生活做连接。 和“智慧校园”有区别的是,“腾讯微校”主要面对的是各类大学。
2018年6月,腾讯和深圳龙华区教育局合作。2018年9月1日,第一个搭载“智慧校园”系统的龙华教科院附属小学开学。同年8月,上海交大和腾讯全面合作,用“腾讯微校”对校区进行了系统改造。除此之外,还有多家大学加入了“腾讯微校”的系统网络合作。
随着腾讯数字化To B的业务铺开,过于分散的业务团队也对很多企业用户带来了困扰,各个业务团队各有技术优势,但也有明显的短板。 而在如今腾讯愈来愈重视教育行业的背景下。 2018年9月,腾讯宣布第三次架构调整和战略升级。这是腾讯时隔六年来首次大规模的内部业务结构调整,将之前散落在6个BG里面的20多个教育产品进行整合,推出了新的大品牌的“腾讯教育”。
本次升级将原本的三个事业群,分别是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网络媒体事业群(OMG)及社交网络事业群(SNG),合并成了两个新组成的事业群,也就是主打to B业务的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和主打to C业务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 CSIG是腾讯To B战略的对外窗口,而教育行业则是强大的火力军团之一。 与之前腾讯在教育行业的零散产品分头发展不同,这次腾讯完成了业务的体系化升级。
在整合了教育资源后,腾讯教育曝光了一份腾讯教育业务地图。除了之前介绍的“腾讯课堂”,“腾讯微校”,“腾讯课堂之外”,还包括了6项业务线,以及配合相应业务的9条产品技术线。凭借九条业务线+九条产品及技术线,腾讯的教育版图已经依托云服务、大数据、AI等底层能力,给目前市面上所有的教育行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内容支持;同时搭建出较为完备的智慧校园和智慧化教学体系,用以提升教学以及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腾讯投资方向
与此同时,腾讯也逐步加大了在教育领域的投资合作力度。一直以来,腾讯对外投资逻辑是去投资腾讯最需要的公司,来完成腾讯不同业务部门的战略目标。腾讯内部有专门负责投资战略分析的投资并购部,他们会根据腾讯其他业务部门的需要去投资相应的公司,在相关行业布局。 自从2014年以来,腾讯总共投资了25家教育公司,投资规模高达40多亿。
虽然只占据投资总事件的3.7%,但是大多数的投资都是战略合作,而非单纯的财务投资。在资本融合后,有利于腾讯和投资企业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另一方面,腾讯云也在积极的推动教育行业数字化升级,给腾讯智慧化校园的普及铺路。目前,腾讯云智慧校园在全国服务超14000所学校,触达1900余万师生和家长,并与河南省电教馆、江西省上饶市、福建省福州市等超300个教育主管部门进行了全面合作。
在腾讯投资的25家公司当中,包括了新东方在线、VIPKID、百词斩、猿题库、阿凡题等K12领域公司。其中,英语行业是腾讯关注的重点,除了VIPKID和新东方之外,腾讯还投了考虫英语、宝宝玩英语等面向不同人群的英语产品,并且在今年3月27日和英孚教育达成深度合作,用腾讯的底层技术能力帮助英孚教育完成智慧课堂的建设。 从腾讯的投资目标来看,除了在行业本身就颇有实力的企业之外,拥有自身过硬的技术团队是吸引腾讯投资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教育领域的投资里,腾讯除了通信社交和内容之外,其余的不会干涉合作伙伴;同时也不会追求控股,让被投创业者能放心的运营公司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被投公司可以使得业务扩张,提升估值。另一方面,通过双方技术层面的合作,可以提升产品的质量,优势互补。
前面有提到过,腾讯希望能成为教育行业的“数字助手”,共同构建良性发展的教育行业生态圈。腾讯的投资策略也说明,腾讯不希望自己在投资过程中仅仅起到财务投资和流量扶持的作用,而是想要通过技术输出,深度合作来打造自己的教育行业“桥头堡”,让这些知名教育企业为自己背书,来慢慢攻破教育行业所存在的壁垒。
总结来看,腾讯自身的定为是以技术解决方案为主的To B模式。而投资则侧重于K12的To C的在线教育,并以内容为主。 前者是腾讯的基因,后者是与腾讯流量最好的结合方式,而二者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关推荐:
腾讯教育正式成立,“连接”之外有何新意?
从一所学校看腾讯教育如何布局To B业务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