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道坤:其他行业已经天翻地覆,教育领域仍裹足不前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尉迟道坤:其他行业已经天翻地覆,教育领域仍裹足不前

“对整个教育行业来讲,如果大家都是固步自封的想法,都是想去守,尤其是大企业没有承担行业领袖的作用,那这个行业是不可能有新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教育基金创始合伙人尉迟道坤对蓝鲸教育说。

尉迟道坤目前是移动互联网教育产业基金创始合伙人,国家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营者。曾任TCL集团旗下首席战略官,负责战略研究、文化教育产业投资,操盘过多个教育项目的投融资工作,比如奥鹏教育、网络孔子学院、MOOC学院等;同时兼任多家上市公司战略顾问和多地创业孵化器导师。按他的话,“在教育领域摸爬滚打十几年,无论打工还是创业,似乎从未离开过教育产业一天。”

近日,蓝鲸教育与尉迟道坤进行了交流,围绕教育发展阶段、教育行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在线教育应如何发展,以及2017年有哪些发展趋势,尉迟道坤给出了他的独立思考。这些思考,也许令人耳目一新,也许让人觉得是在“泼冷水”,但总算是行业里的一种声音,我们将其整理了出来,一一为大家呈现。

以下是蓝鲸教育根据对尉迟道坤专访整理的口述内容,干货很多,将分为上下两篇呈现。

仅线上线下协同不是互联网教育

教育产业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目前教育正处于3.0初始阶段。

1.0阶段是政策驱动。 要靠政策与关系去做教育信息化,比如各种校园工程,智慧校园,优校通等;

2.0阶段是运营驱动。 比如做课程工厂卖课程、开发一套软件做学习管理系统等,无论是在线上做代理还是在线下做加盟,基本上都是靠运营驱动,技术含量并不高。此时大家比拼的是谁的管理做得好,比如新东方,学而思等上市公司之所以能形成规模,与电器销售等行业并无二致,都是以做代理商、加盟店的逻辑去管理与扩张。

到了3.0阶段,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联网教育+。 很多人以为把传统的教育搬到线上,或者是线上线下进行协同、渗透、融合就是互联网教育+,但我认为真正的3.0是自适应下的人工智能学习。

关于自适应下的人工智能学习,我有三个定义,即在线教育应该朝着哪三个方向发展。

第一个是以视频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系统。 因为只有视频直播与线下最契合,但并不是说很多人在线上上课就是直播了,因为这没法对学习行为做记录,不符合线下教学场景。线下教学场景一定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在线视频直播一定是要在里面加入人工智能系统,跟进配套的教学系统,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并对学生进行成果认定,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质量做出合理的评估。

第二个是以测评为中心的自适应系统。 现在很多人把测评妖魔化,当成考试,但测评本身没有错,错在我们用很多简单的考评方法去做,比如好多公司做题库,搞题海战术,当你只得了80分时,只会给你推送大量练习题,争取把短板补齐。实际上真正的测评是博弈,即我给你一个知识点,一道题,让你可以提高很多分。

第三个是以手机为中心的物联网系统。 将来,我们都会通过手机学习,当你坐地铁时看到一个画面或一个声音,会自动触发学习的过程;当你看到老师用了一个教具或模型,系统可以马上识别并推送相应的补充材料和消费体验,相当于把整个学习过程跟其他产业做了一个互动。

这不是一个愿景,而是就应该这么存在。只有这样,才是在线教育的春天。

其他行业已经天翻地覆,教育领域仍裹足不前

目前,整个教育行业是扭曲的,即大部分在线教育公司都在做错误的事情,只是在做产业链中闭环的一个环节,而这个环节,并不能形成一个闭环。

比如做软件或者做课件,这都是在做点上的东西,串不起来。举个例子,教育部每年花费几十个亿开发精品课件,但基本没人用,因为市场不需要,做完以后,就只是往那儿一放。这个例子看起来挺荒谬,但是目前很多在线教育公司做的就是这个事。

我在这个领域呆了十五六年,发现它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其他领域已经变得天翻地覆了,比如电子商务领域,医疗领域,文化领域等。但是为什么在教育领域内,大家还是裹足不前?

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把教育当产业去定义,而是把它当作一个行业去看待,这导致教育没有面向市场,没有面向商业化,总是自说自话,创新力不够。而有创新的人却没有尊重教育规律去做事,完全靠想象去做。

教育规律,就是教学规律与学习规律,但很多人对此的理解比较浅,认为教材就是一个课件,直播就是打开视频,测评就是一个考试,教育的信息化就是上一套学习管理系统。

我认为一体两翼才符合教育规律。

一体就是云数据,它是管理中心,我们能够通过数据实时看到整个教学当中的行为,包括课程资源行为、学生行为等;两翼就是云教材和云课堂,云教材即教学过程中,老师何时打开视频,何时用PPT讲,何时用AR、VR技术展示,何时进行小组讨论,何时做课堂中的小测试,何时给每一个人一个评价,这个过程叫云教材;

云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何时去预习,预习到什么程度,在课堂上如何参与老师的教学活动,学习过程中小组之间如何讨论,这些都应该真实的体现在云课堂中。

但是,对于这些事情,大企业不会花精力去做,很多停留在概念或者实验阶段,而不会把它商业化。因为大企业更喜欢简单粗暴地去做一个直播或者课件,在原有的体系里躺着赚钱,没有动力去搞一个新的体系破坏自己,所以,这只能寄希望于创业公司了。

对整个教育行业来讲,如果大家都是固步自封的想法,都是想去守,尤其是大企业没有承担行业领袖的作用,那这个行业是不可能有新发展的。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公司能走向上市?

首先,所有的教育上市公司都要形成自己的闭环,既要有高速公路,也要有收费站、有车,而不是只做高速公路的一个收费站。 而且,这些东西全部靠加盟,靠代理也不行,必须自己都要有,这就决定了教育领域,只有自己去独立运营各个要素才能够形成一定规模。

但这并不是一个好事,其他产业的各个要素是可以独立的。比如房地产行业里面,做钢筋的,做钢铁的,做水泥的,做木材的,做装修的等,都可以独立上市。但教育中的每一个板块都是依附于别的行业,比如做教育软件依附在IT方面,做教具依托在生产实业方面,教育行业什么都没有,不能自成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闭环。

这也是为什么教育比别的产业晚五到八年的原因?是因为当别的产业成熟了,比如IT软件,AR,VR等在其他产业用得很熟练了,才会用到教育这里。

仔细解剖某一个做教育软件的上市公司,你会发现其实它不但自己开发软件,自己去卖,还要跟踪到终端用户的整个消费行为,这是因为他如果不这么全程参与,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很容易被别人竞争,被别人干掉,所以只好自己做。

第二,能走向上市的教育公司必须要有传统业务作为支撑。 要么有实体的学校、培训机构作为支撑,因为这符合教育场景;要么它培训的内容能够帮人出国或者考证等,这是抓手。

如果只是提升你的能力与兴趣,这就太虚了。虽然从长远来看,教育是提升一个人的能力和兴趣,但是短期来看,教育必须要有一个抓手,可以像新东方一样,为出国去培训,为考四六级去培训等,只有这个抓手存在,才可能存在形成一个闭环。

在线教育应追求增量市场,向其他产业扩展

在线教育拼的是什么?很多人认为是内容、产品、技术等,而我认为是教育模式,即教与学模式的变革。如果教与学模式发生了变革,那么整个教育产业的规模就会变的非常大。

目前的教育模式还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如果能向3.0模式发展,譬如我们有一套以视频为中心的人工智能系统,那么其他任何领域都可以导入这一套系统,很多非教育行业也能按照教育的形态去发展。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利用教育模式的变革去做增量,去扩容教育市场。教育领域要发生变化,不能总盯着学生,盯着赚钱的能力,比如开一个辅导班,搞一个工作室,现在在线教育80%到90%都是做这一件事,缺乏抱负与追求。

我们需要让教育向其他产业扩展,向其他产业要效益,比如向工业照明、机器人等领域发展,抢占他们的地盘,以学习作为潜力引导,把其他产业吸纳进来。此时教育就变成了主导者,产业变成一个适用的渠道。

但现在还很难做到。只有当产业基金上升到两三百家以上,当这个产业有足够多的钱时,阳光才可能照到一些有这种想法的公司。

2017年,教育行业会有哪些发展趋势?

首先,政府对教育的管控力度会加强,尤其在K12领域,会在国际学校等方面加大管控,影响这些领域的发展;

第二,视频直播领域会继续大放异彩,如果在视频领域加上人工智能与自适应技术,关注教与学过程中的模式变革,就有机会做大做强;

第三,独立教师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原来,很多老师会依附于新东方等各个平台,目的是为了获取流量,但同时很多费用也因此被平台拿走。但他们后来发现也许平台并没有贡献多少流量,而且现在只要我有很好的一套SAAS软件,就可以自己搞培训班了。所以,越多越多的教师选择自己去招生、管理、服务于区域市场,不再依附于某一个平台。

推荐阅读:

顶思TopSchools创始人马晓平:连接改变教育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金融行业领域重点行业领域天翻地覆教育行业教育领域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