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Health刘毅:构建商业模式是慢病管理成功的关键
以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为主要关注对象的慢病管理领域一直是互联网医疗的一个热门切入点。以高血压为例,此前亿欧网曾盘点过在
智能血压计前赴后继的一些企业,诸如37健康、康康血压、iHealth
等,目前这些企业大都处在创业初期的摸索阶段,市场竞争激烈,那么慢病管理未来的突围点在哪里呢?
4月29日,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 iHealth创始人、九安医疗总裁刘毅发表了题为《网路医院未来观》的演讲。 iHealth是九安医疗旗下的可穿戴式智能硬件产品系列的总称。九安医疗,全称为天津九安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8月。 2014年9月,小米公司向iHealth注资2500万美元,占据了iHealth实体20%的股份,这也是该系列产品唯一接受的外部注资。 据了解,九安医疗从1995年就开始做电子血压计,iHealth移动互联血压计于2012年10月上市。2014年iHealth与小米“联姻”后,开始国内市场的布局。
刘毅在演讲中提到:①慢病管理领域痛点较多,机会大;②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慢病管理的实现;③慢病管理要实现的是全方位、个性化的管理;④目前慢病管理领域拼的不是钱和资源,拼的是产品定义,只有建立了商业模式、定义了自己所在的行业才能取得成功。
以下是刘毅演讲内容的实录,有删减。
大家下午好。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过去一年来我们对慢病管理的一些进展和情况。我们本身是做传统医疗设备的,做电子血压计、血糖仪,后来转型做了智能硬件,把血压计、血糖仪跟手机相连,做了智能硬件。
高血压、糖尿病,这都是现在慢病领域里面最麻烦的病,最不好治的病,社会费用最高的病,它的患病率、增长率速度都很高。 传统的医疗方式并没有真正地有办法把院外的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患者真正地有效地管好。
从 病人角度 来看,他们没有很好的自我管理意识来管理病情,也没能及时地得到指导。从 医生的角度 来看,他没有病人连续的数据,也没能够及时地指导病人的管理方案。实际上医生对管理慢病没有什么兴趣,他对治疗方案有兴趣。但是我给你一个治疗方案就完了,这个治疗方案就能把高血压、糖尿病弄好吗?从实践来看弄不好。 医院本身 也有这样的情况。 政策的角度 ,我觉得在在这儿就不多讲了,政策角度对新兴的方式也没有慢慢的开放和支持,可能大家都在尝试。 我们讲得这个过程是说,导致这个病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解决它应该包括治疗和改善,健康改善。治疗只是一个开始,或者是一个源头,但更多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善。监测跟踪、提醒管理、教育沟通,这样才能真正地达到一个慢病的管理。
由于有了互联网、有了移动互联网,我们比以前有了更好的方式去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数据本身很容易得到, 我们知道这个病人血压高还是不高,在不在测血压,治疗的效果好不好。 第二个,我们能更方便地跟病人进行沟通, 病人觉得血压高的时候去医院,两个礼拜以后又去了一次医院,一个月以后就不去医院了,这个时候有什么简单的方式跟他提醒和沟通呢?就是要通过医生、营养师、护理师、教练整个的方式才能对这些慢病的干预真正地有效。
有效的前提还是这个人愿意被干预,愿意接受你的干预,如果他既不测、也不治,你说到天也没有用。当然了,我们把这点做好,有可能把这个比率就有一定的提高了。我们的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在中国只有10%以下,如果我们做好这一点可能把10%提高到20%,这就已经很有效了。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你是做自建网络、自建办法、自建渠道,还是跟医院合作?这些都可能是不同的选择,我们也看到,在市场上有很多不同的选择。 那我们iHealth要做什么呢?我们要做硬件,这是我们原来的长处,我们要做客户端的APP,要做医生用的平台,要做服务。最终我们要给医疗的提供方或者健康管理的服务方,提供一个远程的智慧医疗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前提是我们有软件、有硬件、有平台、有效的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这个事情做好。
关于我们公司,我们有幸地拿到一个好的名字,叫iHealth。基本上围绕个体健康相关的数据的采集,我们都做到了。当然,我们自己做一些,也会让第三方做一些,一起做,把这个方便的,能够在家庭个人信息采集做全,医疗服务做全,不只是医疗服务、健康服务,也包括营养服务、运动服务,来构建这样一个软硬件的平台,搭建出来真正的为慢病有效地共同照护的方案。
2010年,因为当时得到了苹果的大力支持,所以我们去硅谷成立了我们的公司,第一款产品也是在美国发布的。2014年回中国的时候,跟小米一起合作,在小米的网站上推动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产品包括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体重计等。在小米网上能看到的,现有的一款血压计,利用手机测血压;下个礼拜在小米网会发布一款新的血压计,希望大家到时候去捧场。我们做的心电检测仪,在2016年全美消费电子展上获得创新奖,这个心电仪就是想让在家里面,让那些心脏病患者在康复的时候,或者想查出自己心脏特征的时候做的一些心脏信息采集。我们不仅在硬件端做了很多,在软件端其实也做了很多。除了面向用户的不同的类别的产品外,我们专门还给医生做了一个Pro版,给医生提供他们需要的、便携的、智能的、方便的这些产品。我们还做了一些针对个性化的老人的,在家里面老人不太喜欢使用手机,我们做了一个方案能让老人的这些信息、数据传上来,并得到有效的干预。
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慢病管理和院外健康管理,或者院外管理,我们认为在医疗这个领域,我们看到的变化,除了院内的,还有那些离开了医院还需要进行医疗服务的时候,我们在移动医疗这一端产生了新的有可能的尝试。在座的各位也有很多业内人士,所有的这些尝试可能都还处于什么阶段呢? 处于iPhone出来之前,诺基亚也做了智能手机,摩托罗拉也做了智能手机,很多人都做了智能手机,中国移动也有它的手机版的报纸,但是这些都没有真正出现iPhone。 所以 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大家拼资源、拼钱,更多的是拼产品定义,谁能把这个商业模式做出来,谁能把这个服务方式做出来,谁可能真正的就有未来。 每个行业都需要一个乔布斯去定义他行业下的未来,希望在座的都能够在这个方向上尝试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