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O2O平台Nextdoor的商业逻辑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有互动、有社交,有进入规则,显然,从多位互联网从业人士对社群的定义来看,是否具备魅力人格体并非社群能否成立的要素,相反,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属性来看,魅力人格体只在社群的建立之初承担号召作用,而除了自媒体逐渐切入社群的运营之外,另一些从一开始就基于社交入手的产品和网站,显然更符合社群升级和发展的未来方向。

Nextdoor就是这样一家网站,作为专为“邻里街坊”提供私密社交网络服务的网站,在Nextdoor上的用户们已经通过地缘结成了一个个小社群,而这依托于其在进入时就设定的严格门槛来运行——所有用户在注册时都必须出示相关居住证明以及信用卡信息来完成实名认证;认证成功后,新用户会收到网站发出的已注册的邻居名单;之后,同住一小区的用户便可相互加为好友,真正进入属于自己的“邻里圈子”。

Nextdoor上的每个小群组都是由居住于该社区的第一个注册成员创建。而为了保证更好的私密性与安全性,网站对于群组内的人数也给出了一定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成员人数上限为750人,但根据城市/郊区,沿海/内陆地区之间存在的人口数量差异,网站系统会自动调节上限数值。

Nextdoor之所以强调私密性与安全性,是为了真正意义上让线下的邻居们能放心地进行线上的交流与分享。如果用户不确信自己身处在一个封闭的本地社区,那么他们也不会愿意公开个人信息,比如手机号码、家庭地址,甚至包括孩子的就读学校及姓名。

小范围的私密社交模式使得用户间的相互信任得以建立,最终带来了五花八门的内容分享,从小区住户的八卦新闻到社区内的最佳餐馆、最佳孩子看护、最佳维修工的评比等。日渐火热的交流也使得用户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慢慢地,不少涉及个人信息的求助也在社区内部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通过Nextdoor寻找自己丢失的宠物;不少妈妈也在这个虚拟社区里为自己年幼的孩子寻找靠谱看护……网站还和当地警察局合作,使得用户可获得来自邻居与社区的安全警报。从2011年内测到现在,Nextdoor已为全美超过34000个社区提供了便捷服务。现在,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多个国家也将进入Nextdoor打造的这一服务网络中。

在成功地将现实生活中的街坊邻居转换为了互相信任、能够一起解决问题的网络社群后,Nextdoor背后蕴藏的商机开始一一显现。 与众多拥有大规模用户群的网站与社交媒体一样,广告销售会成为Nextdoor的一大收入来源——本地公司会更愿意将广告投放在Nextdoor这样拥有精准用户群的网站上。同时,Nextdoor正努力打造类似于Craiglist一样的交易平台。Nextdoor相信用户们一定更愿意在互相认识、互相信任的网络里进行买卖交易。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