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PR,为什么不被重视?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企业PR,为什么不被重视?

 “亲爱的,今天点背,被老板骂哭了,不好意思,你的约访我们往后推推了。”

“不好意思,我把 方案 上报了,但老板没回我。”

“嫌我工作KPI无法量化,又让我出业绩,还不给预算。”

这种真切的工作中的“小抱怨”,在日常工作中常能听到身边的PR朋友聊起。从朋友的角度,有点小失落;从合作伙伴的角度,或许他们真的尽力了;反观如果此类事件放在自己公司自己团队,若出现这种情况,更多会归结到人的能力有限。

不过客观来看,大多数B轮以下的公司,公关品牌是不被待见的,起码被排在销售、采购、业务、产品、技术之后。

老板们也苦恼“公司刚起步时,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没时间管品牌、公关的事情;现在公司业务有所好转,想做些PR推广,招来的人要不就是不出成绩,要不就是没呆多久就离开了”

“最难做的一件事是不知道如何评判公关和品牌的KPI”,饿了么市场副总裁郭光东在高榕资本组织的“PR大神讲PR”活动现场面对BOSS的这个困惑,也只能说“这是个千古难题”。 

有些跟PR接触不多的朋友,看到PR的工作就是每天和媒体聊聊天,吃吃饭,发发稿,遇到重要事件时拟一个通稿,联系多家媒介,通过无偿的方式的按时间节点传播出去。有预算的时候,通过有偿的方式,PR工作相对好做些。

而实际上,PR,甚至更高难度的GR和IR,这部分人如果做得好的,是要高于大部分人的层次的,落实到实处,是值钱的人才。

首先,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维系关系的能力,要高于常人;其次,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需要站在更高战略层面上用专业知识储备及热点话题去和各方谈判;再次需要一个专属的体系,比如重要媒体、渠道的名单,这些媒介中重点编辑记者的信息,甚至可以到细节;第四点,就是需要“交朋友”的真诚和勤快,甚至对工作的责任心。

如果单纯从文章数量、阅读量、曝光量等一系列的数字考量PR的工作就太片面了,PR的工作更依靠大方向下的自驱动力,对于市场事件作出适时恰当的处理;而这样的工作属性,确实给企业的工作考核带来一定难度。

郭光东也给出些建议:1)每个公司的CEO比较风光,公关像地下工作者一样,要想赢得重视,必须多和老大沟通,自己足够专业;2)PR的哲学箴言——得体+时机;3)根据事件指令,在受众群体调研,看是否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最重要的一点:有格局的创始人必须注重公关。

比如,17年前的2000年,马云在民宅湖畔花园里召开员工会议时留下视频史料,当时意识超前,“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一个公司的品牌风格,除了创始人作为最大IP的自带风格,就是公关老大的风格。而有市场或公关副总裁的公司一般至少也到了B轮、C轮以上的发展阶段了。

每个公司的公关一般都不是从开始就有的(公司初创阶段的公关是创始人本人),从整体来看,配合整个市场公关策略构建完整的PR战略和PR模式,完善媒体相关渠道,都是需要长期完善的工作。在某个关键时刻,这些长期工作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

重视公关品牌的企业内部PR分为两类:以传统媒体为首的高大上派系(体现在只愿意国家级会议,重视GR),以新媒体为主的接地气派系(体现在看重热点事件性营销,重视个体化) 。这导致两派发力的方向不同,做到兼容确实非常难。

难在两个变化,一是传播渠道的变化。

“过去一年处理10个危机事件就差不多了,现在时刻在发生。危机已经成为社会的基调,平常心对待即可。王宝强和马蓉事件一周传播量100个亿,现在中国有手机的人有7.2亿;我做了20年公关都不敢想象,‘王宝强和马蓉事件’的传播量是中国有互联网以来,一年重大事件的总和,足见危机蔓延的速度和力量。“蓝标数字营销机构副总裁兼蓝标研究院院长陈阳在“PR大神讲PR”现场不禁感叹: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核心问题是:连接、发言权,编辑记者视频编导几乎可以人人可做。互联网人人可传播的特性改变传播方式,引发危机的概率在逐渐增强。 

传统报道: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导向,简单的告知形式,演变成发布会、公关事件发布会的传播业态;

互联网报道:注重意义的分享,有价值的分享,形成认知认同的契合,信息在价值化,价值在分享化,分享的圈层化,成为当今的主要趋势,造成引发共鸣的巨大转载量和传播量。

高难度的公关是处理与个人、社会、相关部门的危机公关。

未来危机处理是用事实导向,还是价值导向?社会是价值导向,用事实导向应对价值导向,与趋势相背;未来一切以价值导向,一种“人“的判断,或多或少带有主观性,这种主观性恰恰是现在社会的价值导向。

二是信息过载的碎片化、注重个体、常人社会、从宣传到对话。

原来的传播方式由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版面空间和时间有限,霸占视觉,填鸭式的说教灌输理念和事实。陈阳强调,原来是盆景式的景观事件和人物:事件是大好事和大坏事,人是大好人和大坏人;定格化的人物,比如一提到董存瑞、邱少云,大家脑子里就有一样的定格画面,传播画面有限必须定格才能强记忆;现在是生活化的传播,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注重个人发展中的命运和遭遇,常人社会中的常人,才有王宝强、魏则西等个体事件的广泛传播,且传播方式从原来的宣传到民主的、可商量的“对话”,面对用户,面对个人的对话。

大家都在做一件事:寻找共识。让社会认识你,认知你,营造生存、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外部空间。以前的广告是说哪个东西多好多美,现在会用关怀人的角度出发,由小及大,甚至涉及环保、情感、安全等。比如,我们每个人有10个兴趣爱好,但两人间只有2个兴趣爱好相同,即可以在这个点上达成共识,比如两个都喜欢爬山、都喜欢猫。

陈阳认为,未来的公共关系会大到人人可公关,甚至无公关公司的存在,但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把公共关系上升到顶层战略层面,所以,在注重公关的公司,基本PR是直接对接CEO,多学科进行传播。危机问题,实际是企业、社会、个人的公关危机。

整个互联网环境在增强对个人、对人性的关注。

表达的能力、权利和渠道,都在向人民倾斜,企业失去的是对社会的评判权,这意味着不再是裁判,但舆论一旦产生,就变成被告;当问题出来时,“说”与“不说”都是错,回应时狡辩说你矫情,不回应时说你看不起公众看不起媒体。

比如,海底捞事件,和颐酒店事件,其实和很多人并没有关系,只是事件发生的场景和大家息息相关,由此从关注每一个个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安全隐患”问题引发人性的共鸣,激发共鸣后进行大量转载和传播。再比如魏则西个人事件引发的百度推广危机,已经不是搞定几家媒体就可以遏制的事情,而是全民关注的个人危机舆情。

传统媒体的记者数量在逐渐下滑,处于一定劣势。互联网正在处于超国家社会的道德的审判权利;自媒体的影响力正在超越主流媒体,主要原因是数量多,灵活性高。

比如近两年的雷洋事件,事件标题不写某协会干部,贴的标签是人大硕士。设置这个角色:雷洋是个死者,多少有执法过度或暴力特色行为,人大硕士生和暴力结合是弱势的,文质彬彬的,具有冲突性和喜剧化,才有气场或语境,才可以把大家带到一个场景中。若传统媒体的标题应该不会如此选取。

但弊端是自媒体的肆意增长是对法律道德的冲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真相的了解。 

事实重要吗?事实不重要,如何描述事实才重要。

一千个人有一种说法,当面对公关,面对危机,已经不能用事实回应事实,需要新制造一个语境应对。且经历舆情引发的危机公关,当局者看不出向左向右,这是公司成长过程中考验能力的一个过程。公关难做,最终考验的是企业老板的公关意识,或提前引进牛公关布局,或自身有强PR意识,甚至IR、GR全方位能力。


注:

PR:Public relationship(公共关系,简称公关)

GR:Government relationship(企业政府关系)

I R:Investor relationship(投资者关系)

感谢蓝标数字营销机构副总裁兼蓝标研究院院长陈阳和饿了么公关副总裁郭光东在高榕资本组织的“PR大神讲PR”活动上的干货分享。 

陈阳,现任蓝标数字营销机构副总裁兼蓝标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公关协会理事、浙江大学新闻传播与国际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陈阳自1999年起从事公关业务,曾为Cartier、dunhill、OMEGA、HP、IBM、BP、SONY、TOYOTA 、Canon、  ICA、 Cisco、杜邦等国际著名企业进行过大型策划、策略咨询与市场推广,处理过大量的企业公关危机。

郭光东,饿了么公关副总裁,从零开始搭建了饿了么的公关体系。任职两年多来,为提升饿了么品牌形象、妥善应对危机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前,郭光东曾在鼎盛期的《南方周末》工作十年,任职编委、新闻部总监、评论部总监;后参与创立北京博雅天下传播机构,担纲《人物》杂志、《博客天下》、《财经天下周刊》出版人。


【2017亿欧创新者年会暨第三届创新奖颁奖盛典】将于12月13日-14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来自全球的100+名国内外顶级大咖、300+家主流媒体、4000名合作伙伴与行业精英共同参会,共话产业创新的未来与发展。邀您共同参与!

猛戳链接查看活动详情: http://www.iyiou.com/post/ad/id/420

企业PR,为什么不被重视?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企业pr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