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谈中国制造业和金融业关系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胡懋仁谈中国制造业和金融业关系

【编者按】面对制造业发展遇到利润瓶颈,英美均选择了让制造业空心化,转而扶植利润更高的金融业;而德国则利用精密、高效的生产坚守制造业。如今,中国的制造业也面临劳动力短缺、成本提升等困境,中国将如何协调制造业和金融业的关系呢?

本文转自“北航老胡之闲话”,作者胡懋仁,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原文题为《制造业与金融业》,经亿欧编辑,仅供业内人士参考。


空心化还是坚守?英美和德国不同的制造业发展路径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陈平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讲了如下的话。他说,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差不多到了1850年之后,英国发现制造业已经不能赚很多的钱了,而金融则要比制造业获得更高的利润。于是,英国的制造业就开始向空心化转变,直到20世纪初,英国的制造业开始下滑,而英国的霸权地位也受到了美国的较大冲击。而美国在二战之前及二战之中,制造业也是很发达的。但是到了七十年代,美国制造业也开始推动乏力,美国的金融业则开始逐渐取代制造业,成为美国越来越大的产业(姑且这么说吧)。即使在七十年代,美元被迫与黄金脱钩,但美元依靠美军强大的武力,以及石油美元的能量,依然在保持着美国的霸权。

制造业所遇到的利润瓶颈,有以下的原因: 一个是制造业一旦技术成熟,那么扩展起来是很快的。这样在业内形成的竞争压力也跟着增大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最先使用新技术的企业从有较大的赢利就被迫走向赢利空间被压缩的局面。 另一个是,在制造业,新技术的问世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如果时间周期比预想的要长,那么原有技术的赢利优势就将不再,这也会导致制造业利润率的下滑。 制造业利润率的下降,势必导致资本要向制造业之外的领域转移,以谋求更高的利润。

在德国,虽然也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但是德国制造业似乎还在坚守,就是说,德国资本从制造业向金融业等其他领域转移的规模远不如英美国家。 德国制造业之发达,超出其他国家,也包括其他发达国家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德国制造业的精密、效率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 所以,德国在制造业领域里所获取利润也一直是比较高的。至少这就说明, 在制造业里,要获取更高的利润,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制造业技术的水平。

但在整个发达国家范围内,类似德国这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或者也许英美国家没有这种提高制造业技术创新的耐心,总不如依靠金融来钱来得快。 所以他们国内的制造业开始向外转移就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英国的金融业一直很发达,而美国的金融业自从开始越来越脱离支持制造业的趋势以来, 美国的金融业虽然也有迅速发展的时期,但美国制造业加快逃离美国的趋势也在加快。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让美国成为一个只靠金融业的一个虚弱的巨人

中国的金融业应支持和发展中国的制造业

对中国来说,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其实也是存在着的。 我们某些陈旧技术所带来的产能过剩,迫使中国不得不要去掉这类过剩的产能。这对制造业来说,肯定是一个打击。但是,为了以后的发展,这种精兵简政式的做法也是势在必行。不然,包袱会越来越大,越来越重,拖累中国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当然,中国是不可能像英美那样,会忽视制造业,甚至会放弃制造业。英美的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制造业所获得的利润再低,也是国之根本。这个根本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以被动摇的。

所以, 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就是要不断地创新、再创新。 虽然这个过程比较困难,要经历很多坎坷,但这只能是唯一的出路。有的时候,看起来这个瓶颈很细,很长,要走过去很费时费力。但只要咬牙坚持,走过这一段之后,总会迎来瓶颈后的快速发展时期。

对于中国的金融业来说,一定不能走英美抛弃制造业,只走自身膨胀的道路。 中国的金融业,主业还是支持制造业获得资金以发展中国的制造业。 对于金融业来说,要坚守这一点也并不容易,因为有各种金融手段可以获得更高利润方式的诱惑,而金融业要摆脱这样的诱惑也不太容易。但是,至少国有金融企业,必须要有这样的定力,免受这样的诱惑,坚守本心,为国家的建设服务,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服务。

金融业也需要自身更多资金的输送。除了依靠向企业贷款而获得相关利息之外,自身也需要用某些自身增殖的手段来增加财富。因此有些金融手段也是可以使用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做法一定不能冲击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不能把这样的副业当作主业。如果那样本末倒置,麻烦就会出现。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同时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要得到发展,中国需要资本,也需要利润,但一定不可被资本和利润的诱惑牵着鼻子走。中国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把握清醒的认识,把国家的健康发展永远放在第一位。

中国的制造业还远没有进入更高端的位置,中国的金融业距离英美那样的规模也差得很远,所以中国在这个两个领域里要努力做得更多、更好。 我们要实现建设一个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强国,还需要努力奋斗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我们现在的富裕和强大,也只是一个相对的程度。我们不能为现在这一点进步就沾沾自喜,更不能骄傲自满。前面的路还很坎坷,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推荐阅读

贸易摩擦背后,美国制造业机会依然渺茫

全球制造新一轮竞争,中国靠什么胜出

各国制造大对比:德国靠装备,日本靠人,美国靠数据

胡懋仁谈中国制造业和金融业关系

编辑:夏一哲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金融制造业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