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论坛丨“共享经济”究竟在妖魔化还是美化,都免不了回归商业本质
2017年12月14日,亿欧2017创新者年会之新分享·企业社会责任论坛在北京中国大饭店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主要围绕“ 分享经济 ”展开。 十九大闭幕以后, 在这个“无共享、不经济”的时代,“精准扶贫”成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原则,“2017新分享·企业社会责任论坛”以构建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核心主题深入讨论,致力于为“新分享经济”的明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次论坛邀请嘉宾有 女神派创始人兼CEO徐百姿、小电科技创始人唐永波、梦想加创始人王晓鲁、UU跑腿创始人兼CEO乔松涛、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李潇、创投圈创始人李晓宁、执慧旅游创始人刘照慧、德同资本高级合伙人陆宏宇、迭代资本创始合伙人周响东、小猪联合创始人兼COO王连涛、觅跑CEO毕振等。
在第二场圆桌论坛环节, 执慧旅游创始人刘照慧、德同资本高级合伙人陆宏宇、迭代资本创始合伙人周响东、小猪联合创始人兼COO王连涛、觅跑CEO毕振 在现场就 “ 谁在妖魔化共享经济 ”进 行了深刻解读 , 执慧旅游创始人刘照慧 任该场圆桌论坛的主持人,以下为精彩内容推荐:
1.如果说判断共享还是分享,可能说这个概念本身的价值就是对于传统的产业效率,另外是否创新了连接供给,达到了规模效益,再有就是边际成本能否有效降低。
2.房屋、旅游这种大部分都是存量的市场,就是现在已经有的,已经在手上了只不过通过互联网方式使它的周转效率更加高和方便。这个角度上来说,分享或者共享可能更有意义。
3.共享是早就存在的业态,只不过没有互联网之前表现的是一个租赁的方式或者说是一个公共的服务;有互联网以后就有更高效的方式,在一些更垂直的行业创造了新的服务体验。
4.在未来的几年内,对于人和服务的共享,从需求到供给都会大量的产生,尤其是在AI在 人工智能 的未来,怎么样把人工智能连接起来。 从标准化的服务到非标化的服务,在人工智能推动下会有更多新的模式的出现。
以下是对话实录:(有删减)
刘照慧: 大家好,今天下午的两个板块都是关于分享经济,主办方给了这个题目:谁在妖魔化 共享经济 ?这个指向性比较明确,上半场聊的是机会,下半场聊的是“妖魔化”。按照惯例,我们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也方便大家有一个简单的了解。
毕振: 大家好,我是觅跑的创始人,是24小时自助健身仓,是大家不用出小区,不用办健身卡的五分钟运动圈。
王连涛: 大家好,我是小猪短租的联合创始人兼COO,我们是做一个共享平台,解决租房子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有一个新的体验,满足中国更满足、出行以及住宿的需求。
周响东: 大家好,我是迭代资本创始合伙人周响东,迭代资本是在杭州早期投资机构,我们投资的方向主要是专注 科技助于 产业升级 ,在科技应用场景中发生什么作用,产生什么投资机会这是我们思考的,投资领域可能会比较“泛”,分享与共享与否不是我们考虑主要的逻辑,我们看一个项目主要的逻辑会有我们自己的分析和思考。
陆宏宇: 大家好,我是德同资本的陆宏宇,在德同资本负责大消费以及大TMT方面的投资,包括今天论坛主题讲到了分享经济、文化娱乐、教育这些都是目前我在德同负责的领域。
刘照慧: 我是执惠的刘照慧,执惠和亿欧渊源很久,我和亿欧创始人黄渊普原来是一个宿舍,先后创业。早期我也算亿欧一个非正式员工,我看着他第一篇文章上线,那是我的文章,今天可以在这个场合下分享关于未来经济很多创新的东西,我觉得特别有意义跟几位探讨这样一个有意义的话题。
执惠是一个文旅大消费的产业平台,2014年创业,也有三轮融资,比亿欧晚了一年,但是节奏上差不太多,我们旅游行业扎的更深一些。跟其他的,包括文旅、住宿、教育等每一个行业都有交际,因为旅游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 消费升级 产业代表。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共享经济是这几年被反复炒来炒去的话题,妖魔化这个词,我简单查了一些资料,这个词可能有一些明确的指向,“把事情看得比本质上更加恶劣、更加恐怖、更加有杀伤力和毁灭性,加以升级让人们认知偏离真相”,是掩盖了一些东西。
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事情,王莽篡汉,被历史学家用来形容多次攻击,并没有合理理论就说他是穷凶极恶等等。实际上证明,历史学家并没有发现他太多的证据。今天看妖魔化这个话题,如果说在这个里面有成功的企业的话,大家是否还会这样看?上一个环节提到分享经济以及共享经济的区别。我们这次也分几个环节,分享跟共享,大家还是回到基础概念上做一些更深的探究。
另外,分享To B还是To C?在C2C分享模式逐渐被中间专业化模式所取代,供给效率上如果要高,就必须在专业化服务中枢上必须有机构化的服务体系?分享的很多模式在实体里面还是通过虚拟服务中呈现,这些呈现有哪些是可以继续延续的,有哪些没有生命力,最终归到创新的话题。 早期的经济学理论讲创新,这个市场的发展是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和满足;后来从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创新之后,打破来原来的供给平衡 。
从今天的这个脉络来对这些话题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刚刚上一环节讨论了共享经济,如果想讨论出花样来我认为必须得再深一点。因为台上的几位嘉宾,不管是做共享健身、实业还是做投资的代表以及小猪是旅游住宿分享经济领域里面很著名的代表,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应该有更多的碰撞亮点。
大家从基本上概念开始,‘ 共享经济’的这个词1978年美国德州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等两个教授提出来之后,有了很多的变化。 通过目前市场上的发展逻辑,你们认为当前共享跟之前等区别在哪儿,怎么样理解我们所说的共享经济?德同(资本)也是老牌投资机构,从陆总开始。
陆宏宇: 一定要说清楚一个东西是共享还是分享,我认为这个意义不是特别大。 从我的角度来看,最早的共享或者分享就是租赁,我没有查过,但是我知道(这种形式)出现肯定是很多年了,以往是比较长期的,或者金额比较大的,比如说飞机,融资租赁背后都是大型的资产。到了 互联网的时代,效率使得我们可以共享硬件以及小规模的资产,或者说拥有成本以及便利性各个方面来说不一定需要自己拥有,可以做这些方面的共享以及分享。
我认为更有意义可能是讨论在这个模式下,我们做一些存量资产的分享还是说做一些增量资产的分享? 共享单车很明显是一个增量的,存量大家没有做,也有人试过,自行车拥有者把自行车分享出来,后来发现不是特别靠谱。像几家大的公司都是自己做产品,然后再分享出来。 房屋、旅游这种大部分都是存量的市场,就是现在已经有的,已经在手上了只不过通过互联网方式使它的周转效率更加高和方便。这个角度上来说,分享或者共享可能更有意义。
刘照慧: 和经济的形态包括提供社会价值相结合的,它的落脚点在哪儿更重要,而不是说这个概念本身指向。 存量市场 和增量市场,要论不同的细分领域、不同行业和不同的模式,有一些是存量的存在,有一些是增量的存在。您是更看好增量还是存量?
陆宏宇: 都有。大型资产这一块是存量的机会更大一些。相对轻一些的资产,增量市场可能会更好一些。
刘照慧: 像汽车租赁在旅游领域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说各大航空公司购买的飞机,通过不同方式把大型资产进行分割、划分。增量的部分是借助于互联网的平台,提供原来所没有的服务,或者更为创新的服务。
陆宏宇: 比较贵重的资产一家公司自己做增长,你的资产变得非常重,往往这些都是互联网公司很难达到的融资水平的要求。
刘照慧: 这个问题周总怎么看?
周响东: 我认为共享或者是分享本身就是在妖魔化很多项目的商业模式。很多人很容易被“共享”或者“分享”这两个词阻扰他对本质商业模式的探究。我认为分享或者共享本身这个妖魔化很多商业模式、很多企业的商业价值。我们怎么样理解很多商业模式?迭代资本专注于产业升级,我们理解,Airbnb的很多商业模式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技术,在很多场景应用,使得这个行业有效率的优化,有规模化的商业模式。
举个例子,Airbnb公司本身是在酒店里面的解决方案,我们思考它有什么价值?核心逻辑是原来解决方案有没有优化?有没有效率提升?另外,这种解决方案有没有规模效应?为什么没有互联网的酒店还是大规模的流量,因为流量入口在线下,获取流量必须有地标性的建设。
首先流量成本下降了,同时几百家酒店管理效率变得更高。 互联网改变用户流量入口,原来需要地标性的建筑现在不需要了,这是互联网行业对很多行业的改变。 有了这个改变之后,Airbnb在国外有三百亿美金估值。中国愿意租房子的人群肯定比美国少很多, 美国这种共享经济为什么行,因为共享模式的分布式房间管理成本很低,低于流量也不需要集中式的,另外管理成本也可以跟酒店PK。 这种模式下,在某一些需求层次上比酒店供应是更有效率的,它比传统的模式更有效率,这是第一点。
为什么Airbnb这家公司值三百亿美金? 因为它的两端非常碎片化、分散,它的供应端小规模供应,需求端大规模需求,它需要一个信息平台做高效连接,这个信息平台规模越大连接效率越高,反应了互联网信息成本非常低,使得我可以实现大规模的信息连接。
我思考的商业模式和价值主要通过两点来判断:第一个,技术推动这个行业有没有效率优化?另外,这个商业模式有没有很强的规模效应。 这个模式倒推优步也是成立的,但是倒推共享单车,我认为就不成立了。为什么不成立? 共享单车有一个悖论,为了获取市场占有率,流量在线下。为了获取占有率,大规模布车,车布的越多反而越没有效率,单车使用一次两次到一天一次,自行车这种模式没有跑出哪一类公司。我认为 这种模式需要跟政府配合,垄断运营 ,跟政府谈好协议进行运营,这种模型比较优化的,但是本质也是物联网技术促进商业模式的改变。原来没有互联网、物联网这个模式也是存在的,流量足够才愿意做。但是物联网和互联网的方式使得我不需要人值守也可以实现租赁,可以满足一些长尾的需求,也比较划算。
我认为我们迭代资本的投资逻辑或者思考逻辑是, 科技促进产业升级,科技必然是互联网、物联网,但是很多行业场景里面产生行业重构,这种重构让每一个行业独立思考,不能一味的表面共享与否,分享与否就把所有的商业模式归到一个领域里面来,所有东西都是用一个逻辑思考?这是不能的。
刘照慧: 周总讲的很清楚,我简单总结一下: 如果说判断共享还是分享,可能说这个概念本身的价值和刚才陆总的观点有点像,就是对于传统的产业效率,另外是否创新了连接供给,达到了规模效益,就是边际成本能否有效降低?
我们发现有一个悖论:商业价值,尤其是像共享单车这样一个模式。商业理论上来讲,最好的模式对于某一个企业机构,包括背后的投资机构,最后的是垄断,我能够全通,全拿掉,这个时候不是个人的事,而是某一个机构在做的事。这个和你原来的提升社会价值的初衷会有一定冲突,这个冲突是长久的还是暂时的?
刚刚我们在辩论,下面我们有请连涛总,小猪在旅游领域或者说刚刚已经提到了国外Airbnb的模式,我跟陈总也聊过这个,我也是连着写小猪三篇文章,都是首发在亿欧的,好几年前在聊的时候就说,中国市场还有3、4年的成长期,这几年发展的过程中谁在妖魔化?Airbnb也好,Uber也好,在国外也面临着监管的问题和旧商业集团利益之间的冲突问题,您作为一个实际参与者和投资人角度不一样,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
王连涛: 大家可以看这个题目 谁在妖魔化“共享经济” ,虽然这个引号打的是“共享经济”,我认为应该在“妖魔化”上。我的角度上来讲讲小猪的观点。
共享是早就存在的业态,只不过没有互联网之前表现的是一个租赁的方式或者说是一个公共的服务;有互联网以后就有更高效的方式,在一些更垂直的行业创造了新的服务体验。
分享,以前没有互联网的时候比较难发生,分享能发生以前是在比较短的物理半径之内,比如说熟人社区之中,一个大院之中可以发生分享,因为你有熟人关系做基础。当你变为一个陌生人对陌生人交易的时候没有互联网帮助去做的话,小猪在中国经过十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已经有了基本的基础设施,像实名制越来越严格,手机的发展能够让你的信息上传、信息的分享乃至信息的查阅和下一个订单,下一个订单越来越容易。小猪2012年创业的时候确实面临很多的挑战,在这个垂直行业之内的,怎么样解决大家信任的问题?怎么样解决安全的问题?
刘照慧: 以前还有小猪短租,后来把这个短租拿掉了?
王连涛: 这是我们品牌上的变化。怎么样解决大家对卫生担心的问题?这里就有很多用户体验不好的地方。我们正在做一个行业的基础设施,大家担心的这些问题本质就是用户的需求。 我们每一个订单都去做实名信息的查询,怎么解决交易或者服务没有效率的问题,我们做智能设备。可以做到无人的入住,无人的离店。 怎么样解决卫生的问题,我们做一个众包的短租体系,让兼职的阿姨可以上门。所有的妖魔化是大家在体验这个业务或者听到这个体验当中一些负面的反馈。这些反馈本质有一些是正常的,对于创业而言就是要面对这些问题,要不断改进它,不断迭代它。 妖魔化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发展的机会,是看到用户的痛点以及用户的需求。我不认为这是妖魔化,这是在创新发展过程当中很正常的事情。 早期大多数人不接受,到中间有一部分人接受,到大部分的人接受,就是有这样一个过程。妖魔化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反应。
刘照慧: 待会儿再讨论是不是妖魔化的问题。在您的概念中似乎有一个分界线。分享跟共享,有一个基础概念必须要有交易的发生,要有陌生人之间使用权转移的问题,比如说规模、交易放在里面。在之前你们还是专注在中国想找到分享的模型,包括Airbnb当时发展速度还是可以,这个转变还是很大的,这个中间对你理解分享以及共享有很大的触动,您怎么看待这个历程?
王连涛: 分享是很不容易的,分享本身做的是一个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的连接,你让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间的连接发生的时候,没有基础服务是不能发生的,或者发生的效率极低的。
刘照慧: 以前寄托于住宿的服务,后来发现围绕住宿还有很多所有权转移的需求。
王连涛: 交易摩擦,如果没有基础的服务就会变得越来越高。就像你说的它如何从房子的分享到其它的服务,基于一个信任,这个信任是要不断的累计。要有第三方的机制,要有社会上新的个人征信的方式,其实也要靠时间,只有时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某一种机制就可以解决的。
刘照慧: 这个话题已经在深入了,整个的共享和分享它能够形成今天被大家所热炒的概念,或者摒弃的概念,它都有引起大家争议和思考的点。
最后请毕振毕总,您创业比较新,这个概念也很新,共享的健身房。大家知道健身房以往就是酒店所开或者某一个健身会所的连锁机构。您做这个概念的时候,经历了共享经济、分享经济的热潮和争议,做这个健身房的过程中您怎么理解这个概念,如何落实到您的商业模式中?
毕振: 就是分享经济和共享经济,前面几位老总都说过了,我就不用再具体解释它哪个是分享哪个是共享了。我就说一下我们的项目,这也是最多人问我的一个问题,我们的项目比较新,我们今年年初才开始做,然后到了年中曝出来,很多媒体跑来问我们,你们到底是共享经济舱还是无人运动舱,一定要打个标签。 我说为什么打标签呢,他说这个概念是风口,好像创业者和媒体在追逐这个东西,媒体说你不打标签这个就不火,大家为了创造模式而创造模式,一定打个标签。 当时我们想就是一个觅跑运动舱的概念,打造的是社区的运动场景,希望给大家带来便利,我们没有想过什么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没有给自己贴标签。
所以可能分享也好、共享也好,其实真正能解决用户需求的一个商业模式才是真正好的商业模式, 不管是媒体上在去妖魔化也好,不妖魔化也好,我代表上台发言的一些创业者,我们更关注的应该是商业模式的本身,自己去深究,自己去解决需求点出发,而不是说到底给你贴什么标签,共享也好、分享也好,不是这样的出发点。
刘照慧: 我想其实某一个商业的概念,可能被妖魔化也好,不被妖魔化也好,大家不那么容易被概念所骗,除非这个概念是大家利益上的共谋。关于共享和分享的辩论,落实到商业价值本身的追问上价值会更大。妖魔化本身大家不会被这么简单的概念所欺骗。
下面来讨论做To B还是To C的服务商。我们租一个Airbnb的房子,我发现房东已经接近了原来的商业本质部分,这部分大家来看,To B和To C的存在没有可辩论性,但是怎么样做让我们的服务更好,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怎么做效率更高;互联网希望减少经营链条,从边界成本降低希望越少的参与,越规模化才好,还是说不需要介入,陆总怎么看?
陆宏宇: 两个方面吧,C端的供应通常不是特别的稳定,从服务质量、用户体验,这些方面都会有它一定的问题,毕竟当一个人做生意不想赚钱的时候,你很难跟他谈服务质量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有一定规模化的运营,这些都是会逐渐出来的,而且它能够使得供应在产品体系方面更好。
另外像小猪这样的平台,他们会对他们的供应商有要求,举个例子,他们也对房子的清洁、卫生都有要求。滴滴同样对他快车的司机也会有一定的服务水准的要求。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都还可以,都是可以接受的两种模式。 效率上来讲C端会更高一些,因为毕竟B端你做成B以后,你规范化运营以后,其实成本会上升的,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个体户它还是非常聪明的,有很多办法可以规避一些成本,这和你大公司的运作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这方面真的不太好说。
刘照慧: 从投资选择来看,To B的服务要对运营商业机构的运营能力要求很高,相应成本也很高。从效率上来讲可能To C的更高一点,两个您选择的话您偏向于投哪种?
陆宏宇: 其实每个模式都不一样,具体要看它背后的东西,比如说我们讲到共享经济的一些东西,其实它背后还有点位、有获取点位、有当地的牌照,有很多的因素夹在里面。也不是说你想做大就能做大的。
刘照慧: 旅游里面有一个,其实大家知道,也是一个共享经济的模式,但是前前后后出来十几个企业,最后都消亡掉了。什么模式呢,就是当地人的陪同陪游,其实看着是C2C,我到了一个地方有人给我做陪同,做翻译,做服务,但是同陆总讲的一样, 供给上来讲,这些人很难保证稳定的服务、稳定的供给,后来为什么这样的模式消失掉了。 接着这个话题请周总聊一聊,就是说To B和To C的优劣性会对比吗?
周响东: 我不会从这个角度看,因为很多场景:第一,你这个事情有没有效率,比如说回家吃饭它火过,我说话很直接,朋友圈基本都有反响,因为这个逻辑有问题的。你一个兼职的妈妈,你兼职去炒一个菜,你的收入肯定是不高的,一个月两三千,她开始可以情怀,但是情怀这种东西不可持续的,你促进她持续,那肯定是经济利益这样才可持续。所以你从兼职,情怀是不可持续的,那肯定是经济利益。
经济利益,炒菜两三十块钱,第二是物流效率,我把小厨房里的物流集中在一起,生产上没有参观的效率高,第二物流效率也不高。这种效率上远远低于旁边小餐馆。但是旁边小餐馆原来它是什么呢,原来它是只服务周边,后来互联网外卖崛起了。 所以这个时候To B和To C不是核心问题,而是说互联网融入之后这个逻辑怎么改造,逻辑都是基于什么效率是优。
原来Airbnb是纯To C的,后来变成To B。所以说什么样的模式满足市场需求, 满足市场需求之后能不能规模化赚钱,这都是需要思考的商业背景。 我思考很多事首先看这个有没有需求,我认为Airbnb一开始是没有需求的,或者说需求比较小众,住到别人家里很多中国人接受不了的,所以这个需求在中国,至少早期的时候没有美国这么大(市场规模); 其次会考虑这个需求我能不能赚钱;再然后就是能不能规模化赚钱, 然后有没有足够的壁垒比如说e代驾是传统的服务模式的升级,后来被滴滴覆盖了。
刘照慧: 其实周总的分享里,整个的发展过程中,B和C的选择应该是企业不同阶段的策略,或者战略的落实。比如说Airbnb早期阶段是C2C,但是后来能(做)成有可能是机遇的事,如果不是2008年的经济危机,不是那个时间段出现,其实也很难。 每个企业的成功,机遇很重要, 最后规模化延展商业边界的时候,比如说资本的推出还是让周边供给旅游产品,一个是反旅游的本性能,因为旅游要个性化的体验,全部机构化很难的。
所以服务的实体和虚拟上来讲,我们想听听后面两位的,因为我们提供的产品有十几服务租房,也有偏其它周边产品的提供。那我们还是从小猪的王总开始,您从小猪发展的过程中,中间这个选择上来讲,包括它未来的路径上,怎么选择?
王连涛: 我觉得不用关注B和C之间绝对概念的分歧,因为尤其是从我们的观点,或者说 从平台的角度上,都是一个相对动态变化的过程。 其实就像淘宝开始的时候是个人交易,逐渐的发现有些小商家,然后开始出现淘品牌,然后到这个过程当中孵化出天猫这样一个纯B2C, 是同台变化的过程,平台要不断的观察,而不是说设立一个边界。
小猪平台也是这样,一开始当然是个人对个人的分享,但是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很多的个人会看到小分裂的机会,确实从一套房变成三套房变成五套房,你怎么定义它是C还是B呢,所以界限其实很模糊。 我觉得(应该)更关注这个平台的基因是什么,还是个人分享的模式,但是会衍生出小b还是小小b,还是一个小组织,这些本身没有问题的,只要它制造出的体验是好的,大家喜欢的,它制造出的体验是相对和谐化的,这样就OK。 所以B和C的概念不是绝对的,而是动态的。
刘照慧: 如果这一层满足之后还要考虑周总提到的 能否规模化赚钱 ,因为投资人毕竟关心这个。
王连涛: 当然了,我觉得还是回到个体的角度上,你要相信一个个人,他想变成一个小b,他是一个小的企业家,他自己会到市场上做自己的测算,自己经营模式的选择或者方式的选择。一个是平台上个人能赚钱,小b能赚钱,第二才是平台赚钱,这是递进的关系。
刘照慧: 很多的商业的成功就是优先的边界内把效率发挥极致,这个方面来看您觉得边界在哪里,你的商业模式未来的边界在哪里?
毕振 : 我们来说To B和To C是每个发展阶段不同而确定的,最初的时候我们创办人人地推,看似是为To B的公司做地推的,但是你在B端拿到任务和结果之后,那你其实往往是To C的,就是我们帮助各种各样的企业做To C的工作了,看似很简单的。 包括现在看似我们是To C的,给每个个人提供锻炼的场景,提供健身舱使用,但是我们前期做了很多的To B的工作,因为人、货、场应用场景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且社区又是物业、开发商、居委会、街道办事处等设立了种种门槛我们才能进入小区。 所以我们前期的工作是To B,所以To B和To C是每个企业不同阶段遇到的问题。
刘照慧: 这个话题聊的差不多,其实最后一个话题,我们想简短一点,因为回到今天整个大会的主题,可能我们抛开这些迷雾、妖魔化的经济概念,我们对于共享经济这个层面未来该怎么创新,简单总结,一人一句话。 创新的时代下最应该坚持什么, 我们从创业者开始吧。
毕振: 我觉得创新的话,肯定是一个企业的重心,除了用户之外,对于企业来说它就是创新,就包括我们,整个新的商业模式,觅跑是全新的商业模式展现给大家,整个觅跑运动市场上没有这个东西,我们生生的硬造出来,硬造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东西,都需要用你的企业能力去解决。
王连涛: 创新最终还是围绕 用户体验 去做,从一个平台企业的角度上,创新还体现在不断的观察性的边界在哪儿,是横向拓展性的边界还是纵向拓展性的边界,让自己的边界不要成为创新的障碍。
刘照慧: 对边界界定和理清,不断的打破再充足。
周响东: 对所有的创业者说一句话, 独立思考,追寻商业的本质,不要跟风 。
陆宏宇: 共享经济到了今天也发展了一段时间了,之前我们看到的比较多的是财务的共享,我自己判断可能 在未来的几年内,对于人和服务的共享,从需求到供给都会大量的产生,尤其是在AI在人工智能的未来,怎么样把人工智能连接起来。 现在都已经有人在说了,可能未来小律师这个职业就会消失,因为简单的合同基本上人工智能就能够给你写出一个很好的法律合同,那律师本身也是一个共享经济嘛,大家每人花钱聘请一个律师。我挺关注人工智能对于共享经济这块可能产生的影响。
刘照慧: 其实共享未来从标准化的服务到非标化的服务,在人工智能推动下会有更多新的模式的出现,包括您提到的法律服务,甚至医疗服务,也都慢慢的变成现实。今天很有幸探讨这个话题, 对于共享、分享是妖魔化还是美化,我想这个概念背后的迷雾还是回到商业本质,回到创业者的初心,回到市场的本身,我们才有可能共赢。 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