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欧读数:中影股份上半年营收44.8亿元,市值不敌万达院线
8月30日,刚刚上市的中影股份(SH600977)发布了2016年上半年财报。截止6月30日,中影股份营业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6.8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亿元,同比增长34.36%。其中仅影视发行业务就贡献了26.8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59.8%。
折腾12年终于上市的中影股份,依然手握各种优势资源,市值在上市十几天内从240亿元上升到647亿元,却不复十年前的江湖地位。时代的变化,技术的更迭,各种民营公司凭着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练就的勇气和智慧,在影视行业跑马圈地、各领风骚。
根据阿里影业2016H1财报,上半年营收2.57亿,阶段净亏损4.7亿,仅互联网宣发业务的毛亏损就达3.7亿。但这么多的钱,也砸出了淘票票在线票务行业第二把交椅的成绩。结合其他阿里系产品,娱乐宝、优酷土豆、微博、电影衍生品电商,阿里影业在互联网发行领域的潜力不可小觑。再加上今年上半年阿里影业10亿入股大地影院,它的线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根据阿里系产品的一贯特点,整合影视行业数据,形成大数据平台,应该是它的最终愿景。所以,即便阿里影业连续亏损,依然可以停留在401.2亿市值的高位,资本市场对互联网+影视的前景不是一般的看好。
而中影股份,背靠政策支持和华夏发行一起垄断了进口影片的发行业务。根据中影股份的招股说明书披露,2013年、2014年和2015年进口影片发行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6.50%、46.59%和43.86%,毛利占比分别为23.20%、33.77%和37.17%。如果“一家进口、两家发行”的进口影片管理政策未来发生调整,例如增加能够开展进口影片发行业务的公司家数,中影股份的整体业绩有可能出现大幅滑坡。
况且近几年来国产影片占全国票房总额的比例不断提升,2015年已经达到67.97%。以五洲发行、光线影业、博纳影业为代表的民营发行公司,在国产影片发行市场逐渐成势。根据艺恩咨询统计,2015民营发行公司主发国产片的票房占全国总票房的84.9%。而中影股份所发行国产片主要以联合发行为主,收入及毛利规模较小,发行收入在国产片年度票房占比中约2%,未充分分享国产大片票房收益。
上市后的中影,如果能够适时调整自身的发行业务结构,乘互联网营销和国产片爆发的趋势,发行业务必然会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拥有众多电影版权、现金流充沛的中影股份,不管是采用并购还是投资的方式,都可以补齐自己的短板。
电影放映业务作为中影的第二大主要收入来源,在2016上半年旗下控参股院线和控股影院合计实现票房68.11亿元,贡献了10亿元的营收,毛利润2.6亿。而 万达院线的同期票房为40亿,上半年总营收57.2亿,其中电影放映收入为39亿,毛利润7.1亿。 虽然毛利率不如中影的电影放映业务,但是万达院线通过并购的方式,开发了除电影放映外的其他收入渠道,比如商品销售、影院广告、贴片广告等。
因为国内电影票房分账的惯例为院线7%,影院50%,制片发行方43%,中影旗下院线大多为控股或参股,院线下的影院都是加盟式,所以归属中影的票房营收相对有限。由于旗下院线品牌众多,中影股份想要开发除电影放映之外的收入渠道,并不容易。虽然在招股书中,中影申明接下来会发力影院广告的运营,但具体实施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中影股份的其他两项业务影视制片制作、影视服务在2016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3.9亿、3.8亿,相比其他两项规模较小,但却是影视产业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两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市场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国企影视公司、电视台开始谋求转型。中影目前的境况虽然与之前相比稍有落寞,但终归是迈出了市场化的第一步,随后应该会带动更多的国字辈影视公司走上资本市场。毕竟规则已经改变,玩家也更多元化,一个新的时代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