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再看李书福收购戴姆勒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生存还是毁灭?再看李书福收购戴姆勒

李书福 是全世界汽车业最没有安全感的人。

苹果应该收购 戴姆勒 ”的论断从几年前蔓延,2017年夏天达到高峰。理由是:苹果要造车、苹果手握海量现金、戴姆勒善于造车、戴姆勒股权分散容易收购。

苹果至今没有收购戴姆勒或是任何一家汽车公司,反而是吉利率先参股戴姆勒。从这个角度讲,吉利做了苹果的竞争对手,如果深挖吉利参股戴姆勒的目的,与苹果竞争也是重要的一条。

除了苹果,还有谷歌、特斯拉等。

2015年7月11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参加一个峰会时,宣称“谷歌、特斯拉、苹果、 沃尔沃 这四家是未来互联网汽车的领导者”。

鉴于他是沃尔沃汽车董事长和沃尔沃全资拥有者,有广告嫌疑,这个名单实质上只有三家:谷歌、特斯拉、苹果。

没有一家传统车企。

再上溯1年半,2014年初,李书福在一个产业论坛上讲:“汽车行业正面临一场变革,尽管海面上看起来静悄悄的,但实际上海底已经暗流涌动,谁不变革谁就将先死。”

这已经是很重的语气了,谈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死问题,“不变革,就先死”。

2018年2月24日,吉利入股戴姆勒消息披露后,李书福表示这是因为“未来世界传统汽车行业只有2~3家企业能活下来”。

又是生死问题。

如果梳理一遍李书福近年来对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的观点就会得出结论:参股戴姆勒是源于恐惧,是为了生存。

世界上的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了今天的生存,一种为了明天的生存。

缺乏安全感是因为李书福看得最远。每个人都在说“汽车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但其中99.99%的人对那种力量一无所知,知道的人,无不心生畏惧。

罗永浩曾在与罗振宇的长谈中解释他为什么要杀入竞争早已白热化的手机行业——“为了在下一次技术革命到来时能留在牌桌上”。

手机是小公司跟上时代的救命稻草,汽车是大公司的。

2017年9月,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造访德国,在法兰克福车展上说过一句“我们是硅谷唯一一家没有生产汽车的公司”。

传统汽车业的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已经被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重重包围,这比2007年苹果独自发起手机革命的形势要严峻得多,围剿和杀戮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并非对汽车业有仇,科技公司也只是为了留在牌桌上而已。

李书福是中国汽车业不多的洞悉这一切并作出行动的人。尽管国人兴奋而荣耀,媒体欢呼并雀跃,但他心里明白,哪有那么伟大,为了生存而已,为了留在牌桌上而已。

对手们

传统汽车业的未来对手中,特斯拉是目前唯一实现商业化的,是对手军团中唯一露出海面的部分。

国内业界对特斯拉的认知有一个变化过程,观点分散。

《汽车商业评论》认为,尽管特斯拉推出首款车已经是10年前的事,但国内汽车界对特斯拉的认知仍然落后,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特斯拉与传统汽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这里引用车和家创始人李想的公开观点:只有特斯拉的电动汽车是 智能汽车 。

“特斯拉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智能汽车。”

什么是智能汽车呢?

智能汽车是你买来这辆汽车后,随着汽车的系统升级,软件、硬件,包括自动驾驶都在不断变好。你买回来,就像买了一个有生命力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机器。

到了那个时候,特斯拉的竞争力将与传统汽车完全不同。就像我们使用智能手机,一开始我们不会相信有一天能够开自行车、支付、开门锁、交电费,但它就是这样产生的。”

该观点能够说明特斯拉对传统汽车业的威胁,也能够说明为什么年销量不足10万辆的特斯拉市值会超越年销量近1000万辆的通用汽车。

在传统汽车企业在谈202X年实现L3还是L4自动驾驶时,特斯拉的车主们早已经把自动驾驶作为日常,尽管不是全时段、任何地点都能随意使用,尽管发生过令人遗憾的事故。

再来看谷歌。

从公开资料看,谷歌从2009年启动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至今也已10年,但仍未商业化,我们能了解到的谷歌汽车信息比特斯拉少得多,这样的对手可能更可怕。

除了改造量产车测试自动驾驶,谷歌还在2014年将自己开发的原型车“萤火虫”投入测试,这款车没有方向盘、油门、刹车,只有两个按键负责启动、停止。

这比特斯拉更激进、更具革命性。

2018年3月1日,谷歌旗下负责自动驾驶的Waymo公司宣布,其自动驾驶汽车总测试里程已经突破500万英里(约800万公里)大关。

这个过程不是线性,而是加速进行的:第一个100英里花费了5年时间,而最近一个100万英里只用了不到3个月。

未来还将怎样加速?我们不知道。

然后是苹果。苹果造车的企图被掩盖了不知道多少年,泰坦项目暴露后外界仍在猜测苹果是只做软件系统还是包括硬件。

2016年10月苹果主动宣布放弃自己造车,转向与传统汽车公司合作,自己则专注于 无人驾驶 技术系统的研发。

2017年苹果获得加州自动驾驶测试资格、与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方面的合作曝光,是否真的只专注于无人驾驶技术可疑。

更可疑的是,“苹果应该收购戴姆勒”的观点说得有理有据,但苹果一直没有行动,为什么?

外人无法得知,但如果原因是“不需要”甚至是“看不上”,它对传统汽车业的威胁就更超出了我们之前的判断。

鉴于这家公司已经改变过世界一次,它进入任何一个新领域都值得其他玩家高度警惕。

除了李书福在2015年提出的这三家,亚马逊、英特尔、英特尔、Uber、思科、英伟达、IBM、甲骨文……美国几乎所有高科技公司都在进军无人驾驶汽车技术。

Facebook首席运营官说“我们是硅谷唯一一家没有生产汽车的公司”也许没错,Facebook没有生产汽车,它在研究出行。

看不见的对手

以上还都只是浮出水面的对手,更可怕的是那些看不见的。

这有些像《三体》中描述的世界,地球文明已知的威胁是三体,还有更多未知文明,它们有可能随时毁灭地球,甚至毁灭三体。

10年来,我们已经见过太多企业甚至产业被八竿子打不着的外来力量摧毁。

灭掉方便面的是一款手机APP,灭掉信用卡甚至现金的是一款手机APP,(有能力)灭掉出租车的是一款手机APP……

正在发生的一些技术有可能让某种职业消失,例如速记、翻译、司机、医生……

这些都是互联网革命中发生的变革,上一节中列出的美国科技公司无一例外也都是互联网革命中诞生、发展和受益的企业。

但另一波全新的技术革命已经降临—— 区块链 。

就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除了交易,区块链还有哪些具体应用还不明朗,但其革命性已经被高度关注和认可。

仅举一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加密安全等属性能消除中间者垄断问题,银行等金融机构就是货币交易的中间者垄断,如果连金融体系都能颠覆,区块链能带来的变革空间几乎无限大。

1994年网景浏览器诞生时,无法想象20年后互联网可以用来随时随地支付,我们今天也不可能划出区块链革命能影响到的边界。

互联网革命的胜利者谷歌、苹果们,有可能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沦为被革命者,更不用说工业革命的产物——汽车。

在这样的环境下再去理解李书福的“汽车业2~3家活下来”判断会有不一样的感受。2、3家活下来可能还是乐观估计,因为10年前手机业变革时只有一家主流传统企业活了下来。

李书福希望成为能够活下来的汽车传统企业,但按照目前的状态,显然活下来的希望也还是渺茫,必须要合纵连横。

 二次创业的李书福

2月24日入股戴姆勒消息流出后,吉利控股集团发布官方发布新闻,确认收购方是“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由李书福拥有、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他是“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

吉利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吉利集团”)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一家公司,官方新闻对它的拥有者、管理者还进行了说明,并在文中附上了吉利管理架构,曹操专车、太力飞行汽车、荷马(JOMA)运动等新业务都纳入到这家新公司。

从吉利集团“由李书福拥有”的描述中可见它跟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股东结构差别是:李书福甩开儿子李星星,自己单干了。

而且在这家公司出现之前,“吉利集团”一般是对吉利最大母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的简称,现在却被赋予一家年轻的子公司。

这显示出李书福对这家新公司的重视,它传递出的信号是李书福将以二次创业的激情和劲头来亲自掌舵这家公司的战略方向,要再造一个新吉利。

吉利面向未来的曹操专车、Terrafugia飞行汽车等战略业务都被注入吉利集团这个新板块。

冥冥中,这些业务在多年前就有过征兆。

上初中时的李书福有天无意间听到两个大人谈话,一个抱怨回家得走10多里路,很累。另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人打趣说:“行啊,你出钱,我骑车载你,5毛钱10里地。”

这让他发现了一个赚钱的简单办法,用家里的自行车收费载人。为了从大人手里抢到生意,从当地四号桥到一号桥,其他人收费1.5元他只收0.1元。

不知道是不是这种出行服务思维使然,吉利在汽车制造商统统转向出行服务商的大潮中布局很早。无论是杭州微公交还是曹操专车都是国内汽车企业最早一批尝试出行服务的项目。

另一个巧合是李书福造车早期没有资质,挂靠在四川德阳司法厅一个下属企业,取名四川吉利波音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给公司取名波音是因为李书福当时在研读《波音传奇》,但20年后能够收购美国Terrafugia飞行汽车公司让出行业务离开地面走向天空,也着实令人唏嘘。

相比几乎所有汽车企业都在做的专车、分时租赁等汽车共享项目,飞行汽车是李书福为吉利布局的一颗异常特别的棋子。

《三体》的最后,地球被遥远的宇宙文明“歌者”毁灭,蓝色空间号和万有引力号飞船因为执行任务离开地球而保留了人类最后的火种,飞向遥远星空……

飞行汽车就像是吉利的飞船。顺则锦上添花,万一“汽车”这个物种在未来技术变革中被颠覆、淘汰,它将为吉利留下向天空发展的火种。

飞行汽车为汽车业转型提供了一种脑洞,人们需要的是从A点到B点的出行服务,而不一定是一辆汽车。因此,只要能实现从A点到B点的移动工具都能满足需求,不一定是四个轮子、两排沙发,也不一定非在陆地上跑。阿拉伯飞毯、哆啦A梦飞行器都有可能因为新技术变为现实。

问题在于企业能否熬到新技术降临,能否挺过可能到来的行业变革。

如上述所有分析,李书福近年来创立曹操专车、收购飞行汽车、成立吉利集团、入股戴姆勒一系列动作,都是为可能到来的最糟糕状况做准备,以在剧烈变革中生存下去为目标。

理解了这个初衷和目的,就能对李书福是否谋求监事会席位、是否希望在戴姆勒获得话语权、双方是否会合作电动车和商用车等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

戴姆勒的中国梦

那么,戴姆勒为何要选择来自东方或者说来自中国的投资者?这或许是因为其董事长兼CEO蔡澈(Dieter Zetsche)与李书福对汽车行业形势有着相似的认知。

2016年1月,在走访硅谷后,蔡澈曾公开谈到对谷歌、苹果等科技公司造车的看法,“和我们之前预想不同,关于汽车它们懂得更多,也能做得更多。同时,它们还挺认可汽车公司所取得的科技进展”。

“关于汽车它们懂得更多,也能做得更多”能让汽车发明者的掌舵人说出这样的话,不知汽车行业的其他人怎么理解发生了什么。

蔡澈不一定看过《三体》,但他已经洞察到“三体”威胁的靠近,和更具能量的未知力量的出现。

奔驰 是汽车发明者,到2018年已经走过132年。这是莫大的荣耀,也是危险的信号。就像球队连胜场数每增加一场,就离输球更近了一步,连胜场数越多,越可能面临一场大崩溃。

1886年与奔驰同年诞生的企业有可口可乐、强生、博世、柯达、雅芳、西屋、西尔斯等,他们的共同点是几乎都成为过行业第一。如今,一些还是行业第一,一些濒临消失。

汽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如今它正沐浴着互联网革命的洗礼,区块链革命也接踵而至。

奔驰在全球的电动车或电池生产基地分布情况

德国、欧洲是工业文明的主力军和受益者,它们也因此成为世界强国。而从1990年代兴起的互联网文明、2010年左右兴起的移动互联网文明中,德国、欧洲似乎掉队了。

美国是互联网文明无可争议的引领者,中国则后发制人迅速追赶成仅次于美国的跟随者。

跟随者只是相对于原创技术而言,在很多应用技术领域,中国近年来甚至走在了美国前面。

2018年2月发布的2017年全球市值500强排名中,前10名中7家是科技企业,8家美国企业、2家中国企业(腾讯第6、阿里巴巴第8),没有欧洲企业的影子。

接下来的区块链文明可能将这种车距继续拉大,中国的上升速度与欧洲的下滑速度都将被加剧,新一轮技术革命中欧洲沦为第三世界的可能性并非不存在。

区块链仍然是诞生在美国的技术,但中国依旧保持了全球最快的接纳速度和融入速度。比特币是美国人发明的,而比特币挖矿机是中国人发明的,70%的矿工在中国。

不仅是民间商业领域,政府层面对新技术的接受速度也令人吃惊。

2017年4月,中国三部委颁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将汽车产业面临的变化描述为“汽车正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与基础设施等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

而区块链技术,更是早在2016年被列入国务院《“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能力跻身国际前列。区块链和物联网、 云计算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 、机器深度学习、生物基因工程等新技术一起被列入规划。

2018年春节,一批全中国最聪明的人扑在区块链上,各种“3点钟无眠区块链群”不眠不休,普通年轻人会因为不懂区块链而焦虑。

同一时间的德国,工人在罢工,寻求一周只工作28小时。他们成功了。日耳曼人继续吃着100年前工业文明的红利,他们几乎缺席了整个互联网革命,又对接下来的区块链革命视而不见。

中国几亿人40年来用超负荷的勤奋工作赢得了如今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开放与接纳,不管是区块链还是其他什么技术,如果预测下一波技术革命中的赢家,非美国和中国莫属。

德国、欧洲的有识之士会看到这一点,为了追赶美国,为了缩小与世界前沿的差距,他们理性的选择是与当前的世界第二中国合作,共同博弈那个超级老大哥,以免世界失去平衡。

对奔驰来说尤其如此。

一,中国是奔驰的最大市场。

二,在移动互联网对汽车的改造过程中,中国市场已经显示出超前性,昭示未来发展趋势。

三,中国对未来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必然走在世界前列。

寻找中国盟友远不是外界猜测的在电动车、商用车等领域的合作。这不是为了今天的合作,而是为了明天、后天的合作,是为了解决生死攸关问题的远期战略合作。

或许你会说,戴姆勒已经有了中国盟友北汽集团还有比亚迪。但,从另外一层意义上来说,北汽集团还不算真正的盟友,因为它还一直没有入股戴姆勒,很多业务可能不能从战略层面展开。而同比亚迪的合作,只不过是其在电动车发展早期的试水,已经没有太多利用价值。

如我们见到的那样,当地时间3月5日,蔡澈在日内瓦会见李书福时这样意味深长地表示:“吉利董事长的这一举措可能会刺激北汽方面进一步努力收购戴姆勒的股票。”虽然他又说“当然,这些现在都是我的假设和推测啦”,但显然这并非是空穴来风。

《汽车商业评论》独家了解到,寻找强有力的中国盟友或者说中国车企入股戴姆勒是主动行为,而且其更希望入股的是一家央企,甚至为此可以给出当下没有给吉利的条件。

只是没有想到,李书福强攻入股,但戴姆勒谋求新中国盟友的行动或许并没有结束,吉利并不一定会是最后一家。


【活动预告】2018年4月20日,亿欧汽车将在北京车展前夕在京举办 “预见·科技出行——GIIS 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峰会” 。本届峰会将邀请来自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汽车供应商、科技公司、自动驾驶服务商、能源网络(电池、充电桩)运营商以及智能出行平台等行业领军人物,围绕科技出行的现状与趋势展开探讨和分享。

生存还是毁灭?再看李书福收购戴姆勒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