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丨咕咚申波:我是一个“善变”的人;给2016年打8分
申波 是四川人,说话有轻微的“川普”,语速很快,思路很跳。201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申波在成都创立了 咕咚 。六年后的今天,咕咚已经组建了二三百人的团队,在位于北京的办公室里就有将近60人,包含市场、品牌、公关、赛事、渠道、电商等人员,而在成都的咕咚总部里则主要是研发团队。
因此,家在成都的申波就不得不在两地来回奔波,还为了上班方便在北京的公司附近租了一套房子。据咕咚的员工说,申波基本一周在北京,一周在成都。“北京就是天气太干了”,申波说,“一到冬天全身都是静电。”
年底的北京,气温已经接近零下10度,而且处在要么大风、要么雾霾的两难境地,这种天气对于 跑步 和 骑行 等户外运动来说并不理想。而在距离连续“橙色预警”的北京一千多公里之外,咕咚12月18日在风景如画的黑龙江省伊春市举办了一场 冰雪 微马赛事。
这场赛事最终吸引了超过5000名选手参与,还得到了奥运竞走冠军王丽萍的现场支持。然而,咕咚对于冬天的野心远不止办冰雪 马拉松 那么简单。
“做冰雪最初是因为我儿子”
今年是2022年北京 冬奥会 筹备的第一年,在冬奥会的刺激下,冰雪运动在我国迎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而互联网则毫无疑问会是推广和普及冰雪运动最有效的渠道。因此,咕咚也希望凭借自己在互联网体育上的巨大影响力分一杯羹。
在四川土生土长的申波,一开始对冰雪项目并不了解。“ 最初关注冰雪是因为我儿子打冰球 ,我就慢慢地去了解了这个项目,后来发现这个项目很有意思。”申波说,“而且冰雪项目现在是符合国家政策的趋势和方向。同时这也与咕咚做多品类运动的方向相一致,我们一直认为运动不应该是单维度的。”
“我们现有的跑步、骑行等用户中有一部分其实也是冰雪用户,这部分可以平移过来。”申波介绍道,“但是 这个项目又跟跑步和骑行不一样,这两个运动可以用手机来记录。但是滑冰、 滑雪 就很难做到,所以我们更多是强调交流和知识的传播,以社交和内容为核心,这和我们整体的逻辑是一致的。 ”
沿着这个思路,咕咚推出了咕咚冰雪App,剥离了工具属性,主打优质内容。“我们的内容生产方式很多样,一方面是用户生产的UGC内容;另一个是与一些运动达人,比如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进行合作;还有就是我们自己拍摄的视频,甚至是购买版权的内容。”
因为冰雪运动的地域特殊性,目前咕咚的冰雪团队都在北京。“北京是冰雪重镇,冰雪是北京的城市名片之一,这里离我们的用户更近。我们也招募了一些拥有 创业 经验的人员投入到冰雪项目。”申波透露,“目前我们的冰雪团队有十几个人,已经至少投入了数百万的资金。”
对这个在新兴产业里刚刚起步的项目,申波表示目前并不考虑收入:“ 我们对这种早期项目完全不考虑怎么去挣钱 ,更多地是考虑怎么样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我们希望充当一个教育和培训的角色 。 ”
“我是一个‘善变’的人”
咕咚目前在跑步和骑行领域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影响力,而向冰雪运动的拓展则是对自身“运动矩阵”的补充。
“我们在公司业务和战略的取舍上,考虑的核心因素就是用户的需求。”申波说道,“他们都说我是一个‘善变’的人,我乐于去发现变化和拥抱变化。”
2014年,咕咚正式放弃了硬件业务,将方向转到 运动社交 平台。其中的原因,申波认为一方面 智能硬件 对用户来说并不是刚需,另一方面当时的智能硬件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创业公司不可能什么都做得好,我觉得我们的优势是在于软件服务上,因此选择了放弃。”
当时咕咚的硬件业务已经做到了一年几千万收入的规模。“放弃硬件我并不觉得心疼。就像当年的诺基亚,别人都做智能手机、出安卓手机,你不做那你自己就挂了。我觉得战略选择一定要快。”
然而,申波也并不是对每一次战略性放弃都感到“得意”。2001年,申波还在电子科技大读书时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创业,当时做了成都第一款电子储物柜,在发展状况不如预期之后选择了转让。“储物柜是一个重资产的生意,我们当时总共投了有将近一百万进去。但是到后期你要做生产、销售,这些资金远远不够。当时我们要取舍是再投入钱做下去还是转给一个更有资源的人做,我们选择了后者。”
申波现在反思当时的自己还是不够坚定:“这个事对我很有意义,就是 你看准的事情一定要坚持。但是一件事如果从事实上来说、从数据上来看已经不靠谱了,那你也不能坚持。其中的平衡很重要。 ”
申波在咕咚的战略上不断做出升级和转型,那么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于把握未来趋势的人吗?申波的回答简单明了:“我认为是。”
“我给2016年打8分”
从最初的硬件加网站,到移动互联网平台,再到放弃硬件,咕咚在“善变”的申波带领下,现在提出要打造全民运动生态系统。
“ 这个系统从两个维度理解:从横向上看,我们不只是做跑步、骑行,我们现在还有冰雪、健步走,以后还会拓展到更多的运动项目;在产业纵向上,我们从运动记录、内容、装备、教练、赛事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 ”申波介绍道。
目前,运动类APP市场是国内体育产业内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除了咕咚以外,悦动圈、悦跑圈等APP也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用户基础。“其实这个领域跟直播和团购比起来,竞争远远算不上激烈。”申波认为,“在体育产业内的话,可能跑步是做得最多的。我觉得一个行业有竞争是说明这个行业在快速地发展,如果没有竞争这个行业就死了。”
申波认为, 线下的能力对于体育公司来说是一个必选项。 “运动一定是在线下进行的,所以你必然要跟线下实体打交道,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申波说,“如果你在线上积累了很大的用户量,广告可能是很重要的收入,但是你不能只靠广告。我们追求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包括围绕赛事的一些装备、商品等。”
目前,咕咚的用户量已经超过7000万,并且在今年完成了5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我们做到现在的规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做得早。 ”申波说,“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做APP,很多你现在常听说的APP那时候还不存在。体育产业火了之后很多投机者跑了进来,而我们是坚持做了很多年的。”
2016年对于咕咚来说收获颇丰,那么申波会如何评价自己的2016年?
“我给2016年打8分吧”,申波说,“速度还可以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