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鼠标+水泥”的搬家模式,OTA们可长点心吧!
从英格兰的Thomas Cook组织第一个旅行团参观游览禁酒大会开始,旅游业这个传统产业的巨人已经走过了176年的时光。同比之下,胶片摄影业在180多岁的时候,就被数码成像技术彻底干掉了;欧美极其发达的报纸产业在200多岁的时候,也基本上只能在数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双重挤压下苟延残喘…… 而旅游业尤其是以 旅行社 模式为代表的产业,为何在互联网时代一直缺乏颠覆性的创新?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在线旅游最大的份额都集中在OTA,而OTA的商业模式都是千篇一律的“搬家”—— 本来是通过酒店前台、航空公司售票点、火车票窗口、景点售票处来进行销售的产品,统统原封不动的搬家到互联网上,然后实现分类预订销售。 而这种“鼠标+水泥”的搬家模式,近20年来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实话实说,我们是最不象互联网的互联网公司” ——这是国内某在线旅游OTA员工的肺腑之言。这样的感叹,同样来自几乎整个在线旅游行业,也影响到了正在创新中的在线旅游公司。无论是旅游商品的B2B、 C2B 、C2C,还是最近资本疯狂追捧的民宿、 定制游 、 出境游 、攻略社区,最终都逃不了旅游产业的一个终极魔咒“销售行为搬家”。
B2B其实就是旅游产品的打包批发搬家;C2B看起来是反向定制,其实只是个小而美的打包组合而已,没法规模化;所谓的民宿,只不过是早已有之的家庭旅舍,迎合投资迎合众筹而制造的一场资本泡沫运动而已; 定制游则是把传统旅行社销售和计调的工作,搬到网络上做成一对一的人工客服,并不是什么新模式 ;至于攻略社区,那完全是通过UGC把旅游产品说明书包装得漂亮一点个性一点,呈现给用户看,然后悄悄暗示一下别去OTA了我这里也可以逐个逐个预订呀……
智能手机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手机只是用于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完全改变了纸媒体的线性阅读方式;数码相机的出现,几乎颠覆了一个胶片帝国。 而在线旅游行业的产品结构和商业模式,如果只是局限于“搬家”这个刻舟求剑的形式,那么互联网对这个产业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正是因为缺乏创新和改变,所以近年来资本疯狂扫荡下的在线旅游新项目,几乎是全军覆没。比如纯单品订单类的在线旅游项目,无论是专注酒店或者门票或者小众旅游项目的,产品模式上跟携程网这类垄断性OTA没有区别。这类项目面临同质化的竞争,获客成本极高,价格又无法长期与OTA抗衡,最终的结局只能跟“淘在路上”一样。
比如在线售卖旅行社线路的项目,听起来很光鲜,什么亲子游啊、什么探险啊、什么X人成团啊、什么尾单夜总汇啊,那都是在炒冷饭,炒传统旅行社被电商忽悠转型的冷饭。 想想看过去多少旅行社尝试了自己建站卖线路?又有哪个旅行社的官网是成功的?又有哪个旅行社的在线销售数据,不是靠线下订单往线上财务搬家了给投资方看的?
正是因为缺乏创新和改变,所以近年来号称 人工智能 行程的、 大数据 智能AI推荐的、号称一键行程的在线旅游创新项目,如今也都打掉的牙只能往自己肚里吞。
比如首轮融资数千万的某APP,靠几个完全没有旅游产品经验的技术牛人,凑一起做了个景点酒店餐饮的筛选器,然后就声称要颠覆旅游行业了。而实际用户少得可怜,一个app获客要几千块钱就吓得惊呆了,赶紧从B2C转型做B2B。真要是做出来的人工智能那么强大那么好用,犯得着花几千块钱去拉客么,用户自己都蜂拥而来啊。
比如某app多次融资多次PR稿里誓誓旦旦说“一秒钟就可以生成行程,可以根据用户喜好智能修改,可以根据实际行程智能调整线路”,谁知上线后承诺的功能一个也做不到,几个月后悄悄的转型了。 还不得不花钱请了一堆旅行社计调来冒充旅游达人做客服,所谓的智能也沦落为景点销售跟用户的聊天室。
旅游行业,准确点说个人旅游业,目前看来是一个太缺乏改变的产业,但又是一个非常容易产生变革机会的产业 ——因为旅游是服务行业,它不同于产品的发明创新需要太多的积累和测试。服务行业往往一个小小的用心改进和创造,哪怕是在用户体验上前进一步,就能带来巨大的产业收益。
Thomas Cook当年只是拉了一火车人去度个假,就诞生了服务周全的旅行社业务,在此之前的成队旅行只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已;Tony Wheeler横穿欧亚大陆回到澳大利亚之后,遇到了很多想要自助旅行的人不断询问他们关于此次旅程的各种问题,由此诞生了著名的自助旅游图书指南lonely planet,在此之前的旅游书籍都只是历史地理图片集而已。
当然,旅游服务业的创新,又恰恰是非常容易被忽视的价值点,毕竟服务行业的照搬模仿,比起制造行业的山寨出品,更加轻而易举。
资本的驱动,对于产业创新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资本自身解决不了创新问题,创新只能靠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研究分析尝试,再脚踏实地去实现。 对于当下在线旅游行业一味“搬家”式的所谓创新,实在不敢恭维。投资潮吹捧下的在线旅游泡沫产品,也实在惨不忍睹。
几个强大的OTA横在路中间,为什么这些创业者对此视而不见呢?他们抱着做大了就可以卖给OTA的梦想,烧风投的钱、烧自己的精力,犹如飞蛾补火一样的把各种能想到的千奇百怪的旅游产品都往互联网上搬家堆砌。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跟共享单车的颜色已经不够用了一样,OTA的产品频道页面也不够用了。 如果某一天OTA上卖的旅游产品分类,跟淘宝网的分类一样多了,这个曾经成功的在线旅游商业模式也就算是灯枯油尽了。
想起一个商业段子,说是某条街上有个加油站很赚钱,于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去这条街上开加油站,一个挨着一个,然后互相杀价拉客。然后,精明的犹太人来了,他们不抢加油站的生意,他们开餐馆、开汽车旅店、开修车铺、开便利超市,各赚各的钱。
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家做轮胎生意的,行业竞争对手太多,想打价格战又耗不起,怎么办?他们发现开车的司机最嘴馋,最善于开着车四处找好吃的,开车多了不就正好加速轮胎磨损更新么,他们就编辑了一套专门给司机看的餐饮美食手册,放在轮胎店铺里免费赠阅,凡是用这家轮胎的车到了餐馆还有折扣……
在线旅游行业,实在是太缺乏一个象《米其林餐饮指南》这样漂亮的产业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