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IP内容付费实现盈利,离爆发还有多远?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早教IP内容付费实现盈利,离爆发还有多远?

教育市场是一个极度品牌化的市场,例如新东方,已经成为英语培训的代名词。对于用户而言,教育产品的品牌则是他们消费决策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教育行业围绕IP创业的项目越来越多。

从2010年开始,早教领域涌现出了一批像“小伴龙”“贝瓦”“多纳”等新的品牌。我们分析原因有二:一方面,学龄前儿童容易对事物形成情感寄托,早教品牌一般利用卡通形象为儿童提供陪伴式教育,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另一方面,学龄前儿童对早教产品的需求范畴较广,包括音频、视频、游戏、书籍以及其他衍生品,这就为IP孵化提供了有利土壤。

“小伴龙”是有伴科技为0-8岁儿童打造的,陪其探险、唱歌、跳舞、学知识的虚拟伙伴。

小伴龙创始人曹传宇是腾讯早期员工,于2000年加入腾讯从事技术工作,之后在腾讯旗下拍拍网从事管理工作,2007年离职创业。和很多教育行业创业者一样,曹传宇也是在初为人父之后,苦于找不到优质的儿童教育内容,才萌发了进入儿童领域创业的想法。

2010年上半年,曹传宇带领一个6个人的团队在深圳成立了儿童内容聚合网站——有伴网,当时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原创内容。2012年初拿到天使投资后,CTO甄文智、COO陈惟华,以及拥有十多年儿童图书出版经验的内容总编曾再裴加入团队,这个时候,团队才开始打造小伴龙IP。

借势移动红利,集中力量打造小伴龙APP

与许多儿童内容平台通过多产品矩阵打造IP不同,小伴龙自2012年下半年上线以来,一直只做一个APP,并在同一个APP中持续更新内容,以形成合力,提高用户留存率。

另外,据统计,目前国内应用市场,早教类APP已超过5000款,分别专注于儿歌故事、识字、英语、益智游戏等领域。相比而言,小伴龙APP从一开始就没有局限于某个细分领域做内容,而是推出卡通形象,致力于打造儿童IP,扩大品牌影响力。

小伴龙APP内容分为“去哪”“歌舞”“学堂”“宝箱”等4个板块,一共推出了200多个原创内容模块。其中,“去哪”“歌舞”“宝箱”等板块提供免费更新内容,2016年7月底上线的“学堂”板块提供部分付费内容,这也是小伴龙首次尝试内容付费模式。

目前“学堂”板块针对拼音、识字、数学、英语、习惯等推出30多个内容包,付费内容约20个,每个内容售价1元。每个收费内容包学时大约7-8分钟,在这个过程中,小伴龙陪儿童一起碎片化学习,让其在玩的过程中学到单个知识点或者养成1个好习惯。

通过动画片、舞台剧、衍生品等形式,放大IP价值

针对儿童打造IP,首先就得让其能够对某个事物产生情感关联,对某个形象形成记忆点,才有可能形成商业变现价值。一般而言,儿童IP都需要借助大众媒体刷量来传播,例如,大众熟知的“喜羊羊”“熊出没”等儿童IP都是通过300多集动画片让儿童接受IP形象的。也就说,儿童IP,包括小伴龙,在曝光率足够大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依靠衍生品变现实现商业价值。

除了依靠移动端内容扩大用户群体,过去2、3年,小伴龙也尝试过开发周边衍生品、举办线下活动等提升品牌影响力。在APP之外,小伴龙旗下还有一条销售IP衍生品的产品线——海螺屋。

此外,2016年小伴龙举办6场线下儿童舞台剧,并且计划2017年开发动画片,通过视频网站和OTT等合作渠道提升IP影响力。

依靠内容收费,于去年10月已实现月度盈利

小伴龙于2016年10月开始已实现月度盈利,目前内容收费是其商业变现的主要途径。

在内容收费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之前,小伴龙曾经尝试依靠周边衍生品盈利。探索之后,团队发现周边衍生品毛利率较低,所以这并没有成为小伴龙主要盈利方向。

小伴龙内容收费的商业模式背后有两大逻辑:

一是,在产品方面,小伴龙的出发点以满足儿童需求为主,通过原有免费更新的内容在无形中影响儿童的价值观,而收费内容包则是在无形中加入可量化的知识,比如拼音、识字等的内容,以及吃饭、睡觉等习惯培养。在满足儿童需求的同时,又解决了家长的痛点。

二是,在用户方面,小伴龙APP在移动普及的红利影响下,在儿童领域积累了庞大的活跃用户,通过口碑传播和应用市场的竞争优势,用户持续增长可预期。

截至目前,小伴龙APP用户已经超过4300万,月活用户1000多万,其中付费用户已经超过160万;月留存率60%左右,用户的日平均停留时间为40-50分钟。

毛利高,净利有较大提升空间

在内容制作上,目前小伴龙的收费内容数量还不多,未来可制作的知识点还较多。比如数学这块上,可以做的付费内容知识点有上百个,小伴龙APP已经做的还不超过4个。

小伴龙90%以上内容都为原创,涉及版权费用的业务主要是儿歌,目前每年的版权开销大约为十几万元。

在渠道推广上,小伴龙APP在APP Store等应用市场的儿童和教育细分排行榜长期占据TOP3的位置,这种良性循环会给小伴龙自然导流;同时,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是小伴龙的两个用户爆发点,当孩子和家长聚在一起的时候,凭借口碑效应,为小伴龙带来大量新增用户。

就渠道推广成本而言,2016年的市场投入主要用在举办线下儿童舞台剧。

总的而言,与传统教育行业相比,靠内容收费支撑的小伴龙的毛利较高,达60%以上,可以预期,小伴龙近3年净利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内容付费模式待市场验证,IP打造“熬”了6年

随着消费升级和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对早教市场的内容需求增大。但是,就供应端而言,我国早教市场优质内容却相对稀缺,呈现“以创业型企业为主,市场分散尚无巨头”的格局。国内早教内容平台大多以巧虎作为对标对象,然而由于产品和渠道差异巨大,小伴龙的内容付费模式未来能否大规模爆发还需待市场验证。

首先,内容变现需要“熬”,要打造爆款IP成本巨大。 有伴科技成立6年多,虽然积累了庞大用户数,但要想把小伴龙打造成为爆款IP,还需要通过动画、影视等传统渠道扩大曝光量。

其次,产品和渠道发生巨大变化,尚未出现超越传统渠道产品的儿童IP。 巧虎是通过电话、直销、会员等渠道与线下销售并重,在中国打造出知名IP。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线上成为主要销售渠道,虽然早有儿童产品巨头涉足,但在互联网渠道上尚未出现更高品质的儿童IP。

再次,对于内容质量的把控。 目前小伴龙的付费内容包占比很小,一旦内容制作人员增加,付费内容占比提升,如何在吸引儿童注意力的前提下保证内容质量、获得父母认可,会成为小伴龙内容扩展上新的平衡点。

最后,付费ARPU值较低。 学前教育买单者和使用者分离,早教产品需要同时满足家长和儿童的需求。目前小伴龙付费ARPU值较低,在4-5元之间,当然这与当前付费内容的数量和单价有关,但如何在提高ARPU值的同时扩大付费人群比例,将会是小伴龙面临的新的挑战。

近期,爱分析对小伴龙创始人曹传宇进行了调研访谈,现截取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

Q:小伴龙的业务体系是什么样的?

A:我是2010年在深圳开始做这个项目的,当时还没有小伴龙,也没有联合创始人,只有一个小团队,大约6、7个人,做知识小网站;2011年底2012年初,我们拿了奥飞动漫董事长蔡东青的投资,大概200万元,这个时候其他合伙人,包括内容主编、CTO、COO加入到了团队;2012年,我们开始做小伴龙APP,2012年下半年产品正式上线,到现在小伴龙APP有4年多的历史。

2016年以前,小伴龙一直在做用户规模,之前2-3年中也做过一些商业尝试,比如IP衍生品、线上会员等,但都不是特别成功。

2016年,我们重新认识自己,小伴龙主要是一个内容驱动的产品,既不是互联网里面工具型的应用,也不是一种游戏。2016年7月底,小伴龙APP第一次推出收费内容,效果非常好,4个多月时间,收费用户就超过了160万。

总的来说,其实小伴龙的业务模式比较独特,我们做的是碎片化的内容,每一个内容包7-8分钟,孩子通过每个内容包学到一个知识点,同时这些碎片化的内容都很便宜,售价1元钱。

小伴龙业务的业务模式是基于庞大的用户基础,付费内容推出之后,付费用户的量起来得很快,通过去年的运作,现在小伴龙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内容收费。

Q:小伴龙是如何协调家长期望和孩子的需求的?

A:首先,小伴龙主要还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主,出发点还是孩子喜欢为主。

其次,小伴龙的内容主要不是做游戏,游戏内容对孩子其实是没有什么营养的,小伴龙的内容是有故事情节、有价值观的,无形会给孩子传达品德的熏陶。原来的免费内容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现在的收费内容让孩子在无形中学到可量化的知识,比如拼音、识字等内容,或吃饭、睡觉等习惯,无形中形成正面的影响,解决了家长的痛点。

Q:目前小伴龙的团队组成是什么样的?

A:2016年初我们还不到40人,现在团队规模翻了一番,超过了80人。但与其它工具类型的应用不同,我们的人员结构主要还是以内容产出的人员为主。

Q:小伴龙的成本结构是怎样的?

A:小伴龙的成本主要是人工,占了大约70%;还有一部分是带宽、录音制作成本;行政、房租、水电开销。

Q:小伴龙的营收情况怎么样?

A:小伴龙从2016年7月开始商业化,2016年10月已经实现月度盈利,预计2017年收入还会快速增长,盈利增长8、9倍,2017年暑假之后,月收入目标是1000万元,理想状态年收入可以达到亿的级别。

Q:2017年小伴龙有哪些规划?

A:一方面,在小伴龙APP庞大的用户量的基础上,把商业模式规模化跑起来;做一些战略性的布局,预计用3年时间,在IP上去做一些品牌化的投入。

另一方面,APP这块开始做新的尝试,按年龄层、用户分类,利用小伴龙的品牌基础,做一些新的APP。

Q:小伴龙的对标公司是?

A:目前,小伴龙和同类型的产品有很多区别,其实拥有了自己的渠道,可以直接向用户收费,很多同类其实是做不到的。

有人把小伴龙往巧虎2.0去套,勉强可以成立,巧虎是传统渠道去做,电话、直销、会员。

小伴龙是通过移动互联网APP的形式把这个渠道建立,二者虽然都对教育内容收费,但其实还是不太像。

Q:整个学前和早教市场的市场规模增速如何?

A:现在国内做早教领域有两种商业模式:1)有老师参与的商业模式。像新东方在线、VIPKID做得规模比较大,或者是传统线下有老师的培训班,搬到线上来,因为运营能力强,所以收费比较高;2)没有老师参与的商业模式。更偏学而不是教,出发点还是陪孩子一起成长,小伴龙属于这种模式,小伴龙虚拟形象不是老师。

小伴龙“去教师化”的商业模式之前一直没有公司跑出来,但是这一块巨大的市场是毋庸置疑的。与出行方面或是金融方面不同,早教领域具有特殊性。做内容内容平台,对比其他互联网公司算是慢的,是需要有一些沉淀,不能快,但一旦沉淀下来,会是一个好的壁垒,后来者不是那么容易去赶超。小伴龙做了4年多才看到可变现的商业模式。

推荐阅读:

3D打印教育展望:爆发在即,正确的打开方式有几种?

随意打赏

ip 内容付费盈利模式还有多远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