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家都在兜售“新零售”,到底是概念炒作还是商业新出路?
当越来越多的商业实体开始转型,开始向市场、向消费者抛售“ 新零售 ”概念的时候,我们需要想一想,到底什么是新零售?“新”零售区别于 传统零售 的核心点到底在哪里?概念有时候看起来枯燥,但却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物的本质。只有明白了这其中的奥妙,我们才能更清晰的看到市场、业态以及“新零售”的走向。
两年前的云栖大会, 马云 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于是,和所有的新造词一样,“新零售”开始席卷大江南北。或许是我们这一代人深受刚刚辞世的金庸先生的武侠情结影响,从政界到商界都特别喜欢造新词,总觉得这样就等于找到一本绝世武功秘籍,然后打遍天下无敌手。于是,每每大佬造新词,大家便一拥而上……但如果商业世界真像武侠小说里一般简单,那就好了。
新零售的定义
新零售——即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 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摘自百度百科)。
于是,我们会发现两年来充斥着各种新零售项目,似乎都符合这个定义。事实真是如此吗?这就要从新零售的目的去看,到底新零售在商业社会中的目的是什么。
新零售的目的
用更低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向用户提供体验更好、与用户需求更匹配的商品。
性价比永远是大杀器,拥有极高性价比的产品往往会拥有更大的市场。
这就是为什么Zara老板成为了全球首富,优衣库老板成为了日本首富,还有小米、Muji、名创优品等也都成为了行业的领头羊。
用更高的成本做出更好的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是完全符合商业逻辑的,如何用更低的成本做出更好的产品,并用比竞争者更低的价格售卖是商业社会永恒不变的挑战。
以供应链改造为例,传统零售中一个商品从工厂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平均流转次数高达17次,由此可见中间的改造空间之大,由于零售体量巨大,在某一个环节切入,大幅提升效率或用户体验就将具备很可观的商业价值。
新零售实施要素
人、场景、交易流程、货、成本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只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可:用什么样的成本结构(运营流程)让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和地点用什么样的价格和方式买什么样的商品来满足他们的什么需求?即在交易中如何搭配人、场景、交易流程、货、成本结构这5个因素。
一个新的零售模式,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就表示其商业逻辑是通的,如果比传统的模式有效率或用户体验的大幅提升则可称之为新零售。
例如:自动售货柜——成本(电费、柜体费用;比人工售卖成本低很多),24小时在有一定数量流动人群的场景下以与便利店差不多的价格和便捷的移动支付的方式即买即取的购买饮料解决其口渴的需求。这个场景下,口渴是刚需,数据也证明,饮料比其他食品的销量要大很多。
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1、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时间和地点会产生什么样的需求。
2、新零售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需求。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找到市场点的问题,而第二个问题需要我们用大量的技术手段来实现,技术的进步也使得我们解决第一个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就是我们理解的新零售。而绝对不是简单开发一个线上商城,弄个会员系统就是新零售了,只有把上述这些因素通过一套机制良好的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零售。
零售是一个巨大的行业,每年产生40万亿左右的GMV,其中线上占比不足20%,未来80%的零售不一定是线上的,但一定是互联网的,这是马老师说的话,而零售的各行各业中又存在者很多特殊的点,人、场景、交易流程、货、成本结构,再结合不同行业的规则和习惯,将衍生出很多新的玩法,去颠覆传统模式。
今天一个水果店关门一定不是因为旁边的水果店,而有可能是旁边的餐馆,谁说餐馆里面卖水果就不可能成为主流呢?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