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国美金融、招联金融捷报频传,消费金融进入盈利爆发期
8月5日,招联
消费金融
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章杨清透露,招联消费金融目前客户超过1200多万,人均授信金额约为5000~6000元,放款额超过1400多亿,不良率大大低于银监会同业水平。
依托零售巨头国美集团的 国美金融 也在近日公布了上半年的业绩。今年上半年国美金融交易总额264.36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280%;上半年累计发放贷款同比增长885%;累计注册用户442万,同比增长1388%;总收入同比增长1700%,剔除拨备补增后,国美金融实现6月份当月盈利。
前段时间,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三家持牌系也都披露了自己上半年的业绩。
今年上半年,中银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125.73%;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192%。数据显示,2016 年中银金融实现营业收入23.51 亿元,净利润5.37 亿元。这意味着,中银金融今年上半年赚取的净利润已经超越去年全年。
从收入结构看,中银金融收入大幅增长得益于利息收入的大幅增加,上半年利息净收入达到18.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1.5%,同比增长超10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75亿元。
近日, 苏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正式公布了2017年半年度财报:该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0221.9万元,同比增长超过136%;半年度利润总额达到4286.9万元,同比增长达到129.26%,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更是超过3198%。
而刚刚成立一年左右的中邮消费金融也在8月1日宣布, 中邮消费金融贷款余额突破百亿元。 中邮消费金融旗下主要有“邮你贷”“邮你花”“邮你购”三大产品。
行业竞争加剧,线上、线下各显神通
虽然各家发出来的数据都非常好看,但身处行业里的人员恐怕都有同一个感觉: 上半年消费金融并不好过。大量玩家的涌入和监管政策的密集发布,都让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甚至经历了不小的动荡。
而公布成绩的这几家消费金融公司都持有牌照,在合规方面有天然优势。其中,招联金融作为一家成立一年多的消费金融公司,因为鹤立鸡群的业绩在今年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短短一年多,它的成绩就几乎比肩在中国深耕多年的捷信。
招联金融旗下拥有“好期贷”、“信用付”和“零零花”三大产品体系,从成立之初就坚持全线上运营,而且选择合作渠道作为主要的获客渠道,正因此其运营、获客等各方面的成本都控制的非常低。
招联金融工作人员在知乎论坛透露,招联的获客渠道包括支付宝、招行手机银行、联通金融、美团(目前预授信VIP可见)、卡牛、土巴兔等线上的渠道,也有美联英语、华尔街英语等O2O渠道,还有招商银行提供的线下渠道。
但是,一直相对低调的招联在近期接连投放广告,甚至包下了一个地铁做广告。可见除了之前的合作渠道外,招联也在努力通过营销手段获得更多自有客户,打造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中银、中邮也基本走的是差不多的路子。虽然都有自己的APP,但其主要获客渠道都来自合作渠道。除了自家银行和线下中介公司导流外,消费金融公司也纷纷寻求与互金平台合作。
相较之下,苏宁消费金融、国美金融背后有苏宁、国美这样的零售巨头,可以直接依靠自有消费场景开展消费金融业务。
苏宁消费金融的主打产品是“任性付”,这款产品切入了苏宁线上线下的消费场景中,用户可在线上完成身份核实,并迅速获得审核结果,自动申贷率99%。自有消费场景的好处是其获客成本非常低廉,苏宁消费金融透露目前任性付的平均获客成本不超过8元;同时,截至6月末其不良率低于4%。
而老牌消费金融公司捷信则一直坚持线下场景的驻店模式。捷信集团董事长依西·施梅兹透露,截至一季度末,捷信在中国资产总额达75亿欧元,活跃客户超1320万个;共设有17.8万个线下贷款服务网点,服务客户超3000万人次。
但重薪从捷信挖来高管的小牛分期,复制捷信的线下模式时只能暗淡收场,最后大规模撤离3C场景消费贷,转型医美等服务领域。背靠淘宝这座金矿的花呗最近则大举进军线下。
说到底,无论是选择线上还是线下,只有做好运营、做好风控,才能真正在这个行业站住脚跟。
科技赋能,动能转换。9月14日亿欧将在北京双井富力万丽酒店举办以“ 服务实体经济 ”为主题的 2017中国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峰会 ,活动详情及报名请戳: 服务实体经济——2017中国金融科技未来领袖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