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企业达269家,巨头鏖战O2O争未来
央行近日在其网站挂出了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获牌名单,此次获批企业共计19家,公开资料显示,此次牌照发放后,持牌单位将增加到269家。值得关注的是,新增的不少第三方支付企业背后,隐现巨头的身影,如安邦保险、用友软件、石基信息、链家地产等。截至目前,在近270家获牌的支付企业里,已经齐聚了包括BAT这样的互联网巨无霸,还有电信运营商以及银行等传统金融巨鳄。整个市场的业务形态正逐步从单纯的支付向互联网金融理财、消费等方向转变,巨头的鏖战正加速行业洗牌进程。
移动支付市场再添19路新军
央行公布的第五批第三方支付牌照获牌名单共计19家企业,其中广东8家,北京3家,山东3家,重庆、湖北、广西、陕西、新疆各1家。此前,央行共发放过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分别是2011年5月18日27家单位获批;2011年8月29日13家单位获批;2011年12月22日61家单位获批;2012年6月27日95家单位获批。此后,央行再未批量发放过牌照,但陆续给个别企业发放。据公开资料显示,此次牌照发放后,持牌单位将增加到269家。
央行此次除了发放牌照外,从7月8日—10日,还有27家已获牌企业得到了业务类型拓展。如,腾讯旗下的财付通业务类型在之前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业务的基础上,增加了银行卡收单业务;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在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的基础上增加了移动电话支付和预付卡受理业务。
此番获牌的19家第三方支付企业中,尽管大多数名不见经传,但是其背后依然隐现巨头的身影。北京帮付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背后是安邦保险,安邦持股95%,业务类型包括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用友软件旗下子公司畅捷通支付技术有限公司持有北京畅捷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75%的股份,北京畅捷通拿下的支付牌照的类型是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而获得牌照的北京理房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则是链家地产的子公司。
从首批第三方支付企业获支付牌照到如今的第五批,无论是企业类型、性质还是业务都包罗万象,既有直接跟支付相关的互联网电商企业,还有和支付终端相关的电信运营商,更有软件、地产、保险等看似没有多少关联度的企业。
巨头鏖战促支付业务多元化转变
易观智库近日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业务延展研究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总体交易规模突破13010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800.3%。
与此同时,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支付市场竞争的加剧。目前看来,移动支付格局呈现三大势力交锋的局面,互联网系、电信系以及传统金融机构这三方势力都有各自的优劣势。支付宝作为互联网系第三方支付企业中的代表,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近日支付宝就与环球蓝联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联合推广支付宝海外退税服务;和支付宝“走出去”相比,拉卡拉则在社区电商O2O模式上进行尝试,产品囊括了自助银行、便民缴费、生活服务、转账汇款等多种便民增值服务。而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这样的电信系眼中,线下的针对校园、企业、商圈的刷手机支付消费是他们的切入点也是立足点。中国电信翼支付打造的线上购物、转账、互联网理财加线下便民缴费、小额刷手机支付等应用受到消费者亲睐。
近一年来,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各类创新已然拉开了新一代技术革命的序幕。新形式的支付手段在市场中逐渐升温,移动支付市场百花齐放,在APP客户端支付之外,其他方式也逐步被用户接受,如扫码支付(29%),声波支付(22%)或者近场支付(20%)等。尽管目前各种移动支付的使用率仍在逐渐提高过程中,但是这些支付方式已被多数用户知晓,随着O2O等丰富的应用场景的出现,这些支付方式也将迎来快速的发展。
O2O支撑移动支付应用未来
得益于移动支付产业在业务模式和产品创新上的不断探索,以及对应用场景的不断尝试,用户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黏性得以提高。经过近两年发展,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已经逐渐养成,这为整个市场的高速发展打下基础。
由移动支付带动的互联网金融热引发了业界关于移动支付未来的思考。一方面,以阿里支付宝和腾讯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机构正在通过新的商业模式进军金融支付领域;另一方面,以银联和各银行为代表的传统支付机构又凭借对互联网精神的理解不断展开各项支付创新。而在这中间,通信运营商和终端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手握着移动支付和硬件的入口,在各方的角力和创新推动下,NFC近场支付、声波支付、二维码支付等电子支付开始呈现越来越多的创新形态。
行业研究机构分析指出,未来几年将是移动支付产业取得突破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场会迎来三个浪潮: 一是移动互联网远程支付 ,即基于移动互联网把PC端照搬过来的模式; 二是O2O电子商务支付 ,未来或将出现一些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形态,从而为移动支付产业带来一个短期的高速增长态势; 三是非接近端支付。 随着近场行业标准、受理环境、应用场景、应用内容等基础条件的逐步成熟,移动支付将迎来大爆发期。
显然, 拥有大量用户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面临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线下提供更多的交易场景,一方面能够满足现有的便捷支付需求,另一方面能够挖掘潜在的移动支付需求。 互联网巨头已经在百货商场、专卖店、自动售货机、打车等诸多场景中展开激烈竞争。这场较量真正的市场影响力在于用户对于移动互联网支付产品、O2O应用的了解、熟悉以及使用,进而提升用户粘性,究其根本就是一场教育用户、培育市场的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