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区长顾洪辉: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升级,四大方面成效显著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长宁区区长顾洪辉: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升级,四大方面成效显著

2016年6月,上海市首个“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落户长宁区。适逢消费升级的涨潮之际,生活性服务以鼎沸之势上升到了发展战略层面,长宁区政府扛着生活性服务的旗帜迎风而立,站在产业优化升级的路口,引领“品质生活、服务升级”的发展方向。

2017年6月15-16日,由长宁区政府牵头,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与亿欧联合主办的【 2017中国互联网新商业峰会 】将在上海市绿地会议中心举行。届时,涉及生活性服务行业的企业大咖将现身这股浪潮之中,推动以长宁区为代表的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升级。

文章转载自“经济展望”,由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当前,上海市正处于深度转型的关键时期,面对资源约束趋紧、产业结构升级等问题和挑战,长宁区委区政府提出要全面实施产业发展和城市更新“两大战略”,为长宁经济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从产业发展战略来说,就是要积极融入国家和上海发展大局,在原有优势产业的基础上,重点聚焦航空服务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等三大产业,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区域发展厚植优势。

目前,产业发展战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2个国家级示范区(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全国首个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以及3个市级试验区和集聚区(虹桥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上海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等均已先后落地长宁,重点企业加快集聚,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产业转型成效明显,2016年现代服务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超过76%。

近期,本刊就上海市“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相关情况,对长宁区顾洪辉区长作了专访。顾区长对此作了全面阐述:

长宁区提出创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主要考虑是什么?

按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为了积极落实“互联网+”国家战略,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长宁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积极争取,经市政府批准,全市首个“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设在了长宁,旨在以互联网为驱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产业创新,促进产业跨界融合,释放消费潜力,惠及社会民生,不断提高生活性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1、“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总体思路

拟用三年左右时间,以放宽准入、创新监管为中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外资开放、登记改革为重点深化投资管理开放,以税费改革、政策扶持为核心落实税制和政策保障,以信息基础、示范工程为抓手探索技术和业态创新,有效破除“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管制税制和体制机制障碍,实现“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若干重点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释放消费潜力,激发行业活力,增加就业机会,确立上海“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在全国发展的优势地位,更好发挥示范引领和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2、长宁建设创新试验区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

具体体现为四大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长宁是上海连接国内外的重要节点,创新示范效应能够很好地向全市乃至向长三角和长江流域辐射。

二是产业优势,目前长宁服务业税收占全区税收比重高达98%左右,其中现代服务业约占76%,尤其是信息服务业产值超过700亿元,位居全市前列,区内还有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等产业园区。

三是企业优势,在“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方面已集聚了上百家相关企业,并集聚了携程、大众点评、格瓦拉等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以及苏河汇、财富天地等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四是互联网技术运用优势,长宁从推进“数字长宁”到“智慧高地”建设,近年积累了一批科技创新资源,逐渐打造了品牌特色和比较优势,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居民衣食住行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创新试验区设立以来,目前长宁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情况如何?

自2016年6月市政府批复同意在长宁区设立上海市“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以来,总体来看,试验区发展品牌影响力开始显现,正在成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集聚地、互联网新兴行业的制度创新策源地、风险投资遴选项目的高地、成熟互联网+企业和TMT(科技、媒体、通信融合)媒体进入上海的目标选择地,对全市创新经济和新兴行业的引领辐射作用正逐步凸显。在产业发展、制度创新、创业环境、改善民生四方面成效显著。

(一)产业发展方面

1、企业加快集聚拓展

自上海“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设立至2017年1月底,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新设企业501户,同比增长21.23%,新增注册资本34.32亿元,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重点企业不断集聚扩展,目前,区域内“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重点企业,从试验区新设时的60家扩展到102家,2016年102户重点企业税收总额为20.64亿元,同期增长26.08%,经济贡献进一步提高。

2、跨界融合助推新业态蓬勃发展

行业细分领域骨干企业崛起增多,在互联网+本地生活、+旅游、+商贸、+文化等行业崛起了一批行业骨干企业的基础上(“大众点评”、“携程”、“易果生鲜”、“阿基米德”等),互联网+家庭服务、+医疗、+教育等一批行业也正在涌现骨干企业。如,参与国家“脑计划”的“承蓝科技”,着力打造生命科学大数据云平台,已成功挂牌“新三板”。

业务跨界渗透态势明显,如,“泰笛科技”从互联网+洗涤业务,拓展至鲜花绿植配送业务后,产生了上门收送衣物同时送花的业务协同效应,不仅增加了洗涤业务的消费频次,也分摊了自建物流的上门成本。

线上线下融合效果突出,如“菜管家”开设泰兴路和钦州北路两家门店,集自助买菜、试吃体验、物流配送中转于一体,兼营社区自助贩售设备。模式和技术相互渗透加强,企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更新,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二)制度创新方面

1、聚焦企业诉求,推动行业发展

已于2016年7月份启动了“一照多址”登记注册试点,允许试验区企业在一张营业执照上登记本区内多个经营场所,有效简化了登记注册程序,降低了企业网点扩张成本,目前已有三家试点企业受益(“易果子公司安鲜达”、“新长宁慧生活”与“南瓜车”)。深化“单一窗口”模式改革,办理时间由原来的两周缩短到4个工作日,显著提高了企业设立登记的办事效率。

2、加强政企合作,创新监管方式

通过探索网络监管方式,深化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市场竞争更加有序。全力以赴推进国家级“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建设,与在“互联网+餐饮”领域领先的美团点评集团签订食品安全合作协议,启动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示范项目,依托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创新监管方式,政企合作取得了初步进展。

(三)创业环境方面

1、要素支撑环境更完善,企业发展有资本、有人才

试验区活跃着一批创业投资机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专业服务行业也较为发达,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金融及服务支撑。

比如:“方糖小镇”近期获A轮投资近2亿元人民币,也成为国内联合办公领域第二家估值超过10亿元的公司等。著名外企、国企、互联网企业人才的创业裂变效应明显,比如移动互联网+实时视频企业“亦非云”创始人兼CEO黄思钧为原百视通新媒体副总裁、上海市千人计划企业领军人物,试验区呈现创新创业人才集聚的显著特点。

2、外部服务环境更友好,业务支持有政府、有市场

区相关部门开展各种形式政策服务指导,为企业创新创业提供帮助,比如临空园区帮助“云舞科技”申请VR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同时根据企业需求,适时牵线搭桥、对接发展资源,比如“尚戴健康”经区政府牵线,与“易果生鲜”开展合作,选用高品质食材,为孕妇等特殊群体提供更加优质健康的餐饮选择等,牵线合作初显成效。

(四)改善民生方面

1、填补社区配套盲点,增强便捷服务体验

开展政企互信合作,通过政府向社区服务平台“新长宁慧生活”购买服务,实现O2O民生托底服务落地。破解“最后一公里”,依托品牌企业,解决买菜难问题。目前,试验区内已设立27家“智慧微菜场”。

2、扫除企业入户障碍,增强放心服务体验

通过网络公开增强家政企业与家政从业人员的信息透明度,推进优质诚信服务入户。通过职业发展体系,提供更高端的专业服务。

在推动创新试验区“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方面,未来有什么进一步的考虑?

长宁区将继续争取与市级部门加强联动,聚焦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推进既定方案及工作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内容,继续深化探索,积极尝试,力求突破。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信用建设,提升行政效能,创新监管模式,继续落实简政放权,探索在放宽事前准入的基础上,完善适应行业特点的事中事后监管,尝试利用多领域信用数据和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手段联手进行风险和信用监管,营造衔接有序、协调运作的政府服务环境。

2、深化投资管理开放

进一步扩大外资开放,鼓励外商投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领域,深化登记改革,推进行业标准的制定,促进产业融合,加强消费维权,强化知识产权,探索企业登记住所、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登记等改革,扩大“一照多址”试点范围、健全完善“一址多照”,为投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营造更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

3、完善税制和政策服务

进一步开展税费改革,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营改增”工作,探索适合“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的成本抵扣方式,为企业减轻负担,对接科创政策,落实专项扶持,出台产业政策,开展宣讲执行,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人才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有利于转型升级的发展环境。

4、推进行业组织建设和企业创新发展

成立行业联盟,协调企业沟通诉求,做强电子商务,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加强行业研究,举办座谈培训,开展持续宣传,营造有利于产业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深化无线城市建设,与中国电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提升包括4G/5G、光网、互联网国际出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能力,构建软件化、集约化、开放化的云网融合网络架构,同时推进区域“互联网+”政务,不断提升基础设施网络服务能力。

结合长宁区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有哪些特色的、重点的工程?

重点聚焦4个示范性工程,即商圈改造、社区商业、电子商务、模式创新领域的示范工程建设。

1、商圈改造

推动中山公园和新虹桥两大市级商圈转型升级,通过移动支付与消费者联系互动实现消费闭环,推广智能导航、精准服务、移动支付等智慧商圈服务。支持大型商贸、餐饮、健康、养老、旅游、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开展网订店取、预约上门服务等业务,为消费者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智能化“一站式消费体验”。

2、社区商业

将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的创新实践惠及民生,让社区居民亲身体验“互联网+”对生活的改变,鼓励探索社区商业发展新模式,探索社区智慧屋、智能提货柜、自动生鲜售货终端等社区服务发展。紧密结合社区、物业等公共服务存量资源,开展快递配送综合服务试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支持“互联网+”服务应用的品质社区建设。

3、电子商务

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建设,积极发挥临空国家级园区的转型示范效应,建设一批有利于“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电子商务园区及孵化基地。推动产学研互动,聚焦生活性打造电商研究高地。

加快汽车、医药、教育、文体等行业电子商务在生活性服务领域的应用。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各类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创新发展,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和仓储设施。

4、模式创新

充分利用科技企业孵化器、文创园区、科技园区等资源,构建一批众创空间服务平台,鼓励跨界交流,支持举办国际性、品牌化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展会和论坛。提供自由开放协作环境,促进创意的实现以至产品化。集聚一批“四新”经济新物种、新苗子,努力成为“四新”经济策源地。积极打造体现国际时尚之都的设计街区。

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发展有两个关键要素,是企业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是人才,二是金融,在这两方面,试验区会有哪些突破性的举措?

1、人才方面

构建适应互联网特点的、与传统行业人员不同的人才认定标准,修订完善并纳入《上海市重点领域人才开发目录》。积极落实科创中心人才政策,推动“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重点企业享受落户政策,争取更多优秀人才落户。调整与互联网企业新型劳动关系不相适应的管理方式,在人才公寓、团队激励、人才流动等方面优先支持“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

2、金融方面

鼓励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加强对特殊股权架构企业拆除VIE结构回归国内上市的支持。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兼并重组。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作用,吸引各类资本共同参与形成“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基金或并购基金。

对于企业来说,落户在试验区有哪些特有的利好?在政府职能转变上有哪些突破?

一是对于企业落户来说,试验区将探索企业登记住所、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登记等改革,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推进试点一照多址、健全完善“一址多照”等住所登记制度改革。

二是支持“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在名称行业表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符合国际惯例的行业标准用语,允许企业自主选择和申报经营范围,例如,率先试点放宽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等方面的准入标准,“南瓜车”、“蜘蛛网”等企业名称突破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符合互联网企业的特性。

三是将继续落实简政放权,推进一批“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行政审批事项改为备案。同时,通过更贴近企业需求的人才政策和融资服务,为企业发展助力。

本文作者郝秋慧,亿欧专栏作者;微信:QVautumn(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 服务业成效显著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